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二字,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东西,这些刚刚还在对我吐槽着奶奶生前的诸多“不公”的人,却在随后送奶奶的遗体去往“炼人炉”的路上,各个哭到不能自已。
那一声声凄惨的“妈妈”,无论怎么听,都绝对是发自肺腑,真情流露!
所以或许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我听到或者看到的样子。
只能说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不能懂得这种被迫着“分享”父母之爱的痛苦。
当奶奶的遗体,化为骨灰的那一刻,这些痛哭着的子女们,就与全天下有着同样不幸的子女们一样,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没了妈妈的“孩子”。
仅此而已。
如此说来,无论年龄几何,他们也只是一群“孩子”。
既然是孩子,又能有什么错呢?
他们所争执以及期盼的,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妈妈,给自己的“爱”,可以比给“别人”的,更多一些而已,不是吗?
孩子就是孩子,身份相同,**相通。
怪只怪父母们,偏要加以区分。
在我看来,什么“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之类的“教条”,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有了“区别”,就一定有“差别”。
有了“差别”,就会有矛盾纠纷。
殊不知,世人从不患穷,独患不公!
所以手足之间的斗争,也从来就不是“穷人”的特权。
而且越是“富贵”的人家,为了遗产进行的斗争,往往越是凶残无比!
类似的故事,历史书上早已不胜枚举。
只说我正在写这段文字的此刻,全民热议的头条,不正是某“宗”姓家族的百亿遗产纷争吗?
如此说来,奶奶家的故事,实属平常。
也正是因为太过平常,所以不值一提。
我想借此探寻的“真理”,只是世界会变成如此模样的“原因”。
当然,由着天生的“血脉”联系,亲历这一切的我,无法像看历史书的时候一样,冷静的“吃瓜”。
只能带着自己的悲喜,解读着眼前的发生。
比如在由“孝子”扛“灵帆”引路的环节中,二叔的“大义凛然”,在我看来,便着实有些过于做作。
因为无论从哪里算起,这都应该是他的“工作”。
可他却偏要在扛起自己“责任”的前后,反复对老叔强调着这样一句话:“老疙瘩,这事二哥替你扛了!”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在某种“玄学”的说法里,只要是扛过“灵帆”的人,随后的运气便会变得奇差无比。
最少也得三、五年后,才能慢慢好转。
当时我虽不理解,却也无暇想得太多。
因为我正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手中盛放着奶奶骨灰的盒子,在这个寒冬里,带给我的最后温暖。
由于老叔提前便买好了墓地,所以奶奶的骨灰盒,不用像爸爸的一样,只能被寄存在一个像极了是一排排“货架”的地方。
十七年来,无人问津。
作为他唯一的儿子,我却是在离开的时候,才想起来他也在“那里”的事情。
原来我对他的想念,更多的只是一种“如果他还活着会是怎样”的猜测。
其实在我的生命里,“爸爸”二字,已无任何“意义”。
甚至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大鬼’还活着的话,只会成为你的拖累!”
或许吧。
毕竟如果爸爸活到现在的话,随着“扫黑除恶”的深入,说不定我可能真的会成为“罪人”之后?
可就算如此,又能怎样?
总不能让我真的去为了他的“早亡”,而心存“庆幸”吧?
由此我又不禁想到,如果奶奶还活着的话,对于她的那些子女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她只能卧于病榻,苟延残喘许久之后,“嫁出去”的大姑自然有理由“不管”,“倒插门”的二叔更是有充分的理由“不顾”。
对于只能全程守在身边的老叔一家人来说,奶奶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只剩下了“负担”吧……
而我这个被她心心念的孙子,除了偶尔掉几滴无用的眼泪外,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否则我也不会在掌握了开车技能足足三年之后,才第一次找到机会,拉着奶奶。
可惜这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便是拉着她的骨灰,去往墓地。
能够坐上自己大孙子的小汽车,招摇过市,是我很小的时候,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愿望”。
直到她死,也才只实现了“一半”的愿望。
倒不是因为“坐车”的,是她的“骨灰”。
而是因为我并没有载着她“招摇过市”。
去往公墓,只有一条远离“闹市”的路。
坦白来讲,她可能连“一半”都没实现。
因为我所开着的这辆“途观”,是妈妈留在鹤岗的。
妈妈的财产,尚与我无关。
不过为了“虚荣心”,我早已把“它”说成了是我的而已。
毕竟能成为老迹家第一个有车的人,还是挺有面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