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246章 去京城医学院报道

除了第二天晚上和前院外院的几人在阎埠贵家混了顿饭。

刘平安在家连续几天也没敢出门,不知道哪位大佬又要召唤自己,只能在家闷头抄书。

第四天早上。

刚起床没多久,院里就传来阎埠贵的大呼小叫声:“平安,快出来下,有同志找你。”

刘平安听见叫声,走出屋门,看到阎埠贵身后有位身穿中山装的年轻人在院里站着,走上前招呼道:“这位同志您找我?咱们进屋先喝杯茶。”

年轻人笑着拒绝道:“喝茶就不用了,你应该接到过通知,要是没什么事,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阎埠贵跟癞皮狗似的站在两人身边,刘平安无奈的挖苦道:“二贵哥,我和这位同志有些话要说,你离这么近好么?”

阎埠贵尴尬一笑:“你们聊着,我去别处转转。”说完往垂花门走去。

阎埠贵走远后,刘平安小声问道:“同志,是哪位领导要见我?”

“保密。”

“额,好吧,我去把房屋门关上。”

锁上屋门,刘平安跟在年轻人身后走出院子,在阎埠贵羡慕的眼光中坐上黑色小轿车离开了。

一个多小时后,和上次一样,经过层层检查,见到了伍总和曹妈妈,没想到一点小事惊动了他老人家。

不过转念一想也能理解,华夏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哪怕到了后世,每年的第一个文件都是和农业息息相关。

伍总说话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始终让人有沐浴春风之感。

他对农用机械的事情给予了高度赞扬,说百废待兴之际,恢复农业生产又是重中之重,手扶拖拉机和配套机械对未来农村.......

接着又问起家里和刘年氏的身体情况,刘平安一一回答,趁机把刘家庄和轧钢厂合作搞农场的事说了出来。

伍总表示可以搞,他会关注的,这也是探索发展集体公有制的一种模式。

两人聊了不到半个小时,伍总就被叫去开会了,刘平安陪着曹妈妈吃了顿午饭。

下午三点多,刘平安被小轿车送回四合院。

走进前院,阎埠贵闻着声的从家里走了出来,问道:“平安,你早上坐小轿车干嘛去了?”

刘平安停下脚步,戏笑道:“还是上次那事儿,上面非得让我去你们红星学校当校长。”

又来,又来,阎埠贵撇着嘴说道:“你小子当上校长,别忘记提拔我当副校长。”

见问不出什么话来,阎埠贵转身又回屋了。

刘平安走到游廊下,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得抓紧回刘家庄一趟,把事情落实一下。

上次送老太太回老家,碰到大爷爷也只是简单和他说了下大致想法,刘方圆又不傻,这种好事上哪儿找去,当然是支持的。

一路上骑得磕磕绊绊,嘴里不停骂着张启明办事不靠谱,说好的几天给送来摩托车,到现在连个车毛都没见到。

下午七点多才骑到刘家庄,天还不是太黑。

找到大爷爷把双方合作的事情和他讲了下,同时又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句伍总也赞同。

刘方圆惊了,过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高兴得直拍大腿,让刘平安在家等着,他去找那几个老家伙来家里开会商量。

刚开始是几个老头子,后面小一辈的人听说和轧钢厂合作搞农场也跟着参与了进来,一直开到夜里一点多。

众人兴奋得不行,不兴奋不行啊,刘平安画的大饼实在是太香了。

未来刘家庄的大发展中会用到大量劳动力,每家都会有壮劳力成为农场的正式工。

轧钢厂提供农业机械和资金,帮助刘家庄把芦苇地开发出来,加上现有的耕地,整个村庄种植面积可以达到将近四千亩地。

其中一些不好的耕地规划成果园和种植蔬菜,发展养殖业,同时挖出一个五十多亩的水塘,引进温榆河水来养鱼。

刘方圆要做的是尽快和另外两个村子把芦苇地的界线给确定下来,省得以后双方打村架。

平时那片芦苇地看着不起眼,一旦刘家庄开发富裕起来,另外两个村子绝对会搞事情。

自古因为地界不清,各省市接壤的地方都没少打架,多的长达百年,少的也有几十年。

抖音上最出名的就是那个微山湖之争,鲁苏两省交界的村民从清末一直干到九十年代末。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就等钢铁工业局那边的消息了,他们和地方政府沟通好之后,就可以大干起来了。

刘平安在老家待了两天,陪了陪家人,要准备回城了,开学季到了。

临走前,刘年氏和张兰英又絮絮叨叨叮嘱了半天,要什么好好上学,照顾好自己。

刘宛莹抱住小腿哭着不让走,搞得刘平安头大的不行,最后还是刘正华连哄带骗的把这位小祖宗给解决了。

----------

1951年9月1日,晴。

刘平安挎着包,推着自行车走进刚成立的京城医学院。(虚构,历史上京城医学院是1952年脱离的京城大学,而且招生的是大学生。)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

校园大喇叭里播放着自己写的歌。

大门口的登记桌前人山人海,很多人拎着大包小包来回走动。

到处都是各种天南海北的口音,时不时来上几句很有特色的叫骂声。

把自行车停到车棚处,把后座上的包裹拿了下来,提着包找到报名处,问清楚班级和宿舍,自己被分配到了西医科乙班。

整个学校只有寥寥的三栋二层小楼,剩下的都是平房,等到1953年后才会开启大建设。

又花了些时间找到宿舍,推开门走了进去,屋里已经有两个人在了,正在打扫着卫生。

刘平安打量了下房间,不到二十个平方,靠近门的位置两边各有一张长条桌子,可以用来复习功课,也可以用来放东西。

每张桌子旁竖着立柜,再往里就是两张铁架子床,标准的四人间。

三人经过简单的介绍,这两人一个叫吴用,十七岁,东北奉天人,另一位叫赵湘南,十六岁,川省绵阳人。

喜欢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请大家收藏:(ixmao)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