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大唐凌烟志 > 第227章 刘旻献华池

大唐凌烟志 第227章 刘旻献华池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0 16:03:36

当东南王世充困守洛阳的烽烟尚未散尽时,西北陇东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就在田瓒献地降唐的三天前(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十五日),梁师都割据版图上的华池城(今甘肃庆阳华池县)突然传来异动,守将刘旻的牙旗毫无征兆地降下,唐军赤色旌旗迎着塞外秋风猎猎升起。

这场悄然易帜的边关剧变,如同历史刻意安排的对称笔触,南北两场叛降如同剪刀般铰碎了群雄割据的最后脸面,李唐王朝的统一车轮在九月金秋轰然加速。

梁师都帐下悍将刘旻,是出身于陇右豪族的猛将,早年追随梁师都割据朔方(今陕西横山),曾在雕阴之战中连破隋军三营,却在突厥与唐朝的博弈中渐生去意。

当李世民在洛阳城下步步紧逼时,长安西北四百里的黄土高原上,刘旻突然率两千精骑献出华池,这座控扼马莲河与洛水交汇处的要塞,不仅是梁师都南防延州(今延安)的桥头堡,更是突厥骑兵南下关中的跳板。

唐高祖李渊对此地来降喜出望外,当即授刘旻为林州总管,将华池周边新附的梁国五城(今甘肃合水、陕西吴起一带)划归其治下。

唐代将刘旻辖地命名为"林州",蕴藏着复杂的地理与政治因素。华池所在的陇东黄土高原,彼时子午岭原始森林带尚存百里苍翠,《元和郡县志》记载其"林木深阻,胡骑难窥",这为州名奠定了自然基底。

唐廷取"林"字既凸显该地"依林险而制戎狄"的军事特性,又暗含"如林之众归附"的政治隐喻,刘旻献城时携两千精骑、五座要塞归唐,恰似林木成阵归附王化。

这片新设州郡的行政建制在当时的战乱年代更显特殊,其辖境仅含华池及周边五城(今甘肃华池、合水,陕西吴起),治所随总管府驻军移动,全然不同于内地固定城邑。这种流动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折射出林州作为过渡性羁縻政区的本质。其存续不过两年便并入庆州,恰似唐初边疆治理的试笔,武德五年天下初定,这类临时军镇便完成历史使命,不复存在。

“林州”命名背后的政治智慧更值得玩味。此地北接梁师都、西临突厥的险要位置,使"林州"暗合《周礼》"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的典故,彰显朝廷重整边疆秩序的雄心。而对出身陇西豪族的刘旻而言,"林"字在鲜卑语中谐音"临"(意为守护),既抚慰其族群认同,又警示守土之责。

这种双关手法在唐初并非孤例,之后的武德四年安抚羌族置"芳州"取芳草成茵之意,贞观五年震慑岭南设"林溪州"借密林溪流为名,皆是以自然意象践行"因俗而治"的边疆策略。当"林州"二字镌刻在总管府印信上时,唐王朝刚柔并济的统治艺术已悄然成型。

当时刘旻的叛降绝非孤立事件。此时梁师都因连年向突厥称臣纳贡,境内民生凋敝,其弟梁洛仁早已暗通唐朝。刘旻作为镇守南线的大将,既目睹突厥可汗处罗病逝引发的草原权力动荡,又见唐军张长逊部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虎视眈眈,遂选择在秋高马肥之际献城,既避开突厥骑兵最擅长的寒冬作战期,又恰逢唐朝集中兵力东征王世充的空档。

朝廷将华池升格为林州,实为在梁国腹地打入了一枚楔子,此地北控白于山古道,东扼子午岭隘口,从此唐军可沿洛水直捣梁师都老巢朔方城(今陕西靖边)。

当九日后田瓒在河南归降的消息传来,梁师都惊恐发现自己的割据版图已被南北同时撕裂,南有刘旻据林州断其粮道,东有唐军压境,这个盘踞西北十二年的枭雄,终将在武德九年(626年)被堂弟梁洛仁诛杀献首,成为隋末群雄中最后一个覆灭的割据政权。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ixmao)大唐凌烟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