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和想法。
何强国大半年的时间才回家了一趟,在家里住上一晚上就离开了。当然他也会去五道口看看白雪,顺道带着自己的妹妹何家欢一起吃顿饭。
何强军自从过完年离开家以后,一次也没有回来过,只是每间隔一个月,邮递员就会往四合院送来两封信,一封家书,一封“情书”。
夏天来了,棒梗的媳妇生了一个女孩儿,这让有重男轻女思想的贾张氏非常不爽,她每天在家门口小声的嘟囔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何大清得知贾家添人的消息后,心情也有些不美丽,终究还是被贾家赶在了自家前头。
随后,他便时不时的追问何雨柱,他那俩大孙子什么时候也可以把婚给结了,早点儿让老何家也添丁进人。
何雨柱也很无奈,俩儿子都都有自己的事业,压根不在身边,俩准儿媳妇儿都在上大学,这事儿急也急不来的。
因此,何雨柱和唐甜每天都在面馆里忙碌着赚钱,压根不搭何大清的话茬,气的何大清只能跟易中海抱怨两句。
国庆节,下午两点来钟。
面馆内,唐甜正在收拾桌上的碗筷。
“甜甜,你和柱子忙着呢?”
唐甜听到声音后,扭头一看,只见自己的大哥唐刚一脸惆怅的走了进来。
“大哥,你怎么突然过来了?不会是咱娘又哪里不舒服了吧?”
唐甜一脸惊慌的样子,生怕自己母亲的身体又出现了什么状况。毕竟老人上了年纪,做为子女的就怕突然收到不好的消息。
唐刚忙对着唐甜安慰道:“甜甜,你别瞎猜了,咱爹娘的身体都好着呢!我这次过来,是有点事儿,想让柱子帮忙出出主意。”
此时,正在打扫后厨的何雨柱听到声音后,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出来。
“当家的,我大哥来了!”
“大哥,你来了?吃午饭了没?我给你做一碗打卤面吧!”
“柱子,你先别麻烦了,我来的时候吃过了,不太饿。”
“没事儿,就几分钟的事儿,你先坐那歇一会儿。”
随后,何雨柱便又钻进了小厨房,提前揉好的面,现成的卤子,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他便端出来一碗香喷喷的打卤面。
唐刚闻着飘进鼻孔的香味,味蕾一下子就打开了,也顾不上其他,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他在家里的时候,确实吃了饭儿过来的,但是骑了这么久的自行车,那点儿饭早消化完了。
再加上何雨柱精心做的打卤面,味道确实不一般,几分钟一碗面就被他吃光了。
何雨柱一看这情况,便想给大舅哥再来上一碗,只是被唐刚伸手给拦了下来。
“柱子,你别忙活了,我真的吃饱了,我这次过来是有事儿找你!”
何雨柱看到大舅哥一脸着急的样子,就猜到他是真的遇到什么难题了,便跟唐甜一起坐了下来。
“柱子,你在城里有认识一些大人物,能不能帮忙打听下,现在国家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
何雨柱一听,一时间有些懵逼的样子。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包产到户的政策,在安徽凤阳的一个村庄里开始了试点工作,产生的效果还不错,粮食确实增产了不少。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只是一些贫穷地区慢慢的放开了限制。归根结底,国家还在探索过程中,主要怕全面放开,影响到了集体经济。
“大哥,这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的政策,我还真不太清楚。当然,我可以想办法找人问问情况,不过您得告诉我,你想知道那些情况?家里面想做什么?”
何雨柱虽然可以去找大领导了解一下这方面事儿,也可以通过何强国打探一下消息,但是他不知道大舅哥到底想干什么,想了解哪方面的消息。
“柱子,甜甜,我也不瞒你们,你们的大侄子退伍回家了.............”
唐刚将家里的情况详细的描述了一下,何雨柱和唐甜这才知道所有的事情。
8月15日,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军队精简整编方案》,开始了建国后第六次大裁军。
唐刚的大儿子不上学后便进了部队当兵,而这次大裁军的名单上有他的名字,这两天刚退伍回到家。
唐刚也是国庆节放假回到家后,才知道具体情况。他本想将自己的工位让儿子接班,自己则回家照顾父母,本来一举两得的事儿,结果孩子不想进厂工作,反而想在农村办个烧砖厂。
但是现在国家政策正处于摸索的阶段,城里做个生意还有各种限制呢!更何况在农村开办工厂了。
一是怕被定义为投机倒把,再出了事儿。二来呢!怕孩子挣不到钱,再把那点退伍费都给搭进去了!
所以,唐刚这才火急火燎的往城里赶,想听听何雨柱的意见。毕竟何雨柱当初在轧钢厂混的风生水起,认识了不少的人。而且,唐母生病住院,何强国“摇人”帮忙的事儿,他们可都是听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