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淡淡一笑:“咱们还是继续看电影吧。”
在他们闲聊的当儿,《道医傅青主》情节已经向前推进了不少。
故友在傅青主面前,装作一副谦卑好客面孔。
可是待傅青主走后,马上派手下全程盯梢。
这等两面三刀之小人,已不配再以故友相称。
应该叫损友还差不多!
苏烟的小厮显然对傅青主的医术及其为人十分钦佩,问起昨日在龙门观为那妇人用麦草治病之事。
傅青主这时才揭开谜底,原来妇人表面看是气臌病,实则为心结所致。
心病更需心药医,夫妻感情一和,病自消矣!
看到这里,桂翠和王森又纷纷对张景竖起了大拇指。
“张医生,果然不出你所料,确实就是心病。”桂翠率先开腔。
王森也紧随其后:“对呀,张医生,看来你深得傅青主之意,水平不分上下哇。”
张景连忙摆了摆手:“我这是事后诸葛亮,如果换作我临证,应该想不出如此奇妙的治心病之法。”
正说着,傅青主和小厮来到太原府衙门前,惊奇地发现,很多大夫被关在了站笼里。
小厮解释道:“只因巡抚夫人得了怪病,大夫施治无效,故被押在这里示众。”
这让傅青主对于满清统治下的**更加义愤填膺,住店后忍不住奋笔疾书。
落笔之处,倍加思念发妻,想起当初就是她规劝自己弃仕从医的。
看到这里,桂翠又发表感慨了:“傅青主对妻子可真好!”
张景立马接了一句:“确实,发妻早逝,傅青主做到了从一而终,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难得可贵的。而且,他们生育了一个儿子。傅青主对于这个儿子也看得极重,后来儿子死后,自己因悲痛过度,很快也跟着去世了。”
此时,电影画面中,来了傅青主一位真正的好友故交,亦是反清复明之义士。
好友久别重适,自是相谈甚欢。
好友劝他一起举事,不过,傅青主言明,自己无力参与国家大事,只想开立中医妇科一门,为广大的妇女同胞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
好友胸怀救国之大志,自然看不上这小小的妇科,耐心规劝,且不日将有另一好友前来会面,共图大事。
傅青主告知,前几年游历江南时,见到反清第一大儒顾炎武,听了他对于时局的分析。
清朝根基已稳,反清复明已无可能,建议暂且保留元气。
“出来了,出来了,果然提到了顾炎武!张医生,你的记性可真好!”桂翠又惊呼了一句。
张景淡淡一笑,并没有回话。
只是拿眼神示意,继续看电影。
翌日,傅青主来到损友府上,为奇女子苏烟复诊。
苏烟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她本为明朝京官家的千金,爹爹不肯降清,死在了路上。
自己则获罪被送进了教坊司,成了贱籍女子。
其实傅青主诊过脉后,就发现了一些端倪,认为苏烟的寒咳不重,主要还在心病难解。
病症的根结在于她的夫君专门经营仕途,无心陪伴左右。
苏烟被傅青主说中心思,于是坦诚吐露了心迹。
就在此时,巡抚差官差“请”他去自己的府上,替夫人出诊看病。
损友匆匆赶来,假意替傅青主挡差。
不料傅青主医者父母心,艺高人胆大,婉言谢绝了损友的好意,心甘情愿勇闯“龙潭虎穴”。
意料之中的,巡抚果然为人嚣张跋扈,不过傅青主丝毫不露怯,直言治病救人乃为医者之本分。
巡抚不以为然,只是特别告诫了一句,他是个要脸面的人!
傅青主在管家的带领下,来到内室。
开始隔着帷幔替巡抚夫人诊脉,诊毕,再结合巡抚刚刚最后说的那句话,对于患者的病证已经了然于胸。
但是为了避讳,只能拿着一个针灸小铜人指着问她,是否腹部会有肿胀-疼痛之感。
看到这里,王森的眼神顿时亮了。
“竟然连针灸小铜人都随身带着,看样子,傅青主也会针灸呀?”
张景淡淡一笑:“那是必须的,古代的大医家,很多时候都是针药并用的。”
巡抚夫人立马回应,确实如此,而且头晕乏力,昏昏欲睡。
这时,丫鬟端来一碗冰镇银耳汤。
傅青主于是更加成竹在胸。
立即取过纸和笔,开了活血通经之方。
巡抚闻之,大为震怒,差点儿要当场杀了他。
因为他一直以为夫人是珠胎暗结,只是不想家丑外扬。
其他大夫开的都是保胎药,可傅青主居然开了滑胎之方。
傅青主却是一脸的淡定,并愿立下军令状:“若此病不治,我愿以命偿命。”
正在巡抚犹豫之际,下人来报,夫人又再次晕倒了,性命危在旦夕。
无奈之下,巡抚也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交由傅青主全权诊治。
果不其然,巡抚夫人喝了一剂傅青主开的汤药后,腹中血块立下,只是腹水未能尽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