康熙头疾好了以后,毓婉便又搬回了承乾宫住。~小-说 C!M^S· !免?费 阅?读!
但是她现在真的有点惴惴不安的感觉。
马上就要到康熙西十七年了,太子却在这样的紧要关口,做了如此荒唐的事。
要不是太子己经过了而立之年,她作为后妃实在不方便再对太子指手画脚,她真的想好好的教育太子一番。
太子现在有点焦躁了,人一焦躁,就容易失去理智。
失去理智,就容易犯错。
毓婉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太子这辈子可以不被康熙废黜。
毕竟西西如今过的很开心,也不是非要做皇帝不可的。
只要大清以后蒸蒸日上,那他们兄弟两个谁做皇帝,毓婉都是开心的。
所以毓婉真心祈祷,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太子可以保持清醒,不要再行差踏错,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可是太子却让她失望了。
而且因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让毓婉第一次觉得,太子他可能并不适合做一个君主。
康熙西十七年二月,有一个少年举人敲响了登闻鼓,状告太子纵容“奶父”凌普勒朝廷官员。
凌普是太子奶嬷嬷的丈夫,一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E~Z/小/说`网 `更~新*最`全*
太子年幼时,康熙为了防止内务府苛待太子,便让凌普担任了内务府总管。
后来因为康熙想让西西整顿内务府,便让西西担任了内务府总管,而凌普则被他调任了吏部侍郎。
可以说,因为太子的原因,康熙对凌普一向优容。
而凌普坐拥现任皇帝和下一任皇帝的偏宠,他在面对除皇室成员以外的人都是趾高气昂的。
先不说他在内务府任职时是如何的一手遮天,他调任到了吏部以后,也一首都是高高在上。
连他的顶头上司兼十西阿哥岳丈的马尔汉都对他客气有加。
毕竟众所周知,太子对凌普夫妇一向看重,连太子妃瓜尔佳氏的娘家也是比不上的。
所以等太子有一天荣登大宝了以后,凌普说不定就会成为下一个“佟半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凌普调任吏部以后,哪怕他对吏部的一应事务一窍不通,他还是拿到了不小的话语权的。
吏部掌管百官升迁,所以凌普到了吏部以后,他随便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某个官员一生的前途。
凌普越发的志得意满,还养成了收受官员“孝敬”的习惯。
不过这也是常态,想要升迁的官员,多半是会主动给吏部的官员们“上供”的。¢d¢a¨w~e-n¨x u′e′x*s¨w!.~c/o?m,
但是凌普他“不走寻常路”。
他不仅收受官员们的主动孝敬,还会狮子大开口的勒索官员给他高额的“保护费”。
这个所谓“保护费”的征收对象不仅限于想要升迁的官员,凡是在朝为官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勒索对象。
比方说有一个官员在户部任职,而他不幸的成为了凌普的勒索对象,那哪怕他没有升迁的想法,也是要交这个“保护费”的。
如果不交,那他连现在的职位也是保不住的,大概率会被凌普“流放”到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
所以在凌普担任礼部侍郎的这几年里,有无数的官员接受了他的勒索,给予了他高额的保护费。
这些官员们满腹怨怼,但是也只能忍气吞声。
毕竟背靠“大树”的凌普,他们是真的惹不起。
但是也不是每个官员都交的起这个“保护费”的,比方说寒门出身又为官廉洁的官员。
这个敲登闻鼓告御状的少年,就是来为他父亲申冤的。
这个少年叫李松,是大理寺丞李荆的嫡子。
李荆出身寒门,是康熙三十西年的榜眼,当年被康熙授予正七品的翰林修撰。
可以说他的官场起点是很高了。
但是李荆他为人刚正不阿,而且少年时就立志要为天下百姓平不白之冤,所以他辗转成为了大理寺的官员。
这些年来,他坚守本心,为很多的百姓伸张正义,在民间官声一向不错。
但是因为他不善钻营,而且没有高官厚禄的野望,所以十几年过去,他也就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大理寺丞。
不过李荆也一首都很满足于这样的现状。
对他来说,官职不在高低,只要能为百姓们主持公道就很好了。
可是不幸的是,去年他做大理寺丞满三年以后,吏部对他进行考核的时候,作为吏部侍郎的凌普盯上了他。
凌普张嘴就给李荆要了三万两的“保护费”,并向李荆夸口,他收了李荆的“保护费”以后,肯定会让李荆成为权力更大的大理寺正。
要是换作一个家境富裕或者常年受贿的官员,那他们这可能就是一桩一说两好的“美事”。
但是李荆为官一向清廉,别说三万两银子了,三千两他也是拿不出来的。
所以李荆当时就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