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春节的时候会封笔封玺,底下大臣有什么事,如果不是特别重要,都会拖几天,等正月初二开始上朝的时候才会再说。¨齐^盛^暁`税·王* _追*嶵.辛*章^踕/
当然了,皇帝才放几天,大臣们也会跟着只放这么几天。
不然皇帝都上班,大臣还放假,这就说不过去了。
云岚想着,这么看来,大臣一年到头的假期其实也不怎么多。
尤其如今的大臣也没有规定的退休年龄,大多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很多都是直接死在任上,可谓是鞠躬尽瘁了。
除非是年纪太大又生病,实在无法工作,才能提早退休,也就是跟皇帝申请致仕了。
皇帝还要来回拒绝几次,表示对大臣的重视。
来回来个两三次,皇帝才会不舍通过,大臣才会含泪接旨,然后退休回家含饴弄孙,过上快活的退休生活。
能活到这么大岁数,还能功成身退的老臣可不多。~纨`夲?鉮¢占` .唔 错*内′容?
要么病死在任上,要么就是还没到年纪犯大错给咔嚓了,要么招了皇帝的猜忌也被流放然后半路死了。
能活到最后,还能风光退休的大臣着实不多见。
这就算了,皇帝和大臣好歹还有五天假期,但尚书房的小学生们却是没有的。
他们也就正月初一这一天能放假,还能参加宫宴来庆贺春节。
然后之前和之后,依旧要上课。
甚至因为皇帝放假了,还有时间跑去尚书房看他们上课,然后在课后亲自出题考校孩子们。
皇帝先是问的小太子,关于四书五经的,接着是大阿哥和其他人。
小太子答得还算流畅,大阿哥就要结结巴巴得多了。
京城的几个小公子回答得也有点勉强,反倒蒙古的几个孩子回答得还不错,叫皇帝有点意外。
尤其是班第,回答的反应很快,似乎非常熟悉,简直是脱口而出。 求/书-帮^ .哽!芯.最*筷~
云岚不由多看了他一眼,如今她终于稍微能认出这人来了。
尤其蒙古人的身材高大,年纪不大的班第已经比其他孩子要高一截。
五官长开后,浓眉大眼的,加上经常练习骑射,身上有薄薄的肌肉,看着相当养眼。
班第回答得好,皇帝笑着点头夸赞了一句,又问道:“你们几个学得不错,是私下一起温书了?”
其他两人连忙说道:“回皇上的话,是班第课后帮咱们两个补课,不然这课怕是要跟不上的。”
蒙古来的几个孩子基础比其他人差一点,刚开始上课基本上是听不懂。
后来午休的时候先生们帮着补课,才叫几个人渐渐能听懂了,功课却还是一塌糊涂。
尤其写的字,简直跟鬼画符一样,先生们哪怕再宽容,根本认不出字来,还怎么批改功课,只好打回去让他们努力练习了。
蒙古另外两个孩子心灰意冷,还是班第鼓励他们,又带着两人一起温书和练字。
可能一个人会懈怠,三个人互相帮助又彼此鼓励,逐渐就跟上来了。
如今还得了皇帝的夸赞,三人面上都有点激动。
皇帝夸赞后还赏了三人,每人一套文房四宝,鼓励他们以后更用功读书。
三人就更激动了,抱着文房四宝不撒手。
大阿哥在旁边看得眼馋,皇帝见了,多给他留了一部分功课,让大阿哥终于不羡慕了,还开始郁闷了起来。
幸好皇帝的假期也不多,刚开年事情少,还有空过来考核。
考核几天后,皇帝终于开始忙碌起来,不说大阿哥,就连小太子都偷偷松了一口气。
毕竟皇帝考得都很难,在他面前又会紧张,担心表现得不好。
考核的时候,紧张得心跳都比平日加快了不少。
尤其考核得不好,还得加功课,大阿哥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被皇帝加的功课是最多的。
皇帝还要大阿哥把功课写好后,送到他那边,亲自批改。
这让大阿哥一点都不敢偷懒,还厚着脸皮找小太子和云岚来问功课。
云岚不由好奇道:“你直接找太子弟弟问功课不就行了,怎么还跑来问我?”
大阿哥摸了把脸道:“姐姐有所不知,四书五经这些我能问太子,算数方面当然还是姐姐更厉害。再说了,太子还得做功课,我也不好意思耽搁他太久。”
两兄弟的关系因为长大的缘故,比之前要好多了。
大阿哥去小太子那边请教,小太子也愿意腾出时间来耐心教他。
不过小太子的功课也不少,皇帝另外也给他加了功课,虽然数量不如大阿哥多,却要难多了。
甚至还有关于折子上的事,要小太子看过后提出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来。
写得不好,皇帝还会打回来,让小太子重新写。
大阿哥看着就累,问过四书五经后,就赶紧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