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德的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制定出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奖励标准。
紧接着,宣传科的大喇叭就将方案传达给了全厂每一个职工。
当职工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工厂都沸腾了起来。
要知道,肉和细粮对于现在的工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奖励。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物资可比钱还管用,因为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这些东西,还得要相应的票证。
所以,车间里的工人们都充满了干劲。
一个月过去了,李怀德让人将各个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报。
结果令人惊喜,各个车间的生产效率比平常提高了两到三成,而且良品率也有了显着的提升。
李怀德得知这个好消息后,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当天又拉着何雨柱喝了一顿酒。
68年12月,伟人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
说起“上山下乡”,其实早在55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个时候,完全是基于自愿的原则,知青们去的地方也主要是一些农场。
然而,现如今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年满16周岁,在城市里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都必须要前往农村参加劳动。
面对这样的政策,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听从国家的号召,怀着满腔的希望和热情走向了农村。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劳动,但这显然是徒劳的。毕竟,没有工作的他们,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四合院里的情况也是不例外。
刘家的刘光天和刘光福两兄弟,已经在家闲逛了一年多,一直没有单位接收他俩。所以,当“上山下乡”的名单公布时,兄弟俩被列入了第一批。
阎家的阎解旷和阎解娣也都到了规定的年龄,自然也没有任何悬念的去了农村。
贾家的棒梗由于年龄还未满16周岁,所以暂时逃过了这一劫。不过,如果他明年满16岁后,依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话,那么他恐怕也只能乖乖地下放到农村,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
秦淮茹和贾张氏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自然知道农村的辛苦。所以,婆媳二人正在想办法让棒梗逃过下乡的命运。
“淮茹,你一定要想办法,不能让棒梗去农村啊!农村的日子太苦了!”
秦淮茹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妈,我知道您心疼棒梗,我也一样啊!他可是我的亲生儿子啊!但目前我真的还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贾张氏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道:“淮茹,要不这样吧,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等明年棒梗到了年龄,你就把你的工位让给他吧!”
秦淮茹听完,心里不禁一紧。她的内心其实是很不情愿的。
毕竟,秦淮茹有这份工作,也算是在家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她只要是将工位一让出来,相信贾张氏分分钟都得再次骑到自己头上。而且,棒梗还年轻,万一他领了工资就挥霍掉了,到时候一家人的吃饭都是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秦淮茹现在和李怀德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如果她不在厂里上班了,和李怀德见面就不太容易了,甚至可能跟李怀德断了关系。
那样的话,家里的生活水平恐怕会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这是秦淮茹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正当秦淮茹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应时,一旁的棒梗突然插嘴道:“妈,奶奶,我才不想去轧钢厂的车间里干那种又脏又累的活呢!每天都得在机器旁边忙个不停,还得遵守一大堆的规章制度,这可太没意思了!要是非得让我去的话,那我宁愿去农村!”
贾张氏一听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她瞪着棒梗,没好气地说:“你这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知道农村的生活有多艰苦吗?我和你妈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那里的日子可不好过。”
然而,棒梗却不以为然,他梗着脖子说道:“我才不管呢!反正我就是不想去车间工作!”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跑出去玩了。
看着棒梗远去的背影,婆媳二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贾张氏似乎想到了什么,她沉默片刻后,突然压低声音对秦淮茹说:“淮茹,要不,你去跟那个李主任说一声,让他给棒梗安排一个轻松点、待遇好点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秦淮茹闻言,脸色“唰”的一下就红了起来。虽然自己跟李怀德的关系,婆媳之间早已经不是秘密。但贾张氏这样直接说出来,还是让她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秦淮茹也明白,眼下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贾张氏的提议。
于是,秦淮茹再次跟李怀德见面的时候,她使出浑身解数,让李怀德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趁着李怀德心情愉悦的时候,秦淮茹将棒梗的事情提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