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哈哈哈,大周 > 第12章 真是神童

哈哈哈,大周 第12章 真是神童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2 22:15:34

看着王溥那双充满赞赏与欣赏的眸子,赵匡胤皱了皱眉。

说实话,他并不认为这个世上真有什么神童降世。

在他看来,赵普的那句话才是真理:梁王是不是神童不重要,陛下需不需要梁王是神童才重要!

但作为好友,他是了解王溥这个人的,此人虽然表面儒雅,实则心高气傲。

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王溥绝不会在私底下如此夸赞一个只有六岁的孩童,即便是梁王!

“王相,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赵匡胤轻声问道。

王溥看了看周围,随即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告诉你个秘密!”

“咱们大周的朝堂制度很有可能会因为梁王而改变!”

赵匡胤瞬间瞪大了眼睛:

朝堂制度?

梁王?

他实在很难想象这两个词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

朝堂制度这可是一个政权的根本,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年仅六岁的梁王而改变?

皱了皱眉,他狐疑地看向王溥:这家伙是喝多了吧?

可他身上也没酒味啊……

“王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匡胤再次压低声音追问。

王溥捋了捋胡须,目光灼灼、神色钦佩地说道:“你是不知道啊,咱们这位梁王,当真乃千古第一神童!”

“本官今日真的是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啊……”

王溥将之前御舱内发生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比如梁王是如何解决棘手的政务,如何建议组建内阁等等。

说到激动处他甚至眉飞色舞、瞠目赞叹!

听完王溥的讲述,赵匡胤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六岁!

年仅六岁就能处理棘手的政务?

而且还能推动陛下组建内阁,参与政务?

这真的可能吗?

赵匡胤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眉头都快拧成一条了,难以置信地追问道:

“王相,您莫不是在说笑吧……”

王溥捋了捋胡须,笑道:

“不用如此大惊小怪!”

“我们三人刚开始也如你这般难以置信!”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梁王殿下真的是难得一见的神童……”

说到此,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话题一转,道:“好了,不和你多说了!”

“我还有要事,不能让那两个家伙抢了先……”

王溥微微行礼,随即迈开脚步离去,但刚走两步,他又停了下来,回头看向赵匡胤,意味深长地说道:

“赵大人,如今看来,那皇子行营都监本应该是你的啊,可惜,真是可惜啊……”

说罢,便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看着王溥离去的背影,赵匡胤愣在了原地,口中不由得低喃道:“难道世上真有神童……”

……

“什么?”

“难道那梁王真是神童?”

将舱内,听完赵大的描述,赵匡义瞬间惊得目瞪口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赵大瞥了眼赵匡义,随即看向若有所思的赵普,叹息道:

“王相之言,怎会有假?”

赵匡义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不可能,我还是觉得不可能!”

“这世上哪有如此厉害的六岁稚子?”

赵大沉声喝断道:“够了,你不是不信我还是不信王相?”

赵匡义瞬间像是霜打的茄子:“兄长,我不是这个意思……”

此时,一直沉默的赵普突然半眯着眼开口道:“这种大事,王相是不会骗明公的,而且这种事很容易验证,只需看日后内阁制是否会正式推行,陛下又是否会每日午休即可。”

赵匡义追问道:“那会不会是有人背后指使?”

“之前赵书记你不就说过,梁王是不是神童不重要,陛下需不需要他是神童才最重要吗?”

赵普摇摇头,道:“现在看来不太可能!”

“仅处理那棘手的政务与内阁制这两点,就绝不可能是有人指使的!”

赵匡义疑惑道:“为何?”

赵普捋了捋胡须,神情严肃:“因为没人能有如此才华,哪怕是王朴在世,也不可能想到内阁这种天才的想法!”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梁王真的是神童!”

赵匡义被这句话点醒,瞬间意识到了什么:“赵书记言之有理!”

随即又叹了口气,道:“只是一个六岁的孩童竟能处理棘手政务,甚至日后还要参与政务,这、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说到此,赵匡义神情愈发凝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赵书记之前的担忧还真不得不防了。”

“陛下如此重视梁王,可大哥你又说梁王不喜你,若有朝一日梁王真的成长起来,只怕我们落不得好啊……”

闻言,赵大皱了皱眉:“怎么,现在相信赵书记的话了?”

“之前不还说赵书记杞人忧天吗?”

赵匡义只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低下头,轻声嘟囔道:“赵书记之前不也不相信梁王是神童吗?”

“而且大哥你虽然嘴上不说,但你内心不同样不相信吗……”

赵大皱了皱眉,沉声道:“你说什么?”

赵匡义连忙找补:“没什么,就是好奇,即便梁王是神童,可他为何不喜兄长你啊?”

“你与他并没有什么接触?”

赵匡胤摇摇头:“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但我的直觉绝不会错!”

说到此,他不禁又想起了在酸枣门时,郭宗训向他投去的怪异笑容。

“梁王虽然小小年纪,但我非常肯定,那双眸子里似乎藏着对我很深的敌意……”

赵光义揉了揉额头:“可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不成是知道兄长你与其他武将交好,甚至结拜的事……”

见赵家兄弟二人纷纷陷入沉思,赵普的神情也愈发凝重了起来。

按理说,一个六岁稚子的不喜,哪怕是个神童,也绝不至于引起他们如此大的担忧。

但他很清楚,这些年明公赵匡胤利用职务之便,与众多武将交好,更是有九个结拜兄弟。

而且他们个个都在军方身居要职。

这些事情是绝不能让陛下知道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君王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皇帝轮流坐的乱世,武将在皇帝眼皮子下抱团结拜,这本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一旦陛下知道了,他们这些人,包括他赵普,必会遭到清算!

所以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必须考虑在内。

这也是为何明公赵匡胤这些年会愈发的谨小慎微。

他知道,赵匡胤虽然从不表露心迹,但此刻肯定为此担忧!

于是开口说道:“明公,衙内不必如此担忧,与武将交好、结拜的事情梁王和陛下肯定不知道。”

“否则以陛下的性格早就已经对明公有所行动了。”

“最坏的可能也顶多是有一些风言风语让梁王知晓了,但他肯定也拿不出证据。”

“所以,现在的关键还是多多立下功劳,牢牢赢得陛下的信任。”

“不管怎么样,就算梁王是神童,但只要陛下信任明公,那明公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赵大深深看了眼赵普,但他并没有说话。

他知道赵普是在宽慰自己,更知道赵普是在侧面提醒自己:

如果梁王真的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而对自己有敌意,那这件事就拖不得!

纸包不住火,迟早会有危险!

更何况,梁王还是个真正的神童!

所以,必须尽早想办法未雨绸缪……

忽然间,他想起了王溥临走时说的那句“如今看来,那皇子行营都监本应该是你的啊,可惜,真是可惜啊”。

心中莫名涌上一股懊恼:

如果我是皇子行营都监,还用得着如此担心吗……

另一边。

大周皇帝郭荣的寝舱门外,王溥风尘仆仆地赶过来,却发现范质与魏仁浦早已恭候在门外。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你来作甚?”

“好啊,你们两个是不是从御舱出来就直奔这里了?”

“你不也来了吗?”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就是想抢梁王老师的位置吗?”

“你不也一样?怎么,只许你来,不许我们来?再说了,谁让你和赵指挥使聊那么长时间的,对了你们都聊了什么?”

“与你们无关,我、我从未见过向你们这样厚颜无耻之人……”

受不了二人的争执,魏仁浦轻声提醒道:“都安静些,吵醒陛下与梁王,你们担当得起吗?”

二人闻言瞬间偃旗息鼓,于是三人都静静恭候在郭荣的寝舱外,一边互相白眼,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寝舱的大门:

什么情况?

不是说午休半个时辰吗?

怎么到现在还没起来……

御舱内。

郭荣躺在床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直到听到自己骨骼发出了“咔咔”声,他才缓缓睁开眼,满脸的舒服惬意。

可不料,刚睁开眼,他却突然吓了一跳!

——————————————

说明:

1、关于赵匡义还是赵光义的问题:赵匡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即北宋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没错,就是被现代网友戏称为“高梁河车神”、“斧头帮帮主”、“绝命毒师”的那位!)

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因要避讳而改名为赵光义。

而等到赵光义自己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以显尊贵。

因此,“赵匡义”是其原名,“赵光义”是他在兄长赵匡胤称帝后的常用名,两者指的是同一人,只是不同时期的称呼。

不过在这本书的世界里,就不知道他有没有机会改名“赵光义”了!

2、关于“义社十兄弟”的问题,这“义社十兄弟”的说法最早是出自两宋之际李攸所著的《宋朝事实》,所以当时应该没有这个说法。

而且柴荣应该是不知道“义社十兄弟”的存在!

3、“义社十兄弟”的结拜时间应该是显德元年(954年),根据《宋朝事实》及《宋史》等记载,十兄弟有:

赵匡胤:殿前都指挥使。

杨光义: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负责皇帝宿卫。

石守信: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陈桥兵变时为殿前都指挥使,留守京城作内应,位列开国六元勋之首。

李继勋:显德元年十月升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王审琦:显德元年参与高平之战后升铁骑都虞候,陈桥兵变时为殿前都虞候,与石守信同为京城内应。

刘庆义: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负责京城防务。

刘守忠: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正六品)散员为殿前司亲军精锐,负责皇帝近身护卫。

刘廷让: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韩重赟: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陈桥兵变后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是赵匡胤心腹之一。

王政忠:殿前司虎捷军都指挥使。

4、以上人员官职都为陈桥兵变前的官职,因为资料缺乏,官职不一定都是准确的,但他们的确都是禁军将领。

这还只是赵匡胤结拜的九个兄弟,除此之外,还有赵匡胤私交很好的一批将领,如:慕容延钊、高怀德、张令铎、韩令坤等人。

历史上,在柴荣临死前做了最后一次人员调整。

殿前司高级将领中:

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任殿前副都点检;石守信任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任殿前都虞候。

侍卫司高级将领中:

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高怀德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综上可见,赵匡胤在柴荣眼皮子底下发展了多强的人脉,禁军两大体系中,几乎绝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他的人脉。

这也充分说明了柴荣对赵匡胤的信任!

但其实柴荣也有在提防赵匡胤,只是他没想到赵匡胤的人脉实在太强大了。

(sbqduo/biquge/177_177165/c9083015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