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大唐凌烟志 > 第137章 李渊私恩授重权,为"秦王系"的崛起埋伏笔

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载,在唐朝朝廷与突厥“大玩”政治关系之际,依附于突厥的刘武周军团仍然在不断南侵,其部将宋金刚"连陷州县,河东震动",唐廷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军事危机,河东失守则关中门户洞开,直接危及京城长安。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曾对近臣言:"河东者,国之藩屏,今为贼所据,朕寝食难安。"

右仆射裴寂作为李渊太原起兵时的核心谋士,深知此战关系重大,遂主动请缨,奏表道:"陛下,臣虽不才,愿为陛下分忧。刘武周跳梁小丑,臣必为陛下擒之。"

李渊听后,竟然欣然准奏。裴寂虽为李渊心腹,但缺乏实战经验。太子李建成曾建议改派李世民出征,但李渊认为"世民方平定薛举、薛仁杲,忙于巩固陇右防务,不可轻动",最终,唐廷决定启用裴寂。

此时的李世民正如唐高祖所言,在平定薛家父子之乱后,李世民并未因胜利而松懈,而是立即着手巩固陇右防务,为应对新的威胁做准备。作为青年优秀军事家,他知道陇右地区不仅是关中西面的屏障,更是未来经略西北的战略要地。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命心腹大将刘弘基驻守泾州,防备突厥南下;令殷开山屯兵秦州,监控河西动向;派段志玄巡视原州,清剿残余叛军。这些举措既确保了陇右地区的稳定,也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

进入六月,随着突厥威胁的加剧,李世民亲率轻骑巡视陇山防线。他仔细视察萧关、瓦亭等要塞的防务,接见归附的党项、吐谷浑首领,并在关键位置部署烽燧预警系统。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让他对边境防务有了清晰认识,也增强了与边疆部族的联系。

与此同时,他派遣精锐斥候深入河套地区,探查突厥动向;通过往来商旅获取刘武周与突厥勾结的情报;并暗中建立与河东反刘武周势力的联系渠道。这些情报工作为后续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应对可能的两线作战,李世民在六月下旬展开大规模军事准备。他整训骑兵,组建精锐的"玄甲军";在高墌城建立大型军需仓库,储备粮草;命工匠日夜赶制弓弩等兵器。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也展现了其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

在军事部署的同时,李世民也积极开展政治活动。他频繁与长安朝廷保持联络,向李渊详细汇报陇右局势,并提出加强对突厥的外交斡旋、警惕刘武周南侵、完善关中防御体系等建议。这些建议既体现了对全局的把握,也展现了其政治智慧。

这其中,为笼络地方势力,李世民又通过联姻、封赏等方式巩固唐朝统治,纳陇西李氏女为侧室,强化与地方豪族的联系;封赏归附的羌族首领,稳定边疆部族;招揽陇右士族子弟入幕,吸纳地方人才。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在陇右的统治基础,也为其日后发展积蓄了力量。

不过,这一时期的活动对李世民及其权力集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军事方面,他组建的玄甲军后来成为唐军精锐,初步成型的陇右防务体系为后续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抗游牧骑兵的经验更是在日后与突厥的较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方面,他在陇右建立的个人威望、吸纳的大批文武人才、以及与关陇集团加强的联系,都为其日后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武德二年五月至六月这段时间,是李世民从一员战将向战略家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天策上将"集团初步成型的重要阶段。

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更体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为玄武门之变和后来开创贞观之治埋下了重要伏笔。

武德二年(619年)七月二日,李渊正式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赋予其"便宜从事"之权,率军五万唐讨伐刘武周。这意味着裴寂可自主调遣河东诸军,无需事事请示。这种特殊授权在唐初极为罕见,足见局势之危急和对裴寂的信任。

这支大军由禁军精锐两万、河东地方驻军两万、临时征召府兵一万组成,另配属骑兵三千,由骁将刘弘基统领。为保障大军供给,唐廷特设晋州道转运使,由户部尚书萧瑀兼任,负责粮草转运。

然而,这一任命看似是对心腹重臣的信任,实则暗含深意。

当时李世民在陇右战功显赫,若再令其平定河东,恐功高震主。启用裴寂,既可牵制李世民势力,又能巩固皇权。同时,裴寂出身河东裴氏,是关陇贵族的代表人物。由其主持河东战事,有助于争取关陇士族支持,巩固李唐统治基础。这一决定体现了李渊在用人上的政治考量:既要应对眼前的军事危机,又要平衡朝局,巩固统治。

遗憾的是,这一看似周全的安排却埋下了严重的隐患。裴寂虽为李渊心腹,但缺乏实战经验。他虽获重权,却未能善用。在随后的介州之战中,裴寂指挥失当,导致唐军惨败,河东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一挫折不仅暴露了唐廷在用人上的问题,也迫使李渊重新启用李世民,为后来"秦王系"的崛起埋下伏笔。

同时,这一事件还折射出唐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笔者总结为“三重矛盾”:李渊过分倚重太原元从,忽视将领才能;在军事危机中仍不忘政治算计;未能及时启用李世民等良将。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武德二年九月”条中,司马光对裴寂讨伐刘武周一事点评道:“寂本非将帅才,高祖以旧恩用之,故及于败。”南宋吕祖谦在《大事记》中评裴寂:“以私恩授重权,而不察其才,此高祖之失也。”清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也有类似观点:“高祖以私昵用寂,而不度其才,此河东之败所由致也。”

这一事件成为唐初政治军事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战局,也深刻影响了唐朝初年的权力格局。它提醒后世统治者,在重大决策中,过分注重政治平衡而忽视实际才能,往往会付出沉重代价。

那么,高祖以私恩授裴寂重权,而不度其才,身兼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此去是吉是凶,我们后面章节再详细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ixmao)大唐凌烟志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