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互换身体后,太子他多子多福/清穿太子妃: > 第291小章

当然有!

但他们还是不太敢发言。?精-武 晓*说¨网\ ·追!嶵′欣_章*劫,

生怕太子又闹出什么幺蛾子,行你说不打,那你说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百一十三章 代弟休妻

要问打仗谁最着急,除了户部尚书,便是兵部尚书。

一个用钱,一个用人。

人倒是好说,只要有钱,不愁没人。

于是压力都给到了户部这边。

“皇上。”户部尚书咬着牙根站出来。

其余人不站出来,要么就是事不关己,要么就是实在是不敢触霉头。

只有户部尚书,他不站出来不行啊。

“皇上,先不说国库略有空虚,就是说蒙古各部历年来进贡的银钱,就足以抵消朝廷指派官员纳税的银钱。”

“我们朝廷只要确认蒙古各部并无反心便可,若是强行开战,恐会伤了周边国对大清的印象。?k!e~k`a n/s\h?u~.·c¢o`m?”

康熙点头:“没错。”

“皇阿玛,虽然蒙古各部每年进贡的银钱和各地税收款项相等。”

(对不起了大家,我只能直白的写了,不太会拽古文)

“户部尚书,请问我朝从九品年俸几何?”

“回太子,从九品,年俸31两半,恩俸31两半,禄米31斛半,若是折银,约莫二十两半钱。年俸约为八十三两半。”

户部尚书这个熟啊,要是连官员的基本月俸都说不出来,他也不能做到这了。

“本朝制定,新科进士,按照惯例赏赐旗匾银三十两,用作制作牌坊,挂匾的开销,另有冠服赏赐。”

石静娴悄悄拿出袖子里的小抄,她不能未卜先知,什么时候会提起这个话题。

但她从派兵去喀喇沁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好了。

喀喇沁对上大清,必然是必输的结局,就是不知道他们会像噶尔丹一样选择死磕,还是会求和。~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 快,

求和康熙就算心里有了答案,想要如何,但也会在朝堂上象征性的询问一下朝臣得态度。

她可太了解这康熙皇帝了,早年还好,有冲劲,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

可现在的康熙,虽不像晚年那般昏聩,但也想无功无过,不给任何人留下能议论得把柄。

所以石静娴早就将各种小抄都提前准备好,有备无患。

不管说到什么问题,她都能支棱几下。

大臣们看见太子动真格的了,还准备草稿,没站出来发言的,除了庆幸,还默默对户部尚书投去同情一瞥。

户部尚书则悄悄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先不算一甲前三名的赐银,毕竟一甲前三都是直接皇阿玛赐官,咱们就说说这个进士例银。”

“待选入仕期间,每位进士月俸3两,年俸36两。若他们真的为朝廷效力还好,尚书大人可曾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朝廷给待选入仕的进士,每年支出多少两白银?”

是啊,大家开始算,先不算当了官的灰色收入,在家躺平每个月就有3两的银子进账。

这一年下来,朝廷得多花多少银子?

“那就削减或取消这项支出。”户部尚书提议道。

“那不可。”胤祉站出来说道:“科举考试,本就是筛选有能之士为朝廷效力,是他们不愿意效力么?”

“不是,是没有地方让他们效力。”

石静娴点头:“诚郡王说的没错,若是取消。”

“十年寒窗苦读,倾尽一家的财力,最后却也只得了个进士出身。”

石静娴看向朝堂内,那些个别几个寒门学子,汉人官员,这些人没一个年轻的。

而满人官员,有些还正值壮年。

“儿臣曾经听说这么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石静娴笑笑:“但若是十年寒窗,一场空,只有一个进士虚名,那还能有人愿意挖空家底去考进士了么?”

“大清朝,将错过多少人才?尤其是那些素有才学,更懂得百姓不易的寒门学子?”

石静娴看向康熙,郑重道:“所以儿臣以为,既已选出有才之士,不如便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也好过光拿俸禄,碌碌无为。”

若是长此以往的安逸下去,考上了进士,也没有官做,当初那些报效朝廷,为民当官做主的热血,恐怕早就在一年年的蹉跎中,被磨灭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没错。

但若是取消例银读了书,反而只有一个进士的虚名,让你连家都没有,想种个地都做不到了。

你还愿意去赌一个全国前三,前五的名次么?

户部尚书一时也顿住了……

可朝廷就需要那么多的官员,有些官员甚至在官场上一呆就是几十年……

三年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