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寒风裹着细雪,像无数把锋利的小刀,无情地刮过张刚的脸。他裹紧黑色羽绒服,手指被冻得通红,紧握着手机,眼睛盯着屏幕上的短信,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短信是老家的堂弟发来的,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叔公走了,速回。”
张刚是个灵异小说写手,平日里靠编织各种惊悚离奇的故事谋生。在他的笔下,无数恐怖场景栩栩如生,可此刻,现实中的这则噩耗,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他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儿时在农村的日子,叔公总是慈祥地摸着他的头,给他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其中就包括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猫叫尸”传说。
在农村,老人们常说,猫的叫声能使刚死去的人诈尸,谓之猫叫尸。其过程分为三步:一叫回魂,二叫尸软,三叫诈尸。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张刚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村里曾发生过类似的诡异事件,虽然时隔多年,但当时人们惊恐的表情和议论声,仍历历在目。
他立刻拨通了堂弟的电话,声音急切而严肃:“你们一定要守好叔公的遗体,千万不能让猫靠近!尤其是家里那只大黑猫,必须马上赶走!”堂弟在电话那头连连答应,语气中也带着一丝紧张。
张刚连夜踏上了返乡的路。火车在夜色中疾驰,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有节奏地响着,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不安。他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漆黑一片,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叔公的面容,还有那个可怕的传说。他不知道叔公走得是否安详,更担心在守灵期间会发生意外。
当张刚终于赶到老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寒风中,村子显得格外冷清。他快步走向叔公家,远远就看到门口挂着的白灯笼在风中摇曳,像是一个个幽灵。走进院子,他看到叔公的遗体停放在堂屋中央,身上覆盖着白布,周围摆满了花圈和供品。亲人们围坐在一旁,脸上满是悲伤和疲惫。
张刚走到叔公遗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堂弟走过来,低声说:“哥,那只大黑猫已经被赶走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张刚点了点头,但心里的不安却没有丝毫减轻。
时间在悲伤和压抑中缓缓流逝。夜幕再次降临,守灵的重任落在了张刚和几个堂兄弟身上。堂屋里,油灯昏黄的光线摇曳不定,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忽长忽短,显得格外诡异。张刚坐在角落里,眼睛紧紧盯着叔公的遗体,不敢有丝毫懈怠。
午夜十二点,村里的老座钟准时敲响,“当——当——当——”,钟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刺耳。钟声刚落,一声凄厉的猫叫声突然从屋外传了进来。那声音尖锐而悠长,仿佛带着某种穿透力,直直钻进众人的耳朵里,让人毛骨悚然。
张刚猛地站起身来,心跳瞬间加速,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他顾不上多想,抓起手电筒就冲了出去。外面一片漆黑,只有月光洒在地上,泛着惨白的光。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追去,在院子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只大黄猫。那只猫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幽绿的光芒,正死死地盯着他,眼神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张刚心中的怒火和恐惧交织在一起,他怒吼一声,冲上前去,一脚将大黄猫踹飞。大黄猫发出一声惨叫,跌落在地上,随后转身飞快地逃走了。张刚站在原地,大口喘着粗气,心还在胸腔里剧烈跳动。
他突然想起叔公的遗体,心中一惊,急忙转身跑回堂屋。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寒意扑面而来。他看到其他堂兄弟都惊恐地站在一旁,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叔公的遗体。张刚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叔公遗体上覆盖的白布微微隆起,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下面蠕动。
“难道真的发生了猫叫尸?”张刚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他强忍着恐惧,缓缓走上前去。每走一步,他都感觉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当他走到叔公遗体旁时,手颤抖着伸向白布,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掀开了一角。
就在这时,叔公的手臂突然动了一下,直直地朝他伸了过来。张刚吓得大叫一声,往后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其他堂兄弟也惊恐地尖叫起来,院子里顿时乱作一团。张刚坐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叔公的遗体,只见叔公的身体慢慢坐了起来,原本紧闭的双眼此刻已经睁开,眼神空洞而呆滞,直勾勾地看着前方。
“快!快想办法!”张刚冲着堂兄弟们喊道,声音中带着哭腔。可是,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动弹不得,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叔公的遗体缓缓从木板上走下来。
叔公的双脚刚一落地,就朝着门口走去。他的步伐机械而僵硬,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张刚咬了咬牙,从地上爬起来,抄起旁边的一根木棍,紧紧跟在叔公身后。他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但他知道,不能让叔公就这样走出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