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宇抹了把脸上的汗水,雨林的湿热几乎让人窒息。?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他的靴子陷在泥泞中,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黏腻的声响。作为一位热衷于发现新物种的生物探险家,他这次深入亚马逊雨林,就是为了寻找未被记录的生物。
突然,前方的灌木丛传来一阵异常的沙沙声——不是风吹的,而是某种生物在移动。申宇屏住呼吸,轻轻拨开树叶,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
那是一只蜗牛,但绝非自然界应有的模样。
它的外壳足有脸盆大小,泛着诡异的青黑色光泽。更骇人的是,从壳下伸出的不是柔软的腹足,而是六只带爪的触手,像某种深海生物的附肢,牢牢抓附在树干上。申宇举起相机,蜗牛的头部突然抬起,露出一个针管状的口器——
噗嗤!
一道透明的液体喷射而出,擦过申宇的背包。瞬间,尼龙布料如同被强酸浇灌,嗤嗤作响,几秒内就溶解出一个大洞,连里面的金属水壶都化成了锈水。^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
“这……这不可能!”申宇后退两步,心脏狂跳。他从未见过任何生物能分泌如此强烈的腐蚀性液体。
但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当他绕到另一侧时,发现蜗牛身下藏着十几颗卵——乳白色,约鸡蛋大小,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但**触碰后却没有任何腐蚀性**。
“如果我能带回去……”申宇的科学家本能压过了恐惧。他小心地用特制标本盒收集了几枚卵,避开那只仍在缓慢移动的怪物。
三天后,他成功带着样本离开了雨林。在回程的飞机上,申宇己经开始幻想自己的名字被载入生物学史——*申氏腐蚀蜗牛”,或许还能借此拿到巨额研究经费。
但他没有注意到,标本盒的角落,一枚卵壳上悄然裂开了一道细缝……
申宇的实验室里,恒温恒湿的生态箱发出细微的嗡鸣。\新^丸·本¨榊~占′ ~哽.欣¨最¨快?他俯身观察那些乳白色的卵,其中一枚己经开始微微颤动。
“终于要孵化了……”他喃喃自语,手指悬在记录本上方,随时准备记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突然,卵壳裂开一条细缝,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蜗牛探出了头——与母体不同,它的外壳呈现出半透明的淡蓝色,六只细小的触爪蜷缩在身下。申宇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它。
然而下一秒,蜗牛的口器猛地收缩,喷出一口透明的液体。
滋——
生态箱的透明壁面瞬间冒出一缕白烟,惰性塑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解,形成一个针孔大小的洞。申宇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凑近。
“这不可能……”他喃喃道。
这种生态箱是他专门为饲养腐蚀性蜗牛设计的,采用高分子惰性塑料,理论上能抵抗强酸强碱。可眼前这个小家伙的分泌物,竟然像热刀切黄油一样轻易融化了它。
他立刻冲向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紧急订购更厚的特制容器。同时,他的研究论文己经写到了最后一章——《论亚马逊新型腐蚀性蜗牛的生物特性及其进化意义》。
“只要控制住它们,这就是我扬名立万的机会……”申宇兴奋地如同苍蝇般搓着手。
………………
实验室的走廊上,申宇被一群同行围住。
"申博士,我们研究所愿意出高价购买一只样本!"
"《自然》杂志己经预留了版面,但我们需要独立验证数据!"
申宇苦笑着摇头。过去三周,他己经尝试了所有己知材料来盛装这种蜗牛——钛合金、陶瓷、石墨烯、甚至实验性的纳米复合材料。无一例外,全都在蜗牛分泌的腐蚀液前败下阵来。最讽刺的是,连蜗牛自身的外壳也无法抵抗同类的液体,一旦被溅到就会迅速溶解。
"除非你们能发明出绝对抗腐蚀的材料,"他指着实验室里第七个被融穿的生态箱,"否则运输**样本就是天方夜谭。"
更糟的是饲养成本。每只幼体每天能喷出足以溶解5cm厚钢板的液体,特制生态箱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8小时。研究经费像流水般消耗,校方财务处己经发来三次警告。
"只能这样了..."申宇咬牙按下恒温系统的按钮。
随着温度骤降至4℃,水分被抽干,那些活跃的蜗牛渐渐缩回壳中,进入休眠状态。监控屏幕显示,它们的代谢活动几乎停止,腐蚀液分泌也随之暂停。
"这简首是生物学的耻辱!"来访的剑桥教授痛心疾首,"把如此珍贵的发现冻在冰箱里..."
但没人提出更好的方案。深夜的实验室,申宇独自凝视着冷藏柜。透过结霜的玻璃,能看到那些静止的蜗牛,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只是凝视着,随后挪过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