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夫君,我感觉那些士绅还不如满清呢,之前人家满清对待建州女真还是挺好的。”
“可他们呢?明明是汉人,可却拼命压榨汉人,一点活路都不给。”
“呃。”张彦摇了摇头:“你快拉倒吧,你是不知道满清是怎么稳定的。”
朱媺娖愣了一下:“不是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压制汉人吗?”
张彦摇头:“可不能那么说,满清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上还真不如汉人。”
朱媺娖愣住了:“啊?咋回事?”
“很简单,汉人的基数在这里摆着呢,满清两百多年,起义最多的就是汉人,所以汉人本来就是要稳定的对象,很有统战价值。”
“虽然有文字狱和剃发亦服,但只要不闹事,一般情况下满清统治者也不愿意找汉人群体的麻烦。”
“不说别的,汉人的反抗持续到康熙时期,还没安稳多久,乾隆后期就又闹起来了,这还是比较出名的,至于后来的太平天国和东南互保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满清的统治还是辛亥革命推翻的。”
朱媺娖一脸懵逼:“那满清对待其他民族呢?”
“就说女真人吧,一开始建州女真还算说的过去,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就不一样了。”
“在满清还没入关的崇德时期,皇太极就三次围攻索伦部,先后掠夺人口两万。”
“听起来不多是吧,可是你想想,索伦部一共才多少人。”
朱媺娖挠了挠头:“哦,那挺惨的。”
“对于这些人的态度,皇太极的意思就是贬为奴隶,让他们去戍边,并且南下掠夺汉人。”
“你想一下,能干这些事的人,会是老弱病残吗?”
朱媺娖摇了摇头:“不是,必须是青壮。”
“除了服役,达斡尔人还要承担赋税,满清就有规定,达斡尔男人只要到了五尺就要每年上交一副貂皮。”
“听起来也不算多是吧,但貂皮这种东西,在后世那种养殖模式下都是奢侈品,更别说以前了。”
(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说以前环境好,所以野生动物多。)
(但事实就是整个中国,超过五百年的树很少,柴米油盐,以前没有天然气和煤,做饭就依靠柴,而且古代的房子多为木制。)
(树都没有,哪来的貂?也别提深山老林,那里确实有动物,但也有老虎,熊和野猪。)
(一猪二熊三老虎,别计较战斗力排名,就说近代,这三种动物都是猎人的严重威胁,更别提明末清初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就现代的保暖措施,在东北待着都费劲‘某些东北人先别说话’,更别说是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了。)
“这也导致当时的达斡尔男人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捕捉貂。”
朱媺娖挠了挠头:“相对于在那种苦寒之地挣扎的人,在中原种地的汉人好像还行。”
“别以为这就完了,还需要给满清皇室采集东珠,人参,还要服兵役,成为索伦兵的来源,索伦兵有多惨,我就不说了吧。”
朱媺娖看了看小天幕:“不用了,我大哥手下最狂热的兵就是索伦兵,都快恨死满清了。”
“满清还总说满蒙一家亲,有一说一,对于蒙古贵族,满清还真没得说,毕竟那些人有统战价值。”
“但是普通牧民就不一定了。”
“冯玉祥写的《外蒙古行记》就有明确记载。”
“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
“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
“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
“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
“那次和蒙古国,民,党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一点也作为他们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理由。他们说:你看,中,国,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要灭种,使我们民族无法生存,你看我们怎么还能和你们在一起?”
——冯玉祥《外蒙古游记》
“别说这个一千两百万人的数据准不准确,咱就说,一个蒙古难道就五十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