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年的南加州荒原,风沙裹挟着辐射尘掠过失落山丘地堡的合金装甲门,地堡内部却弥漫着压抑的肃穆。
钢铁兄弟会创始人、第一任最高长老罗杰·麦克森,在与晚期辐射性癌症抗争数月后,于地堡医疗舱内停止了呼吸。
这位曾在“超级战争”后带领幸存者重建秩序的传奇领袖,临终前攥着儿子罗伯特·麦克森(即后来的麦克森二世)的手,留下了两句改变兄弟会命运的嘱托:“守护科技火种,更要守住人性底线”。
彼时的罗伯特·麦克森已担任兄弟会“将军”一职十年,一手打造了兄弟会首支全动力装甲作战分队,在肃清地堡周边死亡爪巢穴的战役中屡立奇功。
按照兄弟会“战功优先、血脉为辅”的传承准则,长老议会以全票通过决议,推举亨利继任第二任最高长老。
而年仅16岁的约翰·麦克森——罗杰的孙子、亨利的独子,却拒绝了祖父留下的“长老候选”特权,执意以普通新兵身份加入圣骑士预备役。
他在入伍考核中徒手制服了一头成年变种狗,用动力装甲举起300公斤的废弃坦克履带,其格斗天赋与战术意识让首席教官伦巴斯圣骑士感叹:“这孩子血管里流着的,是战场的血。”
约翰·麦克森的成长轨迹,恰与钢铁兄弟会的扩张节奏同步。
2141年,随着失落山丘地堡周边50公里内的掠夺者势力被彻底肃清,长老议会召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
会上,罗伯特·麦克森提出“封闭招募”政策:停止从外部荒原吸纳幸存者,转而依靠内部成员通婚、子女培养补充新血。
这一决策的背后,既有对外部成员“缺乏纪律、易染陋习”的担忧,也有对兄弟会“精英化、纯粹化”的执念。
政策实施后,地堡内建起了专属的育幼院与军事学院,孩子们从5岁起接受体能训练与科技教育,12岁即可佩戴兄弟会徽章——这种“内生式”发展模式,虽让兄弟会人口增速放缓,却也锻造出一支忠诚度与战斗力双高的核心队伍。
到2145年,西海岸钢铁兄弟会已成为南加州荒原无可争议的强权。
失落山丘地堡周边20个小型定居点自愿纳入兄弟会“保护圈”,每年缴纳10%的物资作为“安全税”,换取动力装甲巡逻队的庇护。
兄弟会的工程师们修复了战前的部分铁路轨道,用改装的柴油机车运送物资,甚至在据点周边建立了小型农业温室,实现了部分粮食自给。
也是在这一时期,兄弟会与哈勃城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哈勃城由商人安格斯于2120年建立,坐落于战前的圣贝纳迪诺县一处购物中心遗址,凭借便利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物资储备,逐渐成为南加州荒原的贸易枢纽。
兄弟会向哈勃城出口修复的医疗设备、武器零件,换取粮食、净水与手工制品。
每次商队抵达哈勃城,身着银灰色动力装甲的兄弟会护卫都会引来围观——对荒原居民而言,这既是安全感的象征,也是遥不可及的“精英符号”。
但繁荣的背后,隐忧已在滋生。罗伯特·麦克森执政期间,极度重视自然科学与军事科技的发展:地堡内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拆解战前的能量武器、研究动力装甲的升级方案;图书馆中,战前的物理、化学、工程学书籍被反复翻阅,甚至编印成册供成员学习。
与之相对的是,人文科学被逐渐边缘化——历史书籍被束之高阁,文学作品被视为“无用的消遣”,就连兄弟会的创始人罗杰·麦克森的事迹,也仅在长老议会与圣骑士内部流传。
到2148年,一批刚成年的“初生者”(兄弟会内部对新生代成员的称呼)中,竟有超过半数不知道罗杰·麦克森是谁,更不清楚兄弟会“守护科技、对抗混乱”的初心。
有长老曾向罗伯特进言,建议加强历史教育,却被他以“战场不需要诗人,只需要战士”驳回。这种对人文精神的漠视,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而在哈勃城周边,一股邪恶势力正在悄然崛起——这便是毒蛇帮。
毒蛇帮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125年,最初由一群逃兵、罪犯组成,以掠夺商队、绑架奴隶为生。
当年,毒蛇帮曾试图攻占哈勃城,安格斯亲自带领城防队坚守三天三夜,用改装的重机枪击退了敌人,甚至亲手斩杀了毒蛇帮当时的首领。
经此一败,毒蛇帮元气大伤,被迫向北撤退至内华达山脉边缘的荒原,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始终以小股势力骚扰商队,从未形成气候。
变化发生在2141年初。此时的毒蛇帮首领是一个名叫“蛇主”的神秘人物,他凭借残酷的手段统一了分散的帮派势力,并引入了狂热的宗教思想——他宣称自己是“荒原之神”的使者,毒蛇是“神圣的象征”,追随者只要服从他的命令,死后就能进入“无辐射的乐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