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德自然不知道,此刻被他麾下炮火轰炸得七零八落、哭爹喊娘的所谓“明匪”,嘴里嚎的不是阿西吧,就是思密达,反正就是没有一句汉话。
没错,河对岸那片阵地上抱头鼠窜的身影,并非真正的大明官兵而只是一群朝鲜人。
甚至,他们连明协军都算不上。
这些人在几天之前还只是李振华从忠孝王李焞那里要来的官军,充当着明军后勤运输民夫的角色。
此刻他们之所以能“荣幸”地换上一身崭新的大明制式军服,也全拜李振华的“厚爱”——只为给鞑子精心烹制一道开胃诱饵。
李振华深知,想要在八里桥下一战包圆儿这三十来万八旗兵,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战场广阔,兵力铺开后难以合围,更关键的症结在于,
这些八旗老爷们,他娘的,长腿儿了!
打仗这事儿,八旗老爷们未必在行,可论跑路的本事,那绝对是天赋异禀。
前些天从天津城弃城而逃的八旗兵,第一师的骑兵,马都跑得吐白沫了愣是没有追上!
为了防止这帮老爷们故技重施,再上演一出“敌进我退”的拿手好戏,李振华这次可谓煞费苦心。
他不仅下令将那些外形显眼、又相对笨重的两款旧式野战炮统统留在了后方。各师只携带最新装备的91式75毫米钢制野战炮,以及更为轻便灵活的迫击炮和一挺挺重机枪,轻装前进。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迷惑清军,给这些蛮子们营造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李振华还“慷慨”地让那三万多名原本作为辎重民夫的朝鲜官军,全部换上了明军的军服,走在了整个大军队列的最前沿,充当“开路先锋”。
朝鲜人自然是知道走在前面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有拒绝的权利吗?
显然没有。
在手持雪亮刺刀的大明军爷面前,任何异议都是对“父子情深”的亵渎。
更何况大明爸爸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大明爸爸不仅郑重承诺,此战之后,所有参战的朝鲜士卒,无论生死,皆可获得正式编制,编入高贵的大明朝鲜军团。
同时,还画下了一张更大的饼——他们这支光荣完成诱敌任务的部队,在完成整编之后,将被立刻、马上、火速派往倭国,执行驻扎任务!
朝鲜军团!倭国驻扎!
这两承诺让所有的朝鲜士兵眼睛瞪得溜圆。
自朱大皇帝组建朝鲜军团以来,忠孝王李焞为了筹措朝鲜军团的饷银,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征收新锐,同时还在不断削减朝鲜官军原本的饷银。
此举动对朝鲜民间造成的影响暂且不提,但对朝鲜官军底层士兵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
在此之前,一名普通的朝鲜官军士兵,名义上的饷银为每月一两银子。经过各级长官的层层克扣,实际能到手**钱银子
而现在?能到手六钱银子,那都得感谢上官宅心仁厚,手下留情了。
这还得是在不拖欠饷银的理想情况下。
而明军所组建朝鲜军团,每月不仅能足额拿到一龙元的“实饷”,其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更是远非朝鲜官军那等叫花子部队可以比拟。
朝鲜官军用的是环刀火铳,吃的是掺着沙石的粗粮和咸得发苦的腌菜。
朝鲜军团用的是米尼步枪,吃的是喷香的白米饭和爽口的泡菜。
甚至连方便面,水果罐头,午餐肉罐头这些朝鲜官军眼里的奢侈品,朝鲜军团皆有供应。
如此鲜明的对比下,不知多少朝鲜官军的官兵们,恨不得立刻脱下身上那破烂军服,转身投入大明爸爸温暖的怀抱,加入光荣的朝鲜军团。
可惜,朝鲜军团征兵标准中其中有一条便是不收朝鲜官军脱籍人员。
这无疑是绝了这些人的念想,让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羡慕嫉妒恨。
可现在,李振华的承诺,让这条断头路又重新接上了!
更要命的诱惑是后者。
驻扎倭国!
江户大捷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朝鲜,经过这段时间的以讹传讹,以及一些朝鲜军团士兵寄回来的零零碎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前往倭国驻扎绝对是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
再加上近段时间,陆续又有几支新招募的朝鲜军团部队被调往了倭国。朝鲜这边早已是谣言满天飞,都说倭国那边即将又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甚至有不少“消息灵通人士”信誓旦旦地说,大明皇帝陛下又要再次颁布“首级令”了!
首级令啊!那可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啊!
先是加入梦寐以求的朝鲜军团,摇身一变成为“上等人”,然后派往倭国后又能赶上千载难逢的首级令,大肆抢钱抢粮抢女人!
在这样的前景激励下,这些朝鲜士兵几乎没怎么犹豫,便换上了崭新的明军军服,昂首挺胸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
直到清军的炮弹呼啸而至的前一刻,不少朝鲜士兵的嘴里,依旧在念念有词地感念着大明皇帝陛下的仁义无双,天恩浩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