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琴也被说动了,拿着自己的那套衣服进了房间,出来时脸上带着笑:“这衣服做得真合身,就像量身定做的一样,穿起来很舒服。”
周铁牛看着老伴穿上新衣服精神焕发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你看你,刚才还说不穿,这穿上就舍不得脱了吧?”
张玉琴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就你嘴贫!我是觉得孩子一片心意,不能辜负。”
她拉着周旺财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的中山装,“我乖孙穿这身更俊了,挺直腰杆走路,比谁都精神。”
……
周旺财骑着三轮车出门,去了南锣鼓巷供销社,一进门看到赵冬梅和李小强在柜台旁聊天。
他笑着说道,“赵阿姨,小强哥,今天你们二位值班呢?”
赵冬梅抬头见是周旺财,脸上立刻堆起笑:“哟,是旺财啊!”她指了指旁边的李小强,“这不刚开春不忙,跟你小强哥唠两句。”
李小强也笑着招呼:“旺财来了,今天想买点什么?我给你拿。”
周旺财说道,“我这次不是买东西,我来结一下你们送建筑材料的运费。”
赵冬梅立刻从柜台里拿出账本翻开,找到运费账目说道,“旺财,建筑材料送到你们砖瓦厂是7.5公里,运费一共是五百八十三块八毛钱。”
“赵阿姨,您点一点钱数吧。”周旺财从挎包里拿出一大摞钞票放在柜台上。
赵冬梅立刻开始数钱,数了几遍才开口说道,“旺财,不多不少,刚好五百八十三块八毛,我这就给你开收据。”
赵冬梅写好收据,盖了供销社的红章,双手递过来:“收好喽,这收据可得放好,以后对账用得上。”
周旺财接过收据放进挎包,笑着说道:“多谢赵阿姨,您办事我放心。对了,以后你们要是知道哪里有需要砖瓦的地方,多给我介绍一下啊。”
“那还用说!”赵冬梅笑道,“咱们供销社的人肯定帮你吆喝,前阵子我老家公社说想要盖间磨坊,我回去就把你们砖瓦厂的地址告诉他们。”
李小强也在一旁说道:“我爹认识区里的基建队,他们过段时间要修水渠,正缺一批结实的砖,我回头就跟我爹说说,让他们优先考虑你们厂的砖。”
周旺财心里一暖,连忙道:“那可太谢谢你们了!”他从挎包里拿出两把炒熟的松子和榛子放在柜台上,“你们尝尝这个,这是我去年出差从东北带回来的。”
“哎呀,你这孩子咋还带东西来!”赵冬梅连忙摆手,却被松子和榛子的香气勾得直咽口水,“这些东西金贵着呢,留着给你弟弟妹妹们吃吧。”
“他们都吃过了。”周旺财把袋子往柜台里推了推,“你们也尝尝吧,平时看店辛苦,闲下来剥两颗解解闷。”
李小强拿起一颗松子捏开,饱满的果仁滚出来,塞进嘴里嚼得喷香:“真香!比咱们这儿的栗子还够味。旺财你太客气了,以后有机会我还给你们介绍生意。”
赵冬梅也忍不住捏了几颗榛子,笑着说道:“那阿姨就不客气了。对了,你们砖瓦厂的砖啥时候能烧好?我老家公社那边可能开春动工呢。”
再有几天砖坯阴干透了,李师傅来开窑,烧上两天再冷却两天就可以出砖瓦,周旺财算着日子说道,“再过半个月左右应该就有货了。”
“半个月?那应该能赶得上公社动工!”赵冬梅连忙从柜台下翻出个小本子记上。
“赵阿姨,小强哥,那我先回去了。”周旺财转身从供销社出来,骑着三轮车轮车回家看书学英语。
没过多久,院子门口传来敲门声,“周旺财在家吗?”
“大哥,外面有人找你。”在院子里玩的周有福听到声音立刻跑过去打开院门。
周旺财把英语书塞进挎包里,起身走出门,看到院子里进来一个老头,是附近巷子口的董大爷。
他笑着递了一支经济烟,“董大爷来了,您找我有事吗?”
“周旺财,刚才有人打电话到我那里找你,说是十分钟后会再打过来。”董大爷接过烟笑着说道。
周旺财心里一动,这年头打电话可不是常事,连忙问道:“董大爷,知道是谁打来的吗?有没有说什么事?”
董大爷咂了咂嘴,摇了摇头:“没说名字,就说是找周旺财,听声音像是南边的口音,说话挺急的,让你务必去接电话。”
“行,我知道了,谢谢您特意跑一趟。”周旺财邀请道,“您进屋喝口水歇会儿吧!”
“不了不了,我还得回去看着呢。”董大爷摆摆手,吸了口烟转身往外走,“你去我那里等着吧,别错过电话了。”
“行,那我跟您一块去。”周旺财也跟着出了院门,顺手把门带上。
两人并肩往巷子口走,周旺财心里琢磨着南边口音的来电——他认识的人里,南边的人不多,难道是林永盛?
很快到了董大爷家,董大爷擦了擦一把椅子,“坐这儿等吧,估摸着快打来了。”
他自己则往书桌椅上一坐,慢悠悠地抽起了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