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盛唐风云记 > 第479章 李林甫单独留下来与皇上议事

盛唐风云记 第479章 李林甫单独留下来与皇上议事

作者:文如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9 13:44:34

武惠妃听到李隆基说要与宰相商议,是否即刻返回长安,就说:“谢谢陛下了,陛下能为臣妾的安危殚精竭虑,令臣妾感动。”

李隆基说:“惠妃,你是与朕最亲密无间的妃子了,不要说这么见外的话了。你放心,朕绝对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人的伤害的,也不会看到你遇鬼怪而坐视不管。”

武惠妃用红色衣袍的衣袖,轻轻擦拭着眼睛:“谢谢陛下了。”

李隆基让武惠妃先回麟趾殿休息,他要召集三位宰相商议回长安的事。

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李林甫,被召进化成院后,被李隆基赐椅子,坐在了书桌南面。

坐在书桌北面的李隆基说:“朕召见你们三位宰相,是商议回长安之事。朕本来打算明年二月初二回长安,也已经颁发了相关的敕令了。之所以现在又商议提前回长安,是因为昨日宫中闹鬼了。武惠妃昨日黄昏时分,在化成院前的院子东南角,看到了一个持刀站立的白衣男子,并瞬间消失了。到了半夜里之后,她被一女鬼喊醒,循声望去看到寝室东窗外,有一个披头散发的上半身鬼影。”

三位宰相中,坐在东边的李林甫说:“陛下,武惠妃娘娘应该是压力太大了,身体虚弱,才被不干净的东西盯上的。”

李隆基有些生气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朕比你对此还清楚。朕召见你们是商议明天回长安行不行。”

李林甫被李隆基怼得不吱声了,李隆基心里对李林甫上来就说关心武惠妃的话,有些不满,以为他只是心直口快,所以就只是怼了他,没有发太大的火。

三位宰相中,坐在西边的裴耀卿说:“回长安的沿途两边,田地里的玉米、地瓜、高粱还没有收获完啊。臣希望陛下等到冬天过半时再启程回长安。”

三位宰相中坐在中间的张九龄说:“陛下,现在粮食没有收完,即使有收完粮食的农户,又在忙着耕地播种小麦。如果此时绘长安,浩浩荡荡的车马队,占据了道路,影响农民们运输粮食。更何况按照惯例,有些路段要戒严,这对农民秋收秋种影响很大啊。臣以为裴耀卿说的对,如果到冬天过半时回长安更合适。”

李隆基听了裴耀卿和张九龄的话后,露出了一脸不高兴的神情,他说:“朕就知道你们两位宰相,以影响秋收秋种为由,阻止朕此时回长安。好吧,再过四十五天回长安吧。”

张九龄说:“臣这样说,是为百姓着想,也是为陛下树立更高大的形象着想啊。”

裴耀卿说:“陛下一向体恤百姓,如今安排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再回长安,以减少对农事的打扰,百姓们会感激您的。”

李隆基说:“嗯,就这样吧,你们三位回三省六部做事吧。”

张九龄和裴耀卿离开后,李林甫没有走。他向李隆基说:“陛下,臣刚才说武惠妃娘娘压力大,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啊。那天您过生日时,有几人对寿王同您一个房间饮酒吃饭菜,颇为不满啊。还有去年籍田礼时,寿王在您身边参加了相关活动,这样的事令几人不满,矛头指向了武惠妃娘娘,所以她压力大啊。”

李隆基叹息道:“唉,朕有时候也困惑啊,朕难道就不能和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亲近一些吗?朕知道你说的那几人是谁,他们就是太子、鄂王、光王、薛锈。今日暂且不讨论他们了,朕想听听你对何时回长安的看法,你刚才没有对此发表观点。”

李林甫站在书桌南面略低头说:“长安和洛阳是大唐的京都,都是陛下居住治理天下的行政中心,陛下只管在两地自由往来即可,根本不用刻意选择时间啊。如果说回西京有碍于秋收秋种,可以用免除所经之地的租税的方式来弥补。臣请陛下宣告朝廷各部门,明日回京师长安。”

李隆基高兴地说:“好,好,你的办法正合朕意。朕决定明日启程回京师长安,你现在就去中书省,告知张九龄,让他安排人起草明天回京师长安的敕令,并让他安排人通知朝廷各部门这道敕令的内容。”

李林甫躬身行拱手礼,说道:“臣遵旨。”

李林甫心里美滋滋地离开了化成院,沿着宫中道路向东走,他要去紫薇城里的中书省,把皇上的旨意告知张九龄。

第二日,即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李隆基率浩浩荡荡,绵延三十里的车马队,从东都启程,朝京师长安出发了。

喜欢盛唐风云记请大家收藏:(ixmao)盛唐风云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