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海城的天色阴沉,片场会议室的灯泡亮得有些刺眼。
剧组的主要成员都到了,制片人坐在主位,翻着前一天整理出来的融资方案,眉间紧皱。
李洛看着研究了一下,感觉制片人的皱纹比之前又多了不少,而且眉头真的能夹苍蝇的程度。
果然制片人还是不好当啊。
其他几位核心编导、嘉宾,以及陈思言和程心这两位潜在投资方作为编外人员也参与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制片人便开门见山:“昨天饭局之后,我这边梳理了一下资金缺口。按照原本计划,我们需要外部再补足两千万,才能保证拍到第三季。而郑总那边已经明确表态,如果我们愿意配合他的一些商业合作,他愿意一次性补足缺口。”
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副导演就闷声道:“不同意。”
制片人皱眉:“小吴,你这态度——”
副导演抬起头,眼神锋利得像是刚磨好的刀:“我的态度很简单,宁可少拍几期,也不能让节目沦成广告合集。昨天的事大家心里都清楚,郑总要的不止是广告,他是要把节目变成他的房地产推销会。那我们这几个月的拍摄、熬夜、筹备,最后是给他搞楼盘站台?我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话糙理不糙。
大家都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大家也不是陶渊明,还是得为五斗米折腰。
制片人叹了口气:“可现实是,我们的资金缺口很大,如果没有外部资金,后期的一些拍摄计划就得削减了。”
李洛插话:“削减可以,没有必要的场景少拍点。但不能砍核心内容。节目不是不赚钱,只是短期内没他们那么暴利的变现方式。”
制片人把文件夹“啪”地放在桌上:“小吴啊!问题是,这个行业的竞争太激烈了!同类节目一档接一档,如果我们不能在热度期持续投入,观众的注意力就被分走了。广告、冠名,都是为了保热度。”
副导演冷笑:“那你是要热度,还是要口碑?热度会散,口碑能留下。你看现在网上骂那些‘综艺变广告’的观众少吗?他们还会买账吗?别因为资本们把我们当傻子耍,我们就把观众们也当傻子!”
场面一时间僵住。
就在这时,陈思言慢慢开口:“我昨天不是说过吗,我可以出资一部分。”
会议室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陈思言的语气依旧平静:“具体数额我刚算过,五百万到八百万之间,都是可动用的资金。我的条件和昨天一样——保持节目的设定,重点放在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不做过度商业化的改动。”
制片人盯着他看了几秒,低声道:“这笔钱固然能补一部分缺口,但还是不够。”
“那我也出。”副导演突然插话。
所有人一愣。
“小吴,你开什么玩笑?”制片人眉毛都抖了一下。
副导演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我不开玩笑。我手里有一部分资金,原本家里那边给的备用的,现在可以拿出来,撑个一千多万没问题。”
“你——”制片人怔了几秒,“你什么时候这么有钱?”
“昨天不是说了嘛,我有的是钱。”副导演摊了摊手,神色淡淡,“不过我不想把钱砸在广告里。节目能不能走下去,不是靠镀金的广告牌,而是靠观众真心喜欢。”
会议室沉默了几秒,像是所有人都在重新审视这两个人。
陈思言补充道:“如果我们三方——我、副导演、以及节目已有的资金——加在一起,其实可以覆盖绝大部分缺口。剩下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精简后期预算、调整拍摄周期来消化。”
李洛点点头:“对,我们完全可以把资金花在刀刃上,不必为了短期的现金流去出卖内容。”
制片人沉吟片刻:“可这样一来,我们就要砍掉原定的一些大型外景拍摄,还有嘉宾环节的扩展。”
副导演直接回:“砍就砍。与其请一堆流量来作秀,不如留更多镜头给孩子们。我们的观众,是冲着他们来的。”
李洛开口,“我少收点片酬也——”
程心也在这个时候举了手,“要个几百万我也可以出啊,这点小钱我还是有的。”
会议桌上安静下来,只剩下翻页的声音。
最后,制片人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像是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好——既然你们都愿意掏这个钱,那我们就不再向外部融资。”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无奈和松动:“那就按你们的条件来,保持现有设定,减少商业化植入,但大家都得做好预算紧缩的准备。”
副导演笑了笑,像是赢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没问题。我宁可紧衣缩食,也不想看到节目变味。”
陈思言只是微微颔首:“那就按这个方案执行吧。”
*
会议结束以后,黄宇来接。
坐到车上,李洛叹了口气,小声跟陈思言吐槽:“我发现我最近录的综艺怎么总是很危啊!每部都有拍不下去的风险,搞得我跟柯南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