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通知漕运总督桑额,再截留十万石漕粮!”
“皇上!万万不可啊!”直隶总督跪下对康熙劝道。?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
“漕粮不可连动20万石啊!”
石静娴抿着嘴,她也知道漕粮的重要性。
漕运的事情,都是漕运总督在管。
平时宫中上至皇帝,下到小宫女太监,每日的吃穿用度。
虽说皇帝,皇太后还有太子等上台面的的贵人们,那一撮人吃的都是贡米。
但除了他们,其余人吃的都是走漕运的粮食。
还有朝廷官员的俸米,也都是从漕粮中拨过去的。
军用的粮饷,也是漕粮。
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动漕粮?
这不是让江山社稷不稳么?
试想,若你去打工,突然公司拖欠工资了,你会不会怀疑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修堤坝
康熙又何尝不知道漕粮的重要性!
连续征调20万石漕粮,必定会打乱京中甚至军中的秩序。*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
但是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挨饿。
倒是能从各地拨粮,但没有截停漕粮来得快。
而且从各地拨粮,实在是风险太大,若是路上遇上了什么。
挨饿的还是百姓。
“此事不必多议!”康熙拍板决定道。
其实直隶总督就是行使官员们正常的职责。
若是皇帝一时脑热,起了什么念头。
大臣们不将事情弊端告诉皇上,那这件事出事的时候,就是他们这些大臣们被问责的时候!
说完这件事,康熙又派人从其他的地方征调药材。
大水过后,必定会有病情。
若是盐城和下面乡镇的百姓得了疫病不及时救治,那就容易变成瘟疫!
商定好对策,康熙站起身来。
“随朕同这盐城的百姓一起去修堤坝!”
石静娴心里其实是赞同康熙去的,毕竟不让他亲身感受下老百姓们受的苦。\b_a!i`m¢a-s/y . c·o`m¢
如何感同身受,如何会下定决心处理朝中那些贪赃枉法的满族大臣?
怕不是回到京中,气消的差不多了,那些人卖卖惨,康熙又要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但不行啊!石静娴是好儿子啊!
怎么能让差五年就年过半百的老阿玛,去做这种事情呢?
于是石静娴快速跪下来:“皇阿玛,儿臣去!皇阿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您从小教导过儿臣的!”
说着石静娴逼迫自己忍下到了嘴边的呵欠,眼里蓄满了困倦的泪水。
一字一顿道:“堤坝处危险,儿子不能看阿玛以身犯险!儿子愿和众位兄弟,为父分忧!”
这话说的康熙差点热泪盈眶的,炫耀的小眼神不禁瞟向直隶总督和河道总督。
两位大人也跟着劝说了几句,顺便夸赞几位皇子,尤其是太子,孝心可嘉!
皇帝真是有福气!
皇帝开心了,也不吵吵非要去了。
拍了拍石静娴的肩膀,将她拽起来:“堂堂太子,总跪来跪去像什么样子!”
等石静娴带着几位阿哥和河道总督,到了堤坝处的时候。
石静娴才知道将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
这哪里是来修堤坝,这是来玩命来了!
雨下的急,水流也急,现在还没有救生衣。
若是一不小心,河水将人卷走了,就算熟悉水性,都不一定能活下来!
但她能说不来么?
不能!
她想要那个位置,就要吃旁人不能吃的苦,将自己狠狠的扎根在康熙心中!
做到不可替代才好!
雨水打进河水中的声音,仿佛掩盖了天地间的所有声音。
在漆黑的深夜中,唯有“哗哗”的声音响起,让人听着都不寒而栗。
石静娴对着何柱大声的喊道:“何柱!取绳子来!”
河边不光雨水大,就连风也不小。
要是不做点措施,恐怕他们几个一个接一个都得被冲跑。
河道总督于成龙听到石静娴的话,就是一愣,他没想到太子是真的打算下河,原本以为只是在皇上面前做做样子。
或者带着百姓在堤坝上递两下石块,便算作是来修堤坝了。
赵申乔修补堤防都修补出来经验了。
在第一时间就组织民众,开始修补堤防。
岸边什么工具也都有现成的。
石静娴将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刚要递给别人。
就见她面前同时伸出好几只手。
老三老四都伸出手,想和石静娴在一根绳子上。
石静娴看了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