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盛唐风云记 > 第474章 张九龄为李隆基祝寿送了一本书

盛唐风云记 第474章 张九龄为李隆基祝寿送了一本书

作者:文如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9 13:44:34

王忠嗣放下茶杯,叹息道:“唉,半月前,身兼朔方、河东两地节度使的信安王被贬为衢州刺史了。”

由于这些天李辅国回老家探亲了,李亨又没到宣政殿看告示,因此不知道这件事。他诧异地问:“信安王怎么会被贬为刺使呢,他犯了什么错?”

“前连州司马武攸望的儿子武温,因为与权贵交往密切,被杖刑打死了。因为曾与武温结交游玩,四月十六日,身兼北部两地节度使的信安王李祎被贬为衢州刺史,广武王李承宏也被贬为房州别驾了,泾州刺史薛自劝被贬为州别驾了。二十二日的时候,薄州刺史王琚,只是因为与李祎互通书信,而被贬为通州刺史了。”

李亨虽然觉得李隆基有些残暴敏感,但是他只轻轻地说:“我父皇是为大唐政局稳定才这样做的。”

王忠嗣惋惜地说:“唉,信安王的军事生涯恐怕已经走到头了。”

李亨说:“信安王年纪也不小了,做一个刺史,也不像以前身兼两地节度使那么累,对他的身体健康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王忠嗣做过信安王李祎的下属将领,也做过萧嵩的下属将领,对王忠嗣来说这两位前辈就是他的贵人或恩师。李亨没有对信安王李祎的被贬感到惋惜,因此王忠嗣没有继续表达对李祎被贬的惋惜和同情。

开元二十四年五月,醴泉人刘志诚带领一帮人作乱,驱敢掠夺行人财物,将要去咸阳继续掠夺财物。村民们纷纷向县官报告了此事,并且村民们还通过阻断道路,焚烧一些木桥,和吊桥上的木板,等方法抵御这些叛贼。这帮作乱者随后溃散了,几天后都被朝廷的军队抓获并斩了。

八月初五这天到了,这天是李隆基的生日,因此被称为千秋节。群臣们纷纷向李隆基奉上宝镜,向他祝寿。李隆基的生日宴会,是在紫薇城五殿举行的,李隆基在五殿中心的一间殿内,摆了三张大圆桌,桌边围坐了朝廷中的高官,和李隆基的大哥李宪。那间殿内的三张大圆桌,是按照此殿南北长,东西宽的特点南北向排列的。李隆基落座在中间那张圆桌的北面了,他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张九龄、宁王李宪、李林甫、裴耀卿等官员,这张桌周围共坐了十二人,都是朝中最高官。这间殿的另外两桌边,围坐的也是官职比较高的文武官员,李隆基很喜欢李瑁,就将他安排在北面的一张圆桌北侧的座位上了。

这次宴会外地官员来得很少,李隆基并不主张外地官员赴京都为他祝寿,因为那样耽误工作,且因路途遥远不方便。这次宴会除了五殿中心的殿内安排了三桌以外,中间那殿的东西两间殿内,也都安排了三桌宴席。

武惠妃被安排在东面那间殿内的,中间那张圆桌正北的座位了。这间殿内的三张圆桌边坐着后宫妃嫔,以及皇上的姐妹和女儿们。

西面的那间殿内的三张圆桌边,坐着李瑛、李亨、李琮、李琰、李瑶、李琚、李璘等皇子们,以及一些王府属官们,和在东都内任职,但官职比较低的官员们。

李隆基这样安排,以为比较完美,但还是引起了李瑛、李瑶、李琚的不满,他们甚至在宴席上也耳语了几句,认为李瑁坐在中间那间殿内不合适的话。

在上酒菜之前,李瑛带着众皇子们,一一向李隆基行礼,说了祝福父皇万寿无疆,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等祝福话。

皇子们祝完寿后,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了。李隆基和坐在右手边的张九龄说:“李林甫等大臣都向朕赠送了宝镜祝寿,张爱卿,你送给朕什么礼物啊?”

张九龄说:“人照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样貌,若是人将自己与别人相比照,可以预判吉凶祸福。臣特意撰写了一本书,阐述了以前的朝代强盛和衰败的原因,一共有五卷,书名为《千秋金镜录》。臣将此书献给陛下,作为向您祝寿的生日礼物。”

李隆基说:“噢,朕倒是要看看你写的这部着作啥样。”

张九龄从左衣袖口袋里,拿出一本蓝皮书,那书比现代的32开的书大一些,比16开的书小一些。张九龄将这本封面写着“千秋金镜录”的书,捧在两手中,恭敬地呈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拿过这本书来,翻开看了一下目录,然后说:“好啊,这书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中有秦汉晋时期的事,后有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事,朕有时间要好好阅读啊。”

喜欢盛唐风云记请大家收藏:(ixmao)盛唐风云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