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墓室的水晶灯在晨光中折射出七道光束,精准地落在青铜祭坛的七个凹槽里。林七夜的战戟斜插在裂隙边缘,银色流体组成的保护罩正随着核心微雕的旋转而收缩,那些曾经覆盖裂隙内壁的曼德尔球虚影,此刻已浓缩成拳头大小的光球,悬浮在紫黑色的雾气中。陈默的指尖划过眼底纹路投射的路径图,青年男子视网膜上的齿轮状图案突然加速,在青铜表面烙下与十二面体棱边完全吻合的轨迹。
“需要更精密的放大设备。” 周厌离从背包里取出守陵人遗留的青铜镜,镜面布满与微雕同源的分形纹路,当镜面正对裂隙时,那些模糊的嵌套结构突然清晰得令人心惊。老人转动镜柄上的十二面体旋钮,镜面投射的影像开始以非线性倍率放大 —— 原本被误认为须弥山尖峰的结构,在放大后显露出由十二个正五边形组成的对称体,每个棱面的夹角都是精确的 116.565 度,与康威定理预测的十二面体参数完全一致。
林七夜的青铜戒指突然嵌入青铜镜的凹槽。戒指的蓝光与镜面纹路产生共振,在裂隙中组成三维坐标网格,每个网格节点都对应着一个嵌套的十二面体。当战戟的银色流体注入网格,那些原本静止的几何体突然开始自转,外层十二面体的每个顶点都与内层几何体的棱边相切,形成没有丝毫缝隙的嵌套结构。最令人震撼的是,在第九层嵌套中,浮现出与主墓室水晶灯排列相同的微型光源,灯光透过几何体的棱面,在雾气中投射出流动的光斑。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构。” 陈默的瞳孔因眼底纹路而微微发亮,年轻队员的视野中,每个十二面体的表面都浮现出淡蓝色的能量流,这些能量流顺着嵌套的缝隙流动,在核心处汇聚成与青铜戒指同源的螺旋状光带。他下意识地记录下几何体的自转周期,发现外层结构每旋转三圈,内层就会反向转动一圈,这种复杂的运动规律,与周厌离调出的分形迭代公式形成完美的数学映射,“是人为设计的嵌套系统,每个几何体都是整个结构的缩影。”
周厌离将全息投影仪与青铜镜连接,屏幕上立刻浮现出十二面体的三维拆解模型。老人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轻触,最外层的十二面体缓缓展开,显露出内层几何体表面的奇特符号 —— 这些符号比西夏文更简洁,笔画间却带着相似的螺旋韵律,像是从西夏文演化而来的更古老文字。当老人将符号与守陵人遗骸上的纹饰对比,发现其中三个字符完全重合,只是笔画末端多了类似能量流的分支。
小林的 “生” 字纹路突然发烫。青年女子的指尖刚触碰到全息投影中的符号,那些虚拟的字符就像活物般顺着她的手臂攀爬,在锁骨处组成与十二面体棱面相同的图案。当第七个符号嵌入 “生” 字的结构,小林突然倒吸一口冷气 —— 她的意识仿佛沉入了能量的海洋,那些嵌套的十二面体不再是冰冷的几何体,而是跳动的能量节点,每个符号都是控制能量流动的阀门,“它们在传递信息。” 小林的声音带着颤抖,指尖划过的轨迹与能量流完全同步,“这些符号是活的语言,描述着分形佛国的能量运行规律。”
裂隙边缘突然传来队员的惊呼。负责监测设备的小李正捂着眼睛后退,他的视网膜上布满与陈默相似的纹路,只是这些图案呈现出扭曲的螺旋状,与十二面体的对称结构格格不入。当周厌离的检测仪贴近他的瞳孔,屏幕上的视网膜电图出现紊乱的尖峰,每个波谷都对应着小李视野中的重影 —— 青年男子看到的十二面体,棱边处竟渗出暗红色的液体,那些嵌套的几何体仿佛被无数血管缠绕的心脏。
“视觉异常开始了。” 周厌离的声音带着凝重。他调出小李的凝视记录,数据显示青年曾连续 47 秒观察第五层嵌套结构,远超 17 秒的安全阈值。老人将青铜镜的影像投射在小李眼前,那些扭曲的血管状纹路突然与镜面符号产生共振,在空气中组成守陵人的警示画面:西夏工匠因长时间凝视分形结构,视网膜纹路逐渐取代了正常视觉,最终看到的所有物体都变成十二面体的嵌套形态,连自己的手指都被拆解成无数旋转的几何体。
林七夜调整战戟的能量输出,银色流体在裂隙中组成动态滤镜。当滤镜频率与十二面体自转周期同步时,那些缠绕几何体的血管状幻象突然消散,显露出棱面上真实的符号 —— 这些符号由直线与曲线交织而成,直线部分与西夏文的 “天”“地”“人” 三字同源,曲线部分却呈现出类似 DNA 双螺旋的结构,在自转中不断重组,形成 “生”“灭”“轮回” 等含义的字符。青铜戒指的蓝光在符号上流动,每个字符被照亮时,都会在雾气中投射出对应的佛国场景。
“是西夏文的前身。” 周厌离比对守陵人石碑上的文字,发现这些符号比已知最早的西夏文早了至少三百年,却包含着更复杂的抽象概念。老人用曼德尔球算法解析符号的拓扑结构,发现每个字符都是分形迭代的结果 ——“生” 字符号的曲线部分,在放大后显露出与整体相同的螺旋结构,只是尺度缩小了 23.6 倍,恰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它们在用分形语言记录佛国的法则,每个符号都是无穷嵌套的信息载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