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策棱后,石静娴便回到坤宁宫,将策棱求娶刘嫔的事情和胤礽说了下。~s′l-x`s~w/.!c-o.m
说道一半就听何栓说太上皇回宫了,正往这边来呢。
胤礽自是知道这应该是康熙听到风声来兴师问罪来了。
石静娴看着胤礽的目光笑了笑:“没事,我先去等皇阿玛。”
她早就对此事有了心理准备,康熙反对的准备,群臣反对的准备。
康熙现在还没死,看他这身体情况应该不能很快就没了。
若是她改革新政,她和康熙势必会在观念上有所碰撞。
她又不能等康熙殡天再去改革。
虽然她记不住胤礽到底活了多大的岁数,但她能确定,雍正寿命短,而胤礽,比雍正死的还早。
今天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正巧群臣将把柄都送到了她手里。
千载难逢的机会,若她不抓住这次机会改革,下次就没这么名正言顺的机会了。 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
第463章 改革2
等康熙压着怒气走到乾清宫的时候,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等他去偏殿,又扑了个空,侧殿只有几名武将统领和年羹尧在此处办公。
几人见到康熙纷纷见礼。
康熙轻咳了一声:“皇上呢?”
“太上皇,皇上现在去交泰殿办公了。”
年羹尧走出来对着康熙行礼,想给康熙领路。
康熙摆摆手:“朕自己随意走走,你们忙公务吧。”
等到了交泰殿,康熙火气都下去了不少。
就像打仗似的,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康熙想过保成做了皇帝之后的变化,或是威严日益深重,面对他的询问会有不悦。
亦或是对他的询问诚惶诚恐。
可万万没想到,保成看见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头到尾,他一直在听着保成大倒苦水?
“皇阿玛,您回来倒是让我去接您啊。?s/s¨x¢i~a,o^s/h·u!o\._c′o~m¢”
等将康熙让到椅子上坐下后,石静娴才叹了口气:“就算皇阿玛不来,儿子过几天也是要去找皇阿玛的。”
“儿子无能,差点让大清蒙了羞。”
康熙还没开口质问,就被这句话给转移了注意力。
石静娴将之前蒙古各部挑衅,而大臣都冷眼旁观的事说了一遍。
“儿子就是太好性了,让他们觉得安逸的厉害。想当初皇阿玛上位还革职了不少官员。”
“儿子上位后,想着满朝文武都是皇阿玛给儿子留下的人,便没有太大的变动。”
“倒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如此对朕。”
“若不是有皇后和刘嫔及时站出来为儿子为大清挽回颜面,恐怕大清威严都会失于大臣之手。”
康熙有些生气,这些大臣,居然敢如此对待保成!
“你还是太心软了!大臣们用的好就是你的帮手,用不好,大清多少子民,怎么还能连一朝的官员都选不出来?”
石静娴等康熙说完才点头。看着康熙:“皇阿玛说的对,儿子也该让他们知晓知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了。”
“皇阿玛说儿子说的对么?”
康熙前面还点头赞同石静娴说出的话,等听到最后一句话。
康熙看着石静娴,在看到她目光坚定中带着一丝忐忑。
他没好气的捶了石静娴肩膀一下,这臭小子,在这等着他呢。
康熙叹了口气:“皇阿玛老了,以后这大清,这未来都是吾儿在扛。”
一朝天子一朝臣,保成说的还不够明显么?
这是在告诉自己,也是在告诉那些大臣。
他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保成的时代。
若是这些大臣还摸不准保成的脉,跟不上保成的脚步,想要倚老卖老,用自己的资历抗衡皇帝。
那他们的算盘就打错了。
君主岂能受大臣们挟制?保成又不是弱君,岂会随意被他们左右?
如今保成改革,就如同当初他削藩。
两人在交泰殿又说了些事,就听人来禀报,密太嫔发动了。
密太嫔发动的时机有些太凑巧了,正巧赶上康熙回宫发动了。
康熙不禁有些阴谋论,赶着他和皇帝“兴师问罪”的时候密嫔生产了,难道是保成让人下的手?
石静娴心里也有些打鼓,不会是胤礽为了给她解围弄出来的事吧。
两人急匆匆的到了翊坤宫后,荣太贵妃才说道:“密太嫔听说太上皇进宫了,便想着去找太上皇,结果刚出宫门就发动了。”
石静娴听闻也松了口气,幸好不是胤礽下的手。
“你去忙公务吧,朕在这守着就是了。”
石静娴也不好在这里停留太久,毕竟是她皇阿玛的小妾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