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 的的歌单亮起:荧光色的赛博朋克字体、戴着机械鹿角的虚拟偶像、悬浮在空中的镭射键盘……
视觉效果倒是华丽,可当第一首歌的前奏响起,她的眉尾就不可抑制地抽了抽 —— 三拍子的鼓点像心跳过速的病人,旋律在高音区上蹿下跳却毫无记忆点,歌词更是翻来覆去重复着 “星际列车带我飞向银河尽头” 之类的陈词滥调。~[a3>[,8?t?看>;书..\网?? *1@最a新°=-章%节?)更]1新}|;快?
一曲终了,她下意识去看评论区:“啊啊啊哥哥的电音好炸!”
“循环三天了谁懂!”
“这旋律写进教科书吧!”
苏晚婉盯着那些带满感叹号的留言,有些怀疑自己的品味。
接下来的西十分钟里,她像个执着的质检员,从榜首听到榜尾,从流行乐区逛到古典乐区,越听眼神越惊悚。
重金属摇滚里混着鸟鸣采样,交响乐编曲里突然插入电子游戏音效。
甚至有首号称 “抒情金曲” 的作品,副歌部分竟在反复咏唱星际历法的节气名称。
她的沉默震耳欲聋。
苏晚婉关掉音乐排行榜,揉了揉太阳穴。
她突然意识到,这个时代的音乐审美似乎和自己熟悉的21世纪相差甚远。¨x*s\c_m?s_w·.?c^o·m
那些在她听来杂乱无章、毫无美感的作品,在这里竟然大受欢迎。
苏晚婉首觉觉得不对劲,她开始上网查为什么大家喜欢这种风格的音乐。
是她的审美与众不同,还是星际人家的审美出现了偏差?
苏晚婉在星网搜索栏输入了"星际时代音乐审美演变",立刻弹出了大量学术论文、文化评论和论坛讨论。
她快速浏览了几篇权威媒体的分析,渐渐拼凑出了这个时代的音乐发展脉络,总结出几点:
1.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宇宙飞船、空间站或人工穹顶城市中,自然声音(如风声、鸟鸣、流水)几乎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引擎嗡鸣、金属共振、电子设备提示音等机械声。
2.在星际社会,人类平均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古蓝星时代的1700倍。为了争夺注意力,音乐必须在3秒内抓住听众,否则就会被算法淘汰。因此,现代音乐普遍采用高频刺激、重复性强的片段,确保听众即使分心也能留下印象。
3.大星际迁徙时期(约公元2500年),蓝星文化遗产数据库曾遭遇一次严重的量子病毒攻击,导致80%的古早音乐、文学、影视资料永久损毁。?齐¥盛??小?1°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