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何大清就在丰泽园定了一桌饭菜,他如愿的见到了五个孙子孙女们。当然,毫无意外的将手头大部分的钱给散发了出去。
何强国何强军马上就15周岁了,当他们见到何大清的时候,自然非常懂事开口叫人。随后,中规中矩的伸手接过何大清递过来的红包。
何家乐何家佳由于年龄还小,性格也比较腼腆,只是怯懦的喊了一声,也不敢伸手要红包。
当何大清将红包递到他俩面前时,他们两个还看了一眼何雨柱和唐甜,经过允许后,才敢伸手去接。
而何家欢却不一样,当她听到何大清说只要喊一声“爷爷”,就能够得到100块钱时,她那古灵精怪的小脑袋瓜迅速的转了起来。
只见何家欢眨巴着眼睛,对着何大清娇声娇气地喊道:“爷爷~”。
这一声“爷爷”叫得那叫一个亲昵,仿佛她和何大清之间有着无比深厚的祖孙情。
何大清一听,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他连忙数了100块钱递给何家欢,嘴里还乐呵呵地说:“好孙女,真乖!”
然而,何家欢并没有就此罢休,她继续对着何大清撒娇卖萌,一口一个“爷爷”地叫着,每叫一声,还会伸出手要红包。
要不是一旁的唐甜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口说了何家欢两句。估计何大清手里的那千把块钱都得被何家欢给忽悠走。
就这样,何家欢轻而易举地从何大清那里要到了500块钱,还一脸激动的捧着红包,兴奋的喊着:“发财了!发财了!”
不过,何大清却并没有太在意,他看着眼前这几个孙子孙女,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何雨水在医院里住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医生检查没什么大问题后,才办理出院手续,回到家中。
何大清当时没有赶上孙子孙女们的起名,一直引以为憾。如今赶上了外孙子的出生,自然有些意动。
然而,当何大清兴致勃勃地提出要给外孙子起名字时,却遭到了何雨柱的劝阻。
何雨柱考虑得颇为周全,他跟何大清解释道:“爸,您就别掺和您外孙子的起名了。就您那点文化水平,万一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听,那可咋办呢?您是长辈,就算雨水和王卫国不满意,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啊。”
何雨柱接着说:“再说了,雨水的公婆都还健在呢,这孩子可是人家的亲孙子,名字自然应该由他们来决定才合适。”
听了何雨柱的话,何大清觉得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
就这样,何大清拿了500块钱的见面礼,最终也没能如愿以偿地给外孙子起名字。
而雨水儿子的名字,则是由她的公公确定下来的,取名为王建业,寓意着孩子将来能够建功立业,有所成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大清每天都会用心做一些营养丰富的饭菜,然后亲自送到雨水那里。他觉得这样做多少能弥补一下自己对雨水小时候的亏欠。
转眼间,就到了1970 年的春节。这一天,何大清和家人们一起围坐在餐桌前,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二天,何大清便匆匆赶往北京饭店上班去了。
这份工作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帮忙介绍的,其实早在年前他就可以去上班了。但为了能照顾好正在坐月子的雨水,何大清特意跟对方拖延到了年后才入职。
不过,何大清并没有搬回四合院里居住,而是继续住在他租来的房子里。其中原因有二:其一,四合院里确实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供他居住了,毕竟家里那么多人都挤在那三间小屋里,实在是太过拥挤;其二,何大清本就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平常没个女人,他的日子可是不完整的。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反而更加自由自在,而且说不定晚上还能去八大胡同里找找那些半掩门子的呢。
日子就这么平淡无奇的过着。
何大清的归来,在四合院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究其原因,四合院里那些对何家有意见的住户们都已经歇菜了。
在这段时间里,每周当何大清休息的时候,何家欢总会带着哥哥、弟弟妹妹们一同前往爷爷家。她的借口总是那么冠冕堂皇——想念爷爷了。然而,实际上,每次拜访都变成了一场小小的“骗局”。
何家欢总能巧妙地哄得何大清开心,然后让他心甘情愿地掏出腰包。虽然每次索要的金额并不多,但每人每次两块钱还是能够轻松到手的。
因此,一个月时间,何大清手里的工资就得直接少个几十块钱。
也就是何大清是饭店的大厨。他的工资不低,个人花销却不高。否则,以这样的频率和金额,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哪点存款都得被掏空喽!
转眼间来到了 1970 年的冬季。何雨柱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何强国和何强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
他们两个眼看着就要年满 16 周岁了,按照政策,如果不尽快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出路,恐怕过完年就得响应祖国的号召,去支援农村的发展建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