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火箭筒就是RPG,这玩意儿其实二战中德军最先开始使用,它的就是有名的铁拳RPG,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铁拳并不算RPG,它大多被德军用来对付坦克和装甲车,而铁拳被研究生产出来还要在两年后。
当然,现在王连虎不需要他来对付坦克和装甲车,现在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主要对付的是**,整个山西总共都没多少坦克和装甲车,而且就鬼子那九四式小豆丁坦克也就欺负欺负没有重武器的部队,真要是碰上稍微有些重武器的部队,这坦克就完蛋,说难听点,重机枪用穿甲弹都能打穿他的钢板,一捆手雷,或者一个炸药包就能彻底解决一辆坦克。
现在王连虎想生产的就是一款简单的肩抗式火箭筒,把多管炮的炮弹和炮管单独拎出来,再在精度上升下级,就完全可以使用,炮弹就直接用现在的穿墙弹就行,这样的火箭筒干其他可能不怎么样,但用来拆炮楼地堡可是相当好使,而且成本低廉,携带方便,如果大量分配给各游击队和地方部队,那鬼子的炮楼哨卡就会成为摆设,八路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毕竟多管炮好用是好用,但炮弹有两种不说,还一次性最少要四发起步,这样的消耗即使是光提供给各正规部队都不够,要是再往下分到那数量庞大的游击队,县大队,区小队,各村民兵组织,这就远远不足了,别说是靠几个兵工厂,就是再多的也不够 。
而火箭筒就不同了,每次虽然只能单发,但精度高,一个炮楼基本一两炮就差不多了,运气好的话一炮打进观察口,那炮楼就能直接拿下,至于发射器,那还能反复利用,可以同一个给各部队多次使用。
关键是火箭筒携带也是相当方便,甚至能偷摸靠近炮楼,到跟前发射,这样一来,这个准确度又能大大提高,而准确度提高的结果自然是更省弹药。
确定好后,王连虎就开始设计火箭筒,这玩意儿也是能多简单,王连虎就设计的多简单,完全就是朝着和多管炮差不多的方向去设计的,只是这个发射方式进行了改进,再把引爆方式改为了触发式,原先的那种原始的时间设定式就不适合了,毕竟那么多部队使用这个,对于时间距离的把控都不统一,就像多管炮一样,王连虎也开始逐步转变成触发式,现在触发式引线也能生产了。
同样的王连虎对触发式引线也做了简化处理,他没有像其他的炮弹那样分那么细,他就简单把炮弹分三部分,一部分就是推进,一部分是爆炸,再有就是前段的引信,这个引信部分也简单,就和子弹差不多,直接设计成撞击引爆,平时运输时引信部分不装,等到要用的时候再把引信部分装上,这样既安全又方便。
但这个设计铁柱是非常反对的,他认为这样的设计还不如原来的快,而且一旦引信部分出了问题,那炮弹就成了摆设。
原来的时间式引信虽然对距离的掌控要稍微精准些,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即使相差个几百米,爆炸效果依然差不多,因为如果距离过近的话炮弹会在地上滑行一点距离在爆炸,过远则会空爆,这两种爆炸效果都不比刚落地就炸的差。
而且他这个还和手榴弹不一样,手榴弹还担心引信时间把握不准会在手里爆炸,炮弹都是在推进火药燃烧完毕后才引燃引信再点燃的爆炸仓,这样就没有提前爆炸的危险。
反正铁柱强烈反对现在这个设计,搞的王连虎就基本没有去改,至于现在的火箭筒,那绝对是用触发式引信了。
决定好后,王连虎就开始画设计图,这回就简单了,他只画了个大概结构,具体的尺寸,细节都准备交给谢松云去做,有人才不用,那就是真傻了。
等到第二天,王连虎设计好了草图后就立刻来找谢松云。
“松云,别搞你的铜覆钢了,先来看看我设计的新家伙”王连虎进来时谢松云正忙着实铜覆钢的弹头。
“什么新家伙,我这铜覆钢快完成了,你什么事都往后等等,等我完成这再说”谢松云对于铜覆钢正实验的兴奋,弹头基本已经成功,正和弹壳做契合试验,这会儿王连虎又要来的新东西,这会儿那有这个心思。
不过谢松云话是这么说,手还是拿过王连虎手里的图纸:“这是什么的图纸,咦,好像是个发射架,这还有个炮弹,这么小的发射架?”
谢松云越看越激动:“虎子,这真是你设计的,我看这个是手持式的”
“嘿嘿,你看的没错,这东西就是肩抗式单兵火箭筒,我是基于多管炮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王连虎笑着给谢松云解释道:“我现在只是画了个大概草图,具体的就由你来完成,你看,这个设计是这样的”
王连虎就开始给谢松云具体讲解了火箭筒的结构,谢松云也是一点就透,关键是这东西也不复杂,再加上王连虎已经把基本的草图都画出来了,他只要按着王连虎的思路继续细化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