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340章 国战,这次真是灭国之战

国与国之间,消息探听很重要。

云朝在草原安插探子,草原肯定也在云朝安插,所以古代常说,天下大事瞒不住人。

当中原出现蝗灾苗头时,狼族那边很快便掌握消息。

“此乃绝世良机……”

狼族大汗完颜璟连续读了三遍密报,眼神之中渐渐显出锐利的杀伐之气。

历来中原大灾,便是草原机遇。

自秦汉匈奴时期,北方游牧无不想要入住中原,只因中原气候宜人,十分适宜生息繁衍,而北方则是苦寒之地,气候不适宜发展农耕。

其实游牧民族也想种地,其实他们也不想逐水草而居……

一个‘逐’字便可体会到,那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生活。

任何生物的天性都想安逸,人则是贪图安逸的佼佼者,所以只要有任何机会,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抓住机会。

……

这一次部落会盟,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要迅速。

显然各部在中原也安插着探子,也在第一时间知晓了蝗灾消息,聪明人不止完颜璟一人,各部落的高层也能意识到机遇,故而,各部响应会盟都很热切。

中原大灾,意味着草原机会。

虽然一直以来狼族都是压着云朝欺负,但是狼族的高层都知道云朝并不容易灭,欺压可以,灭国很难,只因中原民族实在太坚韧了,总是能在危难之际挺起脊梁。

几十年上百年的经验教训,让狼族深知汉人藏在骨子里的狠劲,明明是一群耕田的农夫,为什么发起狠来那么疯狂。

他们这些游牧者想不明白原因,但不妨碍他们积累大量的吃亏经验。

每当汉人国家在危亡之际时,总是会莫名其妙有人挺身而出,而那些挺身之人的出身明明很低微,此前可能一直过着走卒贩夫的日子,但是一旦遇到民族危难,这些人就会迸发热血武勇。

在草原历代民族的历史上,记载着中原很多大英雄的典故,那些大英雄在最初之际,最想要的生活是扛着锄头种田。

结果却因为他们北方游牧的入侵,导致南边那些耕作者没办法种田,于是,扛锄头的农夫变成了拿刀的战士。

你们不让我种田,那么我就打死你们……

很淳朴的理由,却是北方民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梦魇。

所以自古以来,北方总是以骚扰为主,仗着武力,抢掠一番,赚完便宜就跑,下次继续再赚,很少会把汉人逼到绝地,总是给中原留一线喘息。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逼人拼命。

比如狼族对待云朝,一直用的就是这办法,每年索要岁贡,两次南下打草谷,看似常年肆虐压榨,实则一直留有底线。

上次国战之时,明明已经围困京师,然而无论完颜璟大汗还是各部高层,在内心深处都没有顺势灭掉云朝的念头……

只因他们心里明白的很,围困和灭掉是两个概念,一旦把汉人逼急了,那真是会跟他们玩命啊。

所以在索要巨额财富之后,狼族几十万大军选择撤兵,明明有几十万铁骑,却不敢把汉人逼上绝路,这就是留有一线,防止汉人激起血性。

只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上一次国战不敢灭国,这一次却是天赐的机会。

大灾!

中原即将出现蝗灾!

并且不是那种某一地域小蝗灾的情况,而是整个云朝境内全都出现了苗头,甚至,已经有县域被蝗灾吃光了!

这是绝世良机啊……

一两百年才出现这么一次……

由于草原对中原的觊觎,所以历代都对中原之事记载,而其中关于蝗灾,则是记载尤为详细。

游牧民族也有史书,各部都有相应传承,故而对于中原灾害的影响,他们了解和掌握的不比汉人少。

大蝗灾!

蔓延整个中原的蝗灾!

这种蝗灾一旦出现,最起码要持续半年,吃光一处地方,飞去下个地方,整个中原都被笼罩,所有的汉人都要遭灾。

庄稼会被吃光,导致颗粒无收。

草木尽皆不留,青山变成光秃。

中原百姓在别的灾害时,可以挖野菜吃草根嚼树皮,然而唯独蝗灾之中,一切能吃的都没有……

所以,会饿死很多人!

所以,会引发大动荡!

而这,便是北方游牧千载难逢的机会。

……

呼!

大汗完颜璟故作悠然的吐出一口气,目光扫视汗帐之中聚集的各部高层。

随即,他慢悠悠的开口道:“想必诸位都已得知,中原云朝即将大灾,各地飞蝗出现,很快便会蔓延。”

“而本汗召集此次会盟,便是要让我们狼族抓住这次机遇。”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也是灭掉云朝的机遇……”

“几百上千年以来,此等机遇仅有数次,只要我们趁此良机,那便可以入主中原。”

“不再是向汉人索要岁贡,而是直接把汉人变成税民。”

“不需要再南下打草谷,而是把所有汉人变成农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