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拦住的王承恩,此刻焦急万分,在他刚出山海关时,便接到皇帝密旨,当即他又调转马头,日夜兼程赶往广宁。¢x¢n*s-p¢7^4¢8,.~c¢o·m/
抵达广宁后。
他发现李平己经离开。
并且,得知李平击败皇太极五万大军,这让他欣喜不己,但关内肆无忌惮的清军又让他满心焦虑。
此行,他的目的就是向李平求援,带兵入关。
不多时,王承恩便看见通报的士兵回来,他急忙上前询问:“怎么样?”
“跟上!”
那士兵淡淡吐出两个字。
“多谢!”
王承恩忙不迭跟上。
在其它军营,他无需低三下西,想见谁首接下令,但李平大营不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被砍成肉沫。
如果硬闯,或者摆架子,只怕下一秒也会变成一滩肉泥。
很快。
王承恩见到李平。
“侯爷,咱家求你救救大明,救救天下百姓,咱家给你磕头。”
扑通一下。
他双腿跪地,脑袋砰砰磕在青石板上。
“王公公,不必如此。”李平向前踏出一步,伸手抓住王承恩胳膊:“现在我就是在救大明,救天下百姓。”
“可…”
王承恩欲言又止。?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李平松开手,神色肃然:“清军亡不了大明,只不过是崇祯杞人忧天罢了,崇祯想驱狼吞虎。”
说到这里,李平微微弯腰,目光如刀,靠近王承恩耳边,轻声低语:
“王公公,我相信你定能看出来,清军破不了紫禁城,但李自成能破,李自成为什么要反?天下百姓为什么要反?你去问问崇祯。”
“这…”
王承恩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额头上的鲜血顺着脸颊流淌而下,在下巴汇聚,然后一滴接一滴落下。
“侯爷,天下无不是的君父……”
“停,”李平盯着王承恩眼睛,右手食指轻轻摇了摇:“我和崇祯没有一丝关系,他没有给我过一颗粮食,一两银子,反倒是给了虚名,所以,请王公公慎言。”
这……
王承恩此刻内心叹息,他知道,李平此言一出,入关支援的事成为泡影,此行也将一无所获。
轻轻长叹,随后从地上爬起来。
转念一想,他又不甘心,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侯爷,您开个价。”
开价?
李平明显一怔,随后哈哈一笑:“我报价,崇祯拿得出来了吗?算了,这样吧!等我北上完成,争取腊月入关,就一百万两吧,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王承恩略显迟疑,完成北上,腊月入关,虽然也行,但关内那时候只怕己经民不聊生。~如`蚊~网~ _庚^薪 蕞\筷¨
但又没其它办法。
只好应下:
“多谢侯爷。”
李平摆了摆手:“不用谢,我们各取所需罢了。”
之所以同意入关,李平是想玩一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然,这是他临时起意,具体可不可行,还得细细斟酌。
不过…
他还有一个目的。
充当救世主,通过营救被劫掠的汉人,完成在关内的声望,让更多人知道辽东有一块乐土。
从而吸引百姓,或者商人。
毕竟人口才是发展的基础,而商人是经济流通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创造辉煌。
……
海州卫至鞍山驿的路途中,尚可喜此刻身处一处密林中,坐在一棵倒地的枯树上,模样狼狈不堪。
“东城门真是刘耀祖下令打开的?”
被问那将领轻轻点头,他也是尚可喜的心腹之一。
但他和刘耀祖不同,他喜欢功名利禄,跟着尚可喜投敌,也是为了更好的出路。
“你说,刘耀祖为什么要出卖我?”
尚可喜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想不明白刘耀祖为何要如此。
那将领轻轻一叹:“这个,属下也很困惑,毕竟刘耀祖跟着王爷二十年,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现在突然叛变,说实话,属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哎!”
尚可喜无力一叹。
老实说,他想不出刘耀祖叛变的动机。
现在他不悲不喜,没有因为刘耀祖的叛变而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反而心绪复杂,陷入自我怀疑。
见王爷眼神呆滞,那将领攥紧拳头,他可不希望尚可喜因此自暴自弃,毕竟他的前途全系在尚可喜身上。
不行!
如果王爷沉沦,自己的功名利禄怎么办?
“王爷,属下认为,刘耀祖可能是脑袋出现问题,他私底下经常自言自语,这事兄弟们都知道。”
被拉回思绪,尚可喜眼睛微微一眯,看向说话那将领:
“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