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又被错认,黄彪本来无比尴尬,幸好被花白胡子老头过来打岔。
于是借机对他普及道:“国足是臭脚的代名词,国手却是顶尖中医专家的统称。全国中医国手加起来也仅有几十人而已,就相当于古代的宫廷御医。”
花白胡子老头这下子终于明白了,顿时喜形于色。
对着床上的患者兴奋道:“老伴儿,听见了吧?专给皇上看病的太医,现在给你看病来啦!”
患者口鼻上正戴着面罩呢,话自然是没法说的,只能用力点头示意。
可就这个不算太大的动作,又引来一阵急促的喘息。
花白胡子老头见状,赶紧对着黄彪一躬身:“太医,求求您赶紧给我老伴看看吧。”
黄彪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解释反而让他更加误会,竟然直接把自己当成太医了。
不禁老脸一红,只好直接说道:“你们都弄错了,我就是跟着我们张医生来学习的。可不是什么中医国手,更不是什么太医。”
花白胡子老头一听,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龙云则一脸黑线,赶紧对着黄彪连连道歉。
毕竟,是缘于他的瞎认,才让黄彪下不来台的。
“行啦,小龙,抓紧时间介绍患者的病情吧。张医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会诊,时间很宝贵的!”刘部长皱着眉头催促道。
闻听此言,龙云心里非常不爽。
虽然刘部长是主治医师职称,大小也算个中层干部,而自己则只是个住院医师,初级职称。
但说到底,刘部长是属于治疗部的,而自己是归医疗部管的。
既然不在同一个部门,也就不存在谁必须服从谁的命令了。
只不过,龙云心里很清楚,刘部长是今年才被詹院长高薪聘请过来的针灸“专家”,算是医院里的大红人。
若要当面顶撞,他可万万不敢。
于是只能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拿起111床的病历夹,翻开后,开始不带任何感**彩地念了起来。
“患者,女,61岁,主诉反复头晕、头昏3年再发一周。缘于3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头昏,并呈反复发作,行头颅CT示‘脑梗塞’,遂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
“3年来,平时自行不规则口服‘血塞通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能进行正常日常生活。7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头晕、头昏再发,无恶心和呕吐以及视物旋转等症状。”
“自服上述药物(具体剂量不详)后无明显好转,未经特殊处理,前来我院求治。门诊遂拟诊为‘脑梗塞’收住入院……”
张景当然知道,直接打断一位医生念病历,会显然有些不太礼貌。
可看龙云这架势,估计不把全部病历和病程记录,甚至是化验结果都念一遍的话,基本上是不肯罢休的。
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只好问他:“不好意思,暂时打断一下,龙医生,请问你应该是学西医临床的吧?”
龙云一愣,不明白他为何有此一问。
犹豫片刻后,回答道:“不是,我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学历。”
“哦,那病历暂时就别念了。你应该也知道,中医看诊不需要了解这些。”
原来也是同行,张景心道,这下可就好沟通多了。
龙云有些紧张地点了点头。
他开始有点后悔,干嘛要逞能说自己也是学过中医的,回头如果被提问,然后又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可就尴尬了!
要知道,他在大学五年里,虽然中西医知识都有学习,但明显西医方面的课程要学得好一些。
而且,毕业后又一直从事西医临床工作。
因此,在大学里学的那点中医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刘部长会意,立马附和道:“就是,小龙,让你介绍一下患者现在的基本情况,并不是让你一字不落念病历的!”
龙云只好又歉意地点了点头。
心里却在暗骂:你个老刘算什么东西?不就会扎个针灸嘛?
不过是因为中医内科门诊的江主任恰好不在,病人家属又强烈要求中医会诊,詹院长才让你来露个脸,走走过场而已,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啊!
如果詹院长真觉得你行的话,自己怎么不来参加会诊捧个场?
就别说詹院长了,连我们治疗部的郭主任现在都没来,可见是有多么不重视你!
龙云的心里话自然没人能听见,其实就算小声说出来,也根本没人会在意。
因为,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张景的身上。
只见他已经坐在病床前,开始为患者诊脉了。
刘部长很配合地示意大家不要出声,保持绝对的安静,以免干扰张景的诊脉结果。
于是,原本有些喧闹的病房,陡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
其实也不是一点儿动静没有,因为还有雾化仪“咕噜咕噜”的声响,以及从患者许老太胸腔发出“嘶哩嘶哩”的哮鸣音。
张景凝神静气,仔细体会指下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