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大唐凌烟志 > 第4章 顺风顺水的人生那都不叫人生

大唐凌烟志 第4章 顺风顺水的人生那都不叫人生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0 16:03:36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八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去世。

关于杨坚的死因,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根据《隋书》等正史记载,杨坚是因为疾病而逝,但具体患了什么病并未明确。《大业略记》和《通历》等史料则提供了不同的说法,认为杨坚可能是被杨广的心腹宦官张衡毒死或者殴打致死的。

而《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情节:杨坚在仁寿宫病重期间,杨广伪造圣旨逮捕了柳述和元岩,并指派张衡进入寝宫,紧接着不久杨坚便去世了。

柳述(570年-608年),字业隆,是隋朝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是隋文帝次女兰陵公主的丈夫。柳述年少聪颖,有才干,早年因父荫成为太子亲卫。迎娶兰陵公主后,柳述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内史侍郎,后任兵部尚书。柳述因与杨素和杨广有矛盾,最终在隋炀帝即位后被流放。柳述被流放至岭南,后迁至宁越郡,途中因染瘴毒而死。在柳述被流放后,兰陵公主坚决不愿改嫁,最终忧愤而死,临终前请求与柳述同葬。

柳述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他的才华与骄纵、与权臣的矛盾以及他与兰陵公主的深情,都是历史上值得探讨的话题。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是北周和隋朝时期的着名官吏,以其刚正耿直、敢于直言诤谏而闻名。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着的贡献,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出色的治理能力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北周时期,从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做起,后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他敢于直言进谏,曾成功说服宣帝免除了京兆丞乐运的死罪。

隋朝建立后,元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晋爵平昌郡公。他继续在益州担任总管长史,期间法令严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开皇十三年(593年)元岩去世,隋文帝杨坚对元岩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益州百姓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元岩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服务的写照,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

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杨坚的死亡可能与杨广无关,而是由于其过度纵欲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由于历史记载存在着多种说法,杨坚真正的死因,我们还是建议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但是,杨广与李渊的个人关系,在杨坚死后,正如前章所言,确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杨广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急需重用一些有才能的官员。在这一背景下,他首先想到了既是“表兄”又是“老舅”的李渊。李渊显赫的家族背景、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背后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引起杨广的高度重视。

公元604年至610年,隋炀帝杨广先后任命李渊为荥阳太守、楼烦太守。荥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部,地处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共聚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西望洛阳,南眺嵩山,北濒黄河,东接郑州,自古就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楼烦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战略要地。能在这两地身居要职,这表明杨广此时对李渊还是保有一定的信任和器重。

在公元612年间,杨广又先后升任李渊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殿内少监属于宫廷殿中省的官员,仅次于殿中监,品级是从四品,主要负责皇帝膳食、医药、洒扫以及舆辇等事务。卫尉少卿是卫尉寺的副长官,北魏始置,北齐称卫尉寺少卿,隋唐至宋沿置。主要负责仪仗、帐幕等事务,品级是正四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闲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李渊具体的任职、升迁时间仅为推测,因历史记载的缺失而难以确定。详细的历史事件可以参考《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

在此阶段,许多史书将李渊回宫庭任职,视为职务上的升迁,但笔者的见解却略有不同。隋炀帝杨广在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太守成为正六品的官员,不再握有兵权。

从官阶来看,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分别为从四品和正四品,官阶高于太守。然而,若从实际职权分析,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虽品级较高,却仅是负责安排皇帝日常生活琐事的闲职,只是对皇帝“穿衣戴帽”、“吃喝拉撒”以及“依仗武器”的管理,实质上干的都是跑腿的工作。相较之下,太守虽品级低于四品,但作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却肩负着全郡政务管理的重任,那时的李渊想必也是“宁**头不做凤尾”之人,这此中道理他应该还是懂得的。

而且有史料记载,在此期间,杨广在宫廷设宴与众大臣们聚餐,忽然瞥见了李渊,当众戏说道:“看这家伙长了一副‘阿婆’相。”

李渊此时的经历,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在花果山时是一把手山大王,被玉帝招安入天庭后,虽然跻身体制内,有了正式编制,却只是被安排去看管马场,成了喂养马匹的“弼马温”。孙悟空哪里受得了这窝囊气,于是就来了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这似乎与李渊日后的起兵造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此外,李渊此时已年届“知天命”之年,无论个人资历、工作能力、家族背景都毋庸置疑,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综合能力素质那时“杠杠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宫廷内部有许多正四品的要职,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部侍郎等,这些可不光是管军事打仗的,还跟中央政权的主要军事和行政事务有关联,李渊却未能跻身这些重要岗位,李渊却愣是没捞到这些重要职位。他16岁就进入官场,到现在都快五十了,才混上个四品的闲差,在那个时候,从各方面来看,这进步速度可真是不咋地。

基于此,笔者推测,隋炀帝杨广在李渊任职太守之时,就已经对“山高皇帝远”的李渊已心存芥蒂,信任度锐减。因此,李渊此刻所谓的“升任”,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明升暗降的策略。

“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老先生曾言道:“凡亡国之君,其朝未尝无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尝无先王之书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也?其贤不用,其法不行也。”

这种情况,难道不正是李渊最终决意推翻隋朝政权的缘由之一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真可谓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古往今来,又有谁的人生能够是一帆风顺的呢?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ixmao)大唐凌烟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