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不分昼夜连续转了西天后,终于把开封府的旱情解决啦。-咸\鱼_看·书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其它州府也频频传来喜报,旱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稻谷不影响灌浆,没有造成任何灾情。
两天后,陈如玉停止了收购斛斗,让这几个村的村民,下个月起可以编织自己拿去集市卖。
这几个村子的人这几天不分昼夜的编织,每家都收获了一笔不小的银子,那些兄弟多会编织的家庭都收入了一百多两,少的也有三十多两,这几天的收入是他们以前好几年的收入了。
以前遇到的贵族小姐都是看不起他们,眼睛长到头上的,没想到这个侯府的嫡小姐不只能带领他们抗旱解决旱情,还能带他们赚了这么多银子,都对她感激不己。
这些善良的村民在以后进城,都会拿些新鲜蔬菜,鸡蛋,鸡鸭鹅之类的农产品放在侯府的门前,感谢侯爷一家人的恩情。
陈家村出来的村民辛苦几天后,朝廷给的工钱,加上一些主家给的赏赐,每户都分了二十几两白银,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回村去了,以后对于侯府的召集,更加毫不犹豫的去做。
因为他们知道侯爷一家都是真心实意为自己族人着想的,不偷不抢,不用丧良心的情况下去赚钱,这是最开心的,哪个都愿意干。~x/w b!b′o¢o?k_..c/o`m,
陈如玉自己通过卖斛斗,也赚了不少,除了上交公中一半外,自己还剩了西万两,虽然小赚了一笔,但离带着整个家族脱离厄运所需要的银两还差太多。
陆氏看着交上来的公中的几万两银子,不禁感叹:一家人赚的银子都没有她多。
御书房内皇上问李公公:“旱情解决了,小如玉功不可没,你看朕得给她什么封赏好?”
“那丫头喜欢钱,皇上您多赏她些金子银子。”皇上听了脑海里不禁想起那丫头懊恼自己穷的模样。
“她这阵子卖了那么多斛斗,应该不怎么穷了。”
“皇上,那丫头是个善良的,听说那丫头每个村子都免费送10个斛斗,多买的也只收回200文,这样还是没赚什么钱。”李公公忙解释,生怕皇上误会了陈如玉赚了很多钱。
“好吧,那朕就赏她5000黄金,5000白银吧,再赏她些首饰布匹,”皇上不在意地说,因为相比较拿钱赈灾的银子就差的太多了。
“皇上那丫头喜欢做生意,你赏她几个铺子呗。](μ看?.书?屋| !ˉ已μ发?布|&最~新t$章?¨节÷:”
“你这老货,她叫你几声爷爷,你以为你就是她爷爷了,都敢算计朕的铺子了。”皇上笑骂李总管。
李总管心想:那除了她也没谁叫我爷爷呀。
他讨好的说:“皇上,你太了解奴才了,你说她都叫我爷爷了,那不得当孙女疼着了。”
“罢了,看你侍奉朕这么多年,就给她两个铺子一个田庄吧,你到朕的私库给她挑几个好的。”李公公忙应下。
陈如玉不知道,她只是礼貌地叫一个老太监几声“爷爷”就得这么多好处,知道的话她就多喊几声了。
旱情己经结束,陈如玉的精力放回到学习和做生意上。这天,她上完李夫子的课就想去看一下作坊,这几天忙得都没顾得上。
当她走进作坊,看见布偶己经堆满了房间,就等店铺装修好开业了。
看完作坊,正想出去看一下店铺装修的程度,只见奶娘匆匆忙忙跑进来:“小姐快到前厅去接旨,有圣旨到了。”
陈如玉跟奶娘走回前院,看见李公公手里捧着明晃晃的圣旨, 后面还跟着两排小太监,地上放着两排箱子。
陈如玉笑眯眯的向老太监打招呼:“李爷爷,您来啦。”
“小如玉跪下接旨吧。”李公公笑着对小丫头说。
陈如玉一家人全部都跪下了。李公公拿出圣旨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定国侯府嫡长孙女陈如玉,才华出众,聪慧善良。想出斛斗和风车两种物件,解决了旱情,使百姓免受旱灾之苦。为表彰其丰功伟绩,特赐封她为大周朝的“多福县主”,赐庄子一处,铺面两间黄金2000两,白银1万两,头面两套,首饰珠宝两箱,锦缎千匹,以张其德昭示后人。钦此,谢恩。”
“谢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陈如玉伸手接过,刚想站起来。
老公公又拿出一件圣旨,笑眯眯的说:“跪着吧,还有呢。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定国侯府众人在抗旱过程中,全家不辞劳苦配合工部,出点子,组织人手抗旱,表现突出。特赐白银2000,与彰其德。钦此,谢恩。”
“皇上万岁,万万岁!”陈承将接过圣旨 ,一家人才站了起来。
李公公把几份房契和地契递到陈如玉手里,笑眯眯的说:“小如玉,这是咱家为你精心挑选的两间铺面和庄子,你可收好了。”
“谢谢李爷爷。”塞了一张银票给他。临走出门又对陈承将说:“将军,明天别忘了让侯爷带小如玉进宫谢恩。”
“多谢公公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