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 第207章 时间轴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第207章 时间轴

作者:纷纷落花樱吹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8 15:02:52

第207章 时间轴

李丽质一直躲在张彦身后:“阿娘,我不是故意的。”

长孙皇后冷哼一声:“你是故意的又能怎么样,我哪敢怪长乐公主啊。”

李丽质欲哭无泪:“兕子,你真不靠谱。”

窝在张彦怀里的小兕子疑惑的看着李丽质:“阿姐,,,,阿娘生气了。”

“我不瞎,看的出来。”

小兕子是个孝顺的宝宝:“阿娘,,不气,,,玩蛇蛇。”

“你自己玩吧!”长孙皇后这辈子都不想看到那个破长虫了。

“张彦,你怎么兑换那么可怕的东西啊?”

张彦表示很冤:“我没有啊。”

长孙皇后攥紧了拳头:“张彦,把丽质兑换的权限禁了。”

真是她的好闺女,差点没把她送走。

“好。”张彦知道,现在最好不要刺激长孙皇后。

李丽质也表示能接受,等长孙皇后走后再解开就行了。

经过李丽质这段时间的操作,李丽质都快把自己整成孤儿了。

李世民也尝试使用张彦的小天幕看后世的资料。

“张彦,后世的印度和华夏也差不多啊,怎么只有华夏才能挑战这个美利坚?”

张彦一头黑线:“陛下,你说这句话很容易被人笑话,用印度对比华夏,本身就是对华夏的不尊重。”

跑车和轮椅飙车,赢了也不露脸,相反,这本来就是很丢脸的事,就像第二军事强国打一个弱小的邻国,打赢了不露脸,只有秒了才露脸。

“哦,是朕的错,那你也解释一下吧。”

“陛下,后世的纪年方法你也知道了吧。”

李世民点头:“知道。”

“首先,说说华夏,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所有人都觉得也就那样,不过是一场改朝换代。”

“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也就那样,一群文人写一些时髦的白话文,大多数人又不识字,有什么用。”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也就那样,一群学生工人游游行,喊喊口号。”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也就那样,受欺负那么多年了,这才想起来反抗。”

“一九四五年,胜利了,也就那样呗,落后的华夏打出的战绩对比列强,确实有限。”

“一九四九年,共和国成立了,也会有人说,也就那样,一场内战。再看看天竺,人家通过绝食也获得了独立,而且人家保留的工业基础更多。”

“一九五三年,朝鲜战争胜利,也就那样呗,损失那么大,才换来了苏维埃的援助,再看看天竺,人家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大量援助。”

李世民眉头一皱:“援助?呵呵,以后朕会援助他们,帮他们认识什么是天朝上国。”

张彦点头,他相信李世民可以做到。

“之后是五三年到五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百五十六个工业项目完成,也会有人觉得也就那样,因为你苦苦工作的时候,天竺在世界上混的风生水起,自称世界第三强国。”

“哦,第三给他又何妨,华夏要争第一,也必须是第一。”李世民对天竺嗤之以鼻,第三就满足了?

张彦点头,之后继续。

“六二年,虽然把天竺打了一顿,但也就那样,印度比你经济好,外交环境比你好。”

“六四年和六七年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之后七零年,人造卫星试飞成功,这个时候就有人觉得不对了。”

“因为当时所有人都盯着华夏十年的动荡,却忽略了华夏的成就。”

“七六年到七八年,华夏开始走改革道路的时候,所有人发现华夏越来越不对劲了,因为所有人都发现,华夏拥有完备的重工业体系。”

“而天竺还在当初买买买,和三十年前一样,没有改变。”

“并且国外的人还发现,不止工业不一样,人也不一样了,他们发现华夏人斗志昂扬,相信自己可以改天换地。”

“而天竺人还是和以前一样,接受种姓制度的压制,一成不变。”

“而且外国人还发现,华夏的年轻人几乎都认识字,并且在八十年代进行双语教学,而天竺连统一的文字语言都做不到。”

李世民眉头一皱:“双语?学什么双语?一个汉语还不够吗?”

张彦微微一笑:“所以陛下,你还需要努力啊,别让我看不起你。”

李世民点头:“放心吧,你继续。”

“九十年代,所有人都认为华夏的工业也就那样了,做一些低端的手工业,做做衣服鞋子换钱。”

“但是外国人惊恐的发现,华夏一边搞村村通的柏油路,村村通电通水,家电大下乡,一边上九天揽月。”

“最后他们发现华夏已经不可控了,因为在零三年,人已经进入太空了,互联网也井喷式发展,社会也开始快速富裕起来。”

“这个时候,外国人害怕了,因为华夏的衰落是偶然,强盛才是常态,他们试图围堵,并且在各个方向挑衅。”

“一直到一六年,美利坚的船再次来到华夏海域,碰到了华夏刚刚下水的战舰,结果是美利坚先跑了。”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美利坚已经没信心击败华夏了。”

“之后华夏军舰像不要钱一样,如同像下饺子一样下水,并且华夏人觉得这样很合理,没什么奇怪的。”

“回过头再看天竺,还是依靠买买买,匍匐在地上,所以陛下,你明白了吗?”

李世民点头:“百年的努力,从一开始的麻木到最后的习以为常,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

“这也是华夏可以,印度不可以的原因吧。”

张彦点头:“近代,华夏几乎用了一切可以救国的办法,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每次失败都要有无数人付出生命。”

“在后世,那些为救国努力过的人,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皆一视同仁,华夏近代史之所以分上下两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记仇,另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记住他们。”

“人太多了,就这样,还不可能记全,如果都记全了,我估计会把图书馆塞满。”

(懂得都懂,审核真费劲。)

喜欢掌握天幕,行走万朝请大家收藏:(ixmao)掌握天幕,行走万朝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