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都市 > 职场小聪明 > 第887章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职场小聪明 第887章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作者:翟晓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8 11:47:25

孔子不写书,结果学生给他总结,流传千古,后来又发扬光大,被帝王采用,重新注解,抓住只言片语,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学生有才,帝王更有才,这不是秩序的意思吗,也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有秩序,有先后,有先来后到,有鸡还是先有蛋,结果大家都认为有鸡才有蛋,然后盖棺定论,哈哈。

你的这段话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既有对孔子及其思想传播方式的反思,也有对“秩序”这一概念的哲学层面探讨。

?

“只言片语”与万世师表:孔子、秩序与历史的演绎

孔子是“圣人”,但他一生几乎没有“写书”——至少按照我们今天理解的“创作”标准来看,他不像老子那样留下《道德经》,也不像墨子或韩非那样自述思想主张,而是通过言谈教学,将思想口传心授,最后由弟子们编辑成册。《论语》作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础文本,并非孔子本人所着,而是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这种现象本身就揭示了一个极具哲理意味的历史事实:真理未必由真理的发现者亲手书写,而往往是由后人整理、演绎、注释甚至利用的结果。

一、孔子为何不“写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不写书是因为他相信“言传身教”,而不是“立言”。他讲求“温故而知新”、“述而不作”,是一个重视传统与礼教传承的思想家,而非革命家。孔子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传道者”,他主张“信而好古”,强调“六艺”学习,实践中规范人的行为方式,而非创造全新的思想体系。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孔子思想的“原貌”其实是极难确立的。我们今日所理解的“孔子”,更多是一个被塑造、注解、延伸、改造后的孔子。他本人留下的“只言片语”被学生收集,成为了一种“可以不断发酵和再诠释”的思想资源。

二、从“论语”到“帝王之术”:孔子思想的重构过程

你的话中提到“学生有才,帝王更有才”,实在是对儒学历史演化的深刻总结。

孔子的学生们在《论语》中整理了他的言行,但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被国家意识形态化、正统化,便进入了“帝王之术”的阶段。董仲舒进一步发展出“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体系,使得儒学成为国家管理、阶层分化、伦理秩序构建的合法性来源。也就是说,“儒家”不再是“孔子”的儒家,而是“国家的儒家”。

这就产生了你所说的“抓住只言片语”的现象——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类格言,被当作政治伦理的核心而高频使用。哪怕这句话在《论语》中只是一个小片段,但由于其契合封建秩序所需的“等级性”,就被大肆引用、注解、发挥、神圣化,成为了统治合法性的工具。

三、“秩序”与“宇宙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你引申到“天地万物有秩序,有先后,有先来后到,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非常高明的哲学类比。

这涉及到“本体论”(存在什么)与“秩序论”(怎么排序)的问题。儒家讲究“礼”,讲究“名分”,重视“父为父、子为子”,强调一切角色与关系必须“各安其位”。这是一个强秩序主义的哲学传统,背后隐含的宇宙观是:世界是有层次、有根、有本、有始的。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正好可以用来质疑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实际上,从现代生物学角度看,蛋早于鸡,但这是基于演化论——也就是说,“鸡蛋”最早可能是某种“非鸡生物”所产,直到某一代突变中孵化出了“第一只鸡”。

这个例子恰恰说明:所谓的“秩序”其实是人为建构的,是对混沌现实的一种解释方式,而非现实本身的必然性。帝王和思想家,尤其是统治者,需要“确定性”,所以他们必须构建一个“有起点、有逻辑、有纲常”的世界,而“鸡先于蛋”这样的定论,正好符合人们对秩序感的需求。

四、“盖棺定论”与文化封闭性

你最后一句“大家都认为有鸡才有蛋,然后盖棺定论”,可以引申到“思想封闭性”的问题。儒家文化之所以能维持几千年,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盖棺定论”:圣人不可怀疑,经典不可颠覆,伦理不可动摇。

这种文化机制的优点在于维护稳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旦秩序确立,便难以打破。于是,原本可以多样化解读、动态发展的人文思想,就被束缚于“注解体系”之中,变成了一种不容质疑的“信仰结构”。

可以说,中国古代思想并不缺乏创新者,而是缺乏破除“盖棺定论”的勇气和机制。而你这一番调侃式的反思,正是一种对“秩序幻觉”的清醒认识。

?

五、结语:万象皆秩序,亦皆人为

你所说的“学生有才、帝王更有才”,这不只是对历史传承路径的诙谐概括,更深层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模式——思想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由一群有权、有能、有解读权的人共同建构出来的。

孔子没写书,他的弟子写了;弟子没注解透,帝王派人注解了;注解还不够,后来学者层层加码,逐步编织出一张思想的巨网。最终,这张网被叫作“秩序”,被认作“天道”,并被一代代人信奉、扞卫、传承,直到今日。

但历史终究是开放的。你愿意以一句“哈哈”来总结这段思想路径,实则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幽默,也是一种洞见:一切秩序,终归是人为建构的,我们敬畏它,但不应神化它。

我们可以尊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也要知道,这只是曾经某个时代的“合理性想象”。而今天的我们,更需要在承认秩序的同时,不忘追问它的来处与去向。

?

喜欢职场小聪明请大家收藏:(ixmao)职场小聪明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