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3岁,慢性鼻炎史,近两月鼻部症状明显,清涕多,喷嚏频,鼻塞明显,夜间尤重。爱挑食,二便正常。
查:咽略红,舌淡红,苔薄腻而水润,脉浮滑。
诊断:太阳少阳少阴合病(阳虚湿滞证)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6克,炮附片10克,细辛6克,沙苑子10克,刘寄奴15克,白蒺藜6克,鬼箭羽15克,蜀椒3克,辛夷花12克(布包)、檀香3克。
另:自备生姜5片(一块钱硬币大小及厚度),葱白7根(小葱去青),大枣3个(掰开)。
6剂。
写完病历开处方,然后又交待了煎服方法和饮食禁忌。
老父亲对于这些,倒是没有任何疑问。
只是问了句:“张医生,我这孩子的鼻炎到底是怎么得的?我们全家,咋就他一个人得哩?”
张景略一思忖,解释道:“如果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比农村孩子更容易得鼻炎。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环境污染和饮食不节导致的。”
老父亲皱了皱眉头,诧异道:“应该不会啊,张医生。不瞒您说,我家老婆子有点儿洁癖,在家一天到晚就爱洗洗涮涮。做菜也特别干净,每次得反复冲洗好几遍,按理说,不能饮食不洁吧?”
张景微微一笑,纠正道:“我说是节制的节,而不是清洁的节。简单来说,就是吃的营养太丰富了,身体消化不动。”
“我这个孩子可能吃了,看他消化应该没问题啊?”老父亲还是一脸的不解。
张景只好继续解释道:“我们中医讲的消化和西医不同,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中医的消化主要是靠脾胃来完成的,而胃只是将吃过去的食物进行粗加工。就好比将一棵树砍回家,去掉枝叶并锯成几段。”
“但是,最终要把这棵树变成桌椅板凳,甚至是制成木浆纸供人使用的话,还得更为精细化的加工才行。而这种精细化加工对应于人体五脏,脾就正好扮演着这个角色。”
“哦,原来如此。”老父亲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说道:“难怪您刚刚在纸上把牛奶,牛羊肉这些他平时爱吃的食物都圈出来,不给他多吃了。原来是他虽然吃得下去,但是没法全部消化掉啊。”
张景微微颔首:“没错!通过诊断,在中医讲的代谢方面,你家孩子是典型的胃强脾弱。吃进去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的代谢吸收掉,就会成为垃圾在身体内堆积起来。”
“垃圾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脾脏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也会消极怠工,从而导致代谢能力更差。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过敏性的鼻炎之所以会迁延不愈,其实与过敏源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不足导致的。抵抗能力为什么会不足,其实主要就是阳气亏虚。”
“阳气为什么会虚?其实归根结底主要就是脾虚导致的。当然了,先天不足的小孩除外。例如一些早产儿,他们往往生下来就阳气明显不足。”
听完这话,老父亲这才真正的幡然醒悟。
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嘶……看来,一直都想给孩子吃最好的,结果反而是害了他!”
张景微微点头,突然心念一动,借机说道:“相较于以前,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更大,物质上的给予其实不重要,他们可能更希望来自父母真正用心的陪伴。”
此言一出,老父亲脸上略显尴尬:“张医生,你这话说得太对了,看来,我以后是得多抽点儿时间,好好陪陪孩子了。”
接着目光转向小伙子,温情道:“儿子,这个周末,老爸陪你去看一场电影怎么样?”
小伙子根本连想都没敢想,父亲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先是一愣,不过,立马脸上绽开了会心的笑容。
抑制不住欢呼雀跃道:“太好了!老爸,我要看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
“没问题!儿子,咱们先去抓药。”
老父亲话锋一转:“快,谢谢张医生!”
“谢谢!谢谢!”小伙子连声致谢。
很显然,两声谢谢代表的涵义应该是不一样的。
张景对着他微微颔首,目送了他们父子俩离开了诊室。
连着看诊了四个中医儿科患者,诊室门口终于安静了。
张景这时想起来,楼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就是刘老板的中药处方还没开呢。
于是赶紧回忆了一下他的病历。
患者,男,31岁,反复腰扭伤。昨日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现腰部及右下腿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刻下: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间隙右侧压痛明显,并向右下肢后侧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30度( )。
平素应酬多,常饮酒,极少锻炼,夏天易汗,冬天有点怕冷。常熬夜,眠浅易醒,饮食不规律。大便一日数行,常不成形,粘腻。
查:舌质淡红,舌边有些凸出,舌边齿痕明显,舌苔厚腻而浊,舌下稍淤滞,左脉弦紧,右脉滑而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