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三点二十七分,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里弥漫着咖啡和电子设备散发的淡淡焦味。`卡^卡 晓-说-蛧· ~勉_费\岳′犊′研究生李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将最后一行代码保存后伸了个懒腰。他的显示器上,神经网络训练进度条才走到47%,至少还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又得熬夜了。"李明叹了口气,伸手去拿己经凉透的咖啡。
就在这时,整个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随后恢复了正常。几台电脑屏幕黑屏后又重新启动,学生们发出零星的抱怨声。
"有电压不稳?"隔壁工位的赵磊嘟囔着,"这破楼该修电路了。"
李明点点头,正准备继续工作,突然注意到角落里那台老旧的DELL服务器没有像其他机器一样重启。它的指示灯依然平稳地亮着,风扇发出轻微的嗡鸣。
奇怪的是,李明记得这台机器今天应该没有开机。作为实验室里性能最差的设备,它通常只在期末项目扎堆时才会被启用。
他起身走向那台机器,手指刚触碰到鼠标,显示器就自动亮了起来。屏幕上不是熟悉的登录界面,而是一个命令行窗口,里面密密麻麻地滚动着代码。
"谁在这台机器上跑程序?"李明皱眉问道。
实验室里没人回应。其他学生都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没人注意到这台角落里的机器。
李明凑近屏幕,发现那些代码并非任何他熟悉的语言。它们看起来像是C 和Python的混合体,但语法结构完全不符合编程规范。1\3·1?t`x~t?.^c o!m¢更奇怪的是,代码正在自动输入,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人在键盘上敲打。
一个念头闪过李明的脑海。他快步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校园实验日志系统。量子实验室果然在今天下午有实验安排,负责人是马教授的研究小组。
日志显示,下午三点二十五分,量子纠缠装置进行了第七次测试。备注栏里只有简短的记录:"设备异常波动,备用电源启动,无损坏。"
时间太过巧合了。量子实验室的事故和计算机实验室的断电,以及这台奇怪的老服务器,全都发生在同一时段。
李明回到那台DELL服务器前。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还剩9分11秒。他决定等待,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
李明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犹豫不决。这时,他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女声:
"那台机器是怎么回事?"
他转身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生站在门口,胸前别着量子实验室的通行证。她皱着眉头,目光在实验室里搜寻着什么。
"你是?"李明问道。
"张琳,马教授量子计算组的。"女生快步走过来,"我们实验室的主控电脑刚刚收到了一个数据包,来源显示是这间实验室的IP。但马教授说今天没有安排跨实验室合作。"
李明侧身让她看到屏幕:"我想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不过你得先告诉我,你们下午的实验发生了什么?"
张琳的表情变得警惕:"那是机密研究。"
"好吧。"李明指着屏幕,"那这个呢?也是机密?"
张琳凑近屏幕,眼睛逐渐睁大:"这...这不可能。这些是我们刚才失败的实验数据,但被重新计算过了..."她突然抓住李明的手臂,"这台电脑连接了我们的内部网络?"
"应该没有。"李明摇头,"至少不是正常途径。"
他们同时沉默了,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我们需要检查一下这台机器的系统。"李明最终说道,伸手握住鼠标。
………………
李明和张琳决定秘密监控那台异常的DELL服务器。
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再次启动它时,登录界面显示的却不是Windows——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字符系统,像是楔形文字和二进制代码的混合体。
"这是什么语言?"张琳皱眉。
李明尝试输入密码,但键盘毫无反应。三秒后,系统自动登录,跳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桌面环境——UI由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构成,窗口边框像液体一样流动。
它每次启动,都会运行一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记录了这台机器的启动情况:
第1次:某种类似UNIX的系统,但使用的是己经失传的苏美尔语;
第2次:图形界面像是Windows 95和Mac OS的混合体,但所有菜单文字都是反向书写的拉丁文;
第3次:上面写着玛雅文字,光标是一颗闪烁的彗星。
更诡异的是——这些操作系统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李明尝试点击那些随机系统里的文件夹,发现每次打开里面存储着各种毫无规律的资料:
一个名为"1998年北海道写真集"的文件夹,打开后是数百张从未见过的日本风景照,照片角落标注的摄影师名字在互联网上查无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