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三百名匠户已在工地列队完毕。,6/1′k^s¨w′.`c\o′m,程岩踩着露水浸湿的夯土地面,足下传来奇特的回响——这是用邙山黏土混合蒸熟糯米浆、细砂,又掺入蓝田铁矿渣的特制三合土,经过九蒸九晒后反复捶打而成。每走一步,靴底都会带起细小的荧光颗粒,那是混入土中的蓝田矿粉在晨光中闪烁。
“侯爷,千钧尺。“
王守拙双手捧上李泰新制的测量工具。这把三尺长的青铜尺内嵌七根水晶管,每根管中注有不同颜色的水银柱,分别对应“承重““水平““地气“等七种测量标准。程岩将尺端抵在新浇筑的主楼地基上,第三根管中的靛蓝色水银立刻攀升,停在“三百石又五斗“的刻度处——比设计要求高出半成。
“四层主楼的地基成了。“
程岩直起身,晨雾中隐约可见十二根一抱粗的础石已就位。这些础石选用邙山南麓特产的青灰岩,每块侧面都凿有七道深浅不一的凹槽。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四块础石,表面阴刻着完整的河图洛书,刻痕中填入了掺有磁粉的朱砂,在晨光中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工地东侧突然传来清脆的凿击声。二十名石匠正在开凿柱础榫眼,他们手中的铁錾都带着蓝田特有的水波纹钢纹。每凿三下,就有学徒用羽毛刷扫去石粉,接着滴入特制的验石液——这是用醋泡铁锈制成的试剂,能检验石质内部的裂隙。当液体在某块础石上迅速渗入时,老石匠赵五立即用墨斗弹线,将石块一分为二。
“侯爷看这个。“
王守拙展开手中的“水泥绢“。这种蓝田特制的建筑材料看似普通绢布,实则掺入了矿粉和蚕丝,水火不侵。绢上用银线绣着四层主楼的结构图,每一处承重节点都缀着细小的磁石。晨风吹过,图纸上的银线如水波流动,磁石相互吸引发出细微的铮鸣。
程岩的指尖拂过图纸某处,那里的银线突然绷紧——这是标记地下溶洞风险的特别设计。他立即走向西侧地基,从腰间取下青铜听地筒。筒底的鲨鱼皮紧贴地面时,传来空洞的回响,如同有人在远处敲击巨鼓。&{看@?书?|屋?? ˉ!无错?})内¢?\容¢?
“溶洞走向变了。“程岩在水泥绢上添了道朱砂标记,“正厅往北移五尺。“
晨雾渐散,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刚刚支起的木制校模上。这个按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通体用沉香木雕成,每一处榫卯都精确还原设计。李泰手持铜制量角器正在校验,器身镶嵌的指南针突然剧烈晃动——这是遇到强磁场的征兆。
“果然在这里。“亲王的水泥算盘在模型基座上一滚,三颗算珠突然爆裂,露出里面暗藏的磁石,“地下三丈有磁脉。“
工地边缘,二丫正带着女学徒们校验墨线。她们用的不是普通麻绳,而是用苎麻、蚕丝和铜线绞成的复合索,每牵一丈就要用特制的黄铜卡尺校验松紧。突然,东南角的墨线自行绷直,线身上浸染的荧光矿粉在阳光下划出一道蓝线。
“地气走向!“少女清脆的声音惊起一群麻雀,“藏书阁要顺着这个方位。“
程岩最后环视工地。晨光中,匠人们各司其职:有人用青铜夯锤加固地基,有人往础石榫眼里浇灌熔化的锡铅合金,还有人正在预埋刻满符咒的镇基石。这座即将拔地而起的四层学堂,每一寸都凝聚着古今智慧的结晶,既遵循《营造法式》的古法,又暗藏格物院的新学。远处邙山轮廓渐显,如同一条巨龙注视着山脚下正在苏醒的明珠。
午时的日轮高悬中天,将钢筋骨架晒得发烫。程岩站在主楼基址中央,四周十二根一抱粗的钢筋主柱已拔地而起,柱身上细密的流水纹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这些采用“九转百炼法“锻造的铁骨,每根都经过九十九次折叠锻打,表面呈现出类似唐代大马士革钢的层叠纹理。
“东北角偏斜三厘。“
阿罗憾沙哑的嗓音从三楼传来。波斯老人手持一柄青铜矩尺,尺身上二十八宿刻度投下的阴影,恰好与地面墨线形成微妙夹角。他身旁的学徒立即扳动特制的绞盘,缠绕在钢筋上的苎麻复合索缓缓收紧——这是用铁线、鱼胶和桐油反复浸泡制成的牵引索,每根能承重五千斤而不变形。?{零*点>看?1\书|¥ `,?无@错#§内1容2
程岩的指尖轻触主柱,金属传来的温度异常均匀。这是蓝田铁匠的独门技艺:在锻造最后阶段将钢筋埋入特制的石灰浆中缓冷,使铁骨内外温度一致。他忽然屈指轻叩,柱身发出清越的钟鸣声,余音在骨架间往复回荡,最终在西南角形成完美的和声。
“侯爷,请看这个。“
王守拙的声音从地下室传来。少年站在刚浇筑好的地基梁旁,手中捧着一个古怪的铜匣——匣内盛满蓝田荧光矿粉,此刻正沿着钢筋预埋的位置形成发光的蓝色轨迹。最奇异的是东侧一段轨迹突然中断,矿粉在那里形成了个规整的圆形空缺。
“磁极反转。“李泰不知何时出现在梁上,他手中的水泥算盘突然崩散三颗算珠,“此处钢筋要重新排布。“
二丫立即带人展开“钢筋重排图“。这张用鲨鱼皮制成的图纸浸泡在特制药液中,此刻正显现出密密麻麻的红色细线——每条线都代表一根需要调整的钢筋。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