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大唐凌烟志 > 第69章 孙伏伽直言进谏肃纪纠风

大唐凌烟志 第69章 孙伏伽直言进谏肃纪纠风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0 16:03:36

在大唐初立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切都仿佛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革,万象焕发出崭新的气象。唐高祖李渊初建唐朝,立即开展科学合理的部署,以稳定唐初政权,短时间内,确实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然而,在这看似蓬勃发展的大唐朝堂之上,实际上还隐藏着诸多亟待纠正和改善的事宜,犹如大厦初建,细节之处更需精心雕琢。

在这众多为大唐效力的官员之中,能够审时度势,敢于直言进谏之人并不多,而万年县法曹孙伏伽就是为数不多的敢于谏言的其中一人。

孙伏伽(出生不详—卒于658年),字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是唐初大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隋朝的小吏到唐朝的宰相,他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孙伏伽在隋朝时期开始担任小吏,凭借出众的才能和清廉正直的作风,逐渐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大业末年,他升迁为万年县法曹参军,负责审理刑狱和督捕奸盗。

隋大业三年(607年),孙伏伽参加了历史上第一次进士科的科举考试,并且一举高中进士。武德五年(622年),唐朝举行了开国后的首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再次参加,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充分的准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成为状元后,孙伏伽的仕途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被任命为一甲进士及第,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在翰林院工作期间,他历任太子洗马、太子少傅、太子太保等职务,深受皇帝的信任和赏识。

孙伏伽在唐朝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治书侍御史、大理寺少卿、刑部郎中、民部侍郎等,最终升任为大理寺卿,成为朝廷的重臣。他在官场上一直以关心百姓为己任,多次上书请求减免赋税,推动唐朝赋税征收制度的改革,使唐朝的赋税征收逐渐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他的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他的直言不讳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也为他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孙伏伽一生为人极为刚正不阿,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黎民百姓的疾苦。在唐朝初年风云变幻的时代,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他深知百姓的期望和需求,因此对朝堂之事格外关注。而且,他心怀大义,有着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一心只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当孙伏伽看到唐初有不正之风出现的苗头时,于是,他便将“广开言路、废百戏散乐、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三件事形成书谏,上表唐高祖李渊。

他谏言道:“现在,隋朝的统治已走向尽头,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倾覆。而大唐则顺应时势,拔乱反正,犹如黑暗中出现的一道曙光,给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带来了希望。陛下您以晋阳为根基,高举义兵的旗帜,为正义而战。这一正义之举,犹如一声号角,唤起了四海之内千万民众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于是,各地民众纷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捷报频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陛下便登上了皇位,君临天下。这无疑是陛下您的洪福,更是顺应了当时民心所向、时势所需的必然结果。”

“然而,陛下啊,您可千万不能因为得到天下如此之容易,就忘记了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隋朝的覆辙近在眼前,那是一部生动而又沉痛的历史教材。隋朝之所以走向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等统治者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拒绝接受臣子的谏言,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对于百姓的呼声和疾苦,他们充耳不闻;对于国家的弊病和危机,他们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原本繁华的国家如今满是疮痍,宗庙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如今,陛下您已登上皇位,肩负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您应当以隋朝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广开言路,尽力去了解百姓的心声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只听信阿谀奉承之词。对于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国家发展的问题。只有这样,大唐才能长治久安,实现真正的繁荣昌盛。”

“臣留意到,陛下即位不久,次日便有进献鹞鹰幼雏之人。这件看起来不过是孩童戏耍之物,对于圣明的君主来说,实在是不合身份。虽然这只是小事,但却反映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圣德之修。倘若长此以往,大臣们或许会觉得陛下的品味偏向于玩乐嬉戏,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后世留下笑柄,还容易使那些善于谄媚的小人有机可乘。他们会利用陛下的这种喜好,投其所好,蒙蔽陛下的双眼,进而阻塞言路,阻碍了朝堂之上正直之言的传播。”

“更有一事,让臣心中忧虑不已。近日,臣听闻太常寺从民间的百姓家中借来了五百余袭妇女的裙襦,用来充当妓衣,还计划于五月五日那天,在玄武门进行游玩活动。陛下啊,这种风气实在是不应该滋长。杂耍、散乐之类的事情,在历史上往往是亡国之音的象征。就像隋末的那些昏君一样,他们沉溺于此,每日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对朝政大事不闻不问。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奸佞之徒得以横行霸道,最终使得隋朝国破家亡,令人痛心疾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