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都市 >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 江城穿越之刻刀下的年轮

江城穿越之刻刀下的年轮

一、老街的木屑与褪色的木牌

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总飘着松节油的味道,我捏着楼盘传单站在 “德顺木雕” 门口,看马德顺坐在吱呀作响的竹椅上。他的蓝布围裙上全是刀痕,像幅抽象的地图,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虎口处的茧子泛着黄褐色 —— 是几十年握刻刀磨出来的。面前的樟木上,牡丹的花瓣正从刻刀下慢慢舒展,木屑在斜阳里飞,像群金色的蝴蝶。

上周暴雨,我躲进他的铺子避雨,撞见他对着块裂了缝的紫檀木叹气。那木头纹路里还留着他的指温,是三个月前托人从云南带来的,现在裂得像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旁边的竹篮里压着张医院的缴费单:“腰椎间盘突出,建议静养”,墨迹被雨水洇了边。但他工作台的抽屉里,却压着张 “下周交货” 的订单,客户要组 “百鸟朝凤” 屏风,定金已经扣了一半,足够他老伴半个月的药钱。

帮隔壁花店送传单时,我见过他教个年轻人刻云纹。砂纸磨得木屑纷飞,年轻人的手机在围裙兜里震动,屏幕亮着 “电商运营” 的消息:“直播卖货一晚抵你做半月,别学这老古董了”。马德顺假装没听见,粗糙的手掌裹着年轻人的手,让刻刀沿着墨线游走:“下刀要稳,像咱做人一样,急了就走歪路。”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进货单,毛笔字写得遒劲有力:“紫檀木,涨了 300 元”“客户退单,损失 2000 元”。那天傍晚,我看见他把退回来的 “福字挂件” 重新打磨,说 “木头没做错事,是我没刻好”。这种 “宁愿亏本也要保手艺” 的执拗,曾让我站在铺子门口时鼻尖发酸:原来有些坚持,比黄金还贵。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打盹,梦里全是刻刀划过木头的沙沙声。月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马德顺铺子里的木屑。

二、刻刀下的荆棘与年轮

再次睁开眼时,右手的震颤像揣了只受惊的麻雀。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趴在核桃木工作台上,下巴压着张 “百鸟朝凤” 的图纸,凤凰的尾羽被口水洇得发皱。对门的电锯声突突响,像在锯着谁的神经 ——“快捷木雕” 铺又在抢生意,他们用机器批量刻的 “手工摆件”,价格只有我的三分之一,昨天还把样品摆在我铺子对面,漆亮得晃眼。

摸向床头的止痛片,铝箔板已经空了大半。昨晚刻屏风到凌晨三点,右肩的僵硬感顺着脊椎爬,像条冰冷的蛇。年轻时为赶工落下的手抖病,阴雨天总犯,现在连捏茶杯都要先在掌心转三圈。工作台的角落里,堆着客户退回来的 “福字挂件”,红绸带还系得整整齐齐,理由写着 “不够精致”,其实是嫌我拒绝用机器雕刻。他们不知道,每个 “福” 字的最后一笔,我都故意刻得重些,像给日子加道稳稳的秤砣。

墙上的日历被红笔圈着:“儿子房贷还款日,还差 5000 元”。那圈红像道止血带,勒得人喘不过气。钱匣子藏在八仙桌的抽屉里,钥匙孔都生了锈,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最大的是张 50 元,加起来不到 300 元。匣底压着张女儿的照片,她扎着羊角辫,蹲在木屑堆里画木雕图案,那时她说 “要跟爸爸学刻花”。

七点刚过,张大爷就拄着旧拐杖来了。他的拐杖头还是我十年前刻的龙头,现在包浆亮得像块琥珀。“德顺啊,” 他从蓝布衫里摸出个油纸包,“给孙子刻个虎头锁,要你亲手刻的,机器做的跟死的一样。” 油纸包里是双倍的工钱,推搡间我发现他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打补丁的秋衣 —— 这是他攒了半年退休金买的。

我把虎头锁的纹样画在梨木上,张大爷坐在竹椅上看,说 “你爸当年给我刻的烟盒,现在还摆在供桌上”。阳光从他的白发间漏下来,落在木头的纹理里,像撒了把碎金。刻到虎眼时,对门的李老板掀着帘子进来,手里晃着个机器刻的 “一帆风顺” 摆件,漆光闪得人睁不开眼:“老马,别守着老一套了,我给你找个机器,一天能做 20 个,不比你一刀刀刻强?”

那摆件的船帆歪歪扭扭,像随时会翻。我想起师父临终前说的话,他的手当时已经握不住刀,却还指着院里的老槐树:“好木头有灵性,你对它用心,它才会给你回应。机器刻的东西,连虫都不蛀 —— 因为没活气。” 李老板撇撇嘴走了,电锯声又响起来,震得窗棂上的木雕花都在发抖。

下午教徒弟小林刻 “松鹤延年” 的鹤喙,他的刻刀总往墨线外跑,眼神瞟着围裙兜里的手机。直播间里的消息跳个不停:“什么时候卖机器货?”“这速度要喝西北风了”。我把父亲传下来的平刀给他,那刀把被几代人握得包浆温润:“这刀跟着我 40 年了,刻坏了 1000 块木头才养出来的‘刃感’,机器学不会。” 他却嫌刀太沉,不如电动工具 “效率高”,说这话时,他的指甲缝里还留着直播打赏的亮片。

女儿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我正在给屏风上的凤凰点睛。她的美甲店灯火通明,亮片在镜头前闪烁:“爸,别做了,我养你。” 屏幕里的她涂着宝石蓝的指甲,我突然想起她小时候总偷拿我的刻刀在橡皮上刻花,说 “要刻朵最大的牡丹给妈妈”。现在她的指甲盖比我刻的牡丹还鲜艳,却再也不碰木头了。

傍晚清点工具时,发现最顺手的平刀不见了。刀鞘空得像段被掏空的树干 —— 是小林偷偷拿去换了智能手机,他的直播间里,正摆着我刚刻了一半的 “松鹤延年”,说 “大师作品,特价秒杀”。我摸着空荡荡的刀鞘,想起 16 岁学艺时,师父用戒尺打我的手:“刻刀是手艺人的第二生命,丢了刀就丢了魂。”

后半夜的老街静得能听见木头呼吸的声音。对门的电锯声停了,李老板带着醉意喊:“老马,你那破手艺早该进博物馆了!” 我没理他,把台灯移到屏风前,拿起另一把刻刀。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凤凰的眼睛上,那是我留给儿子的礼物,想告诉他 “再难也要守住本心”。刻刀落下时,木头的纹路里渗出层细密的汗珠,像它在疼,又像它在醒。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退回来的 “福字挂件” 重新上蜡。每道刻痕里都藏着我的体温,就像父亲传给我的刻刀,刀把里还留着他的指温。窗外的月光在 “德顺木雕” 的木牌上流动,“德” 字的竖笔刻得格外深,是父亲当年说的 “做人要直,做手艺要正”。

三、木纹里的回声

再次醒来时,松节油的味道还在鼻尖萦绕。我摸了摸右手,没有震颤的痕迹,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林小满发来的:“马师傅的‘百鸟朝凤’屏风上新闻了!有人专门来拍纪录片呢!”

走到老街尽头,看见马德顺正给徒弟示范刻雀翎。那徒弟不是小林,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眼神专注得像在跟木头对话。张大爷的虎头锁摆在展示柜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放着张价目表:“机器货勿扰,手工慢作”。对门的 “快捷木雕” 关着门,卷帘门上贴着手写的 “转让”。

“小伙子,发传单呢?” 马德顺笑着擦刻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这木头啊,跟人一样,你对它真心,它就给你长脸。” 他的老伴坐在竹椅上择菜,说昨天有个年轻人来学手艺,愿意不拿工钱干三年。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刻刀划过木头的沙沙声。我咬了口热乎的糖糕,突然明白马德顺刻刀下的秘密 —— 那些花鸟虫鱼不只是装饰,是他把日子刻进了木头里,让时光有了形状。就像老街上的那棵槐树,年轮里藏着风雨,却总能在春天抽出新绿。

明天我还要来给马师傅送张砂纸,他昨天说最细的那种快用完了。顺便问问他,那只凤凰的眼睛,是不是比星星还亮。

(sbqduo/biquge/177_177637/c9083287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