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集成电路计算机就不一样了,像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快速度可是能达到1000万次每分钟。
混合架构机型的计算机,也就是集成电路与晶体管混合计算机,最快速度也可以达到500万次。
比起单纯的晶体管计算机速度要快的多。
将来肯定也是要研究的,不过那至少是四五年以后的事情,这中间到是可以先研究集成电路。
李枭记得集成电路,好像就是今年才被人研究出来的,先是一个叫杰克的研究出来了锗集成电路。
随后翻过年,也就是1959年一个叫做罗伯特的,又研究出了硅平面集成电路技术,两个人可以说也是奠定了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础。
在1960年的时候,MOS场效应晶体管诞生,这也实现了低功耗、高集成度的设计,而等到1963年的时候,CMOS技术提出,而这也成为了现代芯片主流工艺。
之后集成电路再取得突破就要等到1971年的时候,到时候就不再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而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李枭感觉等到MOS场效应晶体管诞生,就可以试着研究第三代计算机。
CMOS技术对于他来讲并不难,毕竟CMOS技,就是由晶体管组成的,其中包括了 P型晶体管以及N型晶体管,两者互补连接,就形成了集成电路。
虽然技术不难。
但效应晶体管以国内现在的技术可研究生产不出来,这个就要等到效应晶体管技术取得突破了。
倒也是不急着研究。
到是操作软件以及各类软件需要研究一下。
如果以CDC6600晶体管计算机为基础,再配上其它功能的话,操作系统肯定不能在用原先的,必须要改动,甚至是进行重新编辑。
一些CDC6600计算机上没有的软件,也需要重新编辑程序。
这一点虽然不算太难,但绝对会耗费不少心神。
不过想到CDC6600晶体管计算机,以及那些计算机的功能,到时也值了。
想到此李枭就开始列举了起来,像是编程语言与编译器、数学与科学计算库、 系统工具与调试器这些是必须要有的。
还有就是气象模拟软件、结构力学分析软件、通用数学软件、工程计算软件、统计与数据分析软件,这些更必须要有。
也都各自有大用处,像是通用数学软件,就可以用于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处理及控制系统设计,还可以用于微积分、微分方程求解,或者是符号计算、数值模拟、图像处理等等。
并且还要支持算法开发和数据可视化。
统计与数据分析软件,必须要能处理社会科学统计模型,还可以求解线性/非线性规划问题。
至于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像是航空订票系统之类的,李枭也是打算放弃,以国内现在的情况,根本就用不到,能用到的时候,至少也是80年代以后了。
当然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也可以试试,李枭记得也就是在60年代的时候,就有了雏形,好像是M帝通用公司发现继电器控制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体积庞大、噪声大、维护复杂、修改困难、可靠性低等等的问题。
然后就提出了模块化、可编程、易于修等10项技术要求进行研究,最终在1969年的时候,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而经过实验验证,也是证明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出现,显着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故障率。
但这也只是PLC技术探索初期的产物。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好像也是晶体管计算机吧?”,忽然想到此,李枭立刻就查看了起来。
果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确实是晶体管计算机。
本来李枭也想着趁这一次制造出来,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就算制造出来,以国内现在的技术基础,也很难全面推广。
制造价格肯定也低不了
还不如再过个七八年,各种技术都成熟了,价格也下来了,在研究此类技术,直接上更成熟的版本,直接跳过这些过渡的过程。
想到此处,李枭也就不再查找其他的,直接开始在纸上写起了需求。
CDC6600晶体管计算机,想要以它为基础,搭建一个计算机,至少需要35万只晶体管,来构成逻辑门电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还需要上千块定制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来组成逻辑模块,连接器则是为了保持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减少电磁干扰。
存储器系统,则需要多个磁芯存储器,来作为主存储器,当然磁带机也不能少,来作为外部储存。
还有冷却系统,这个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毕竟35万只晶体管散发出来的热量可是很恐怖的,所以冷却系统必须要足够给力。
李枭想的是利用铜制管道,把它们嵌入每个机柜背板,然后再循环氟利昂吸收热量,这只是第一道冷却系统,还有第二道,则是要多组高速风扇,来强化机柜内部气流。
并且还配配上大型外部制冷机组,来维持冷却剂循环。
还有就是电源模块了,这一模块至少也需要30个独立电源单元,来保持±5V、±12V等多路直流电的稳定。
这些全部算下来,李枭感觉至少需要10个立式机柜来储存,当做计算机的主机,总布线甚至可以超50公里。
这一算下来,也是让李枭吸了口冷气:“这一次阵仗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要知道 PDP-1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也才用了3,600个晶体管,磁芯存储器也只有4K字,而CDC6600则是128K字。
总路线也只有10公里。
这可是差着不止一倍。
想了想,李枭还是打算给黄部长打个电话,问问看看,国家支不支持它研究这款晶体管计算机。
要知道这款计算机,根据记载,造价就到达了800万M金,整体下来投入的研究费用更是达到了1.35亿M金,这些钱到时能够省去。
好在李枭记得,硅晶体管今年国内好像也能够研究出来,然后进行生产,应该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出了空间,李枭就拿起电话打了出去。
喜欢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请大家收藏:(ixmao)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