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的朝会上,皇帝特意询问兵部改革进展。叶明出列禀报:"启禀陛下,破虏弩已装备北疆三万将士,反馈极佳。军功司考核提拔寒门军官四十七人,无一人不服。讲武堂开课二十三日,受训将士已达三千余人次。"
李云轩满意地点头:"叶爱卿辛苦了。朕听闻你还改革了军需采购?"
"是。"叶明取出一本账册,"上月采购冬衣,价比三家,最终由江南布行中标,节省银两两万三千四百五十两,质量却比往年更好。"
王元礼突然插话:"陛下,江南布行毫无军需经验,恐有不妥..."
"王大人多虑了。"叶明不慌不忙地取出几件样品,"这是验收时的样衣,内衬是特制羊毛,可耐零下三十度严寒。而往年的..."
他又取出另一件,"芦花填充,遇水即结冰。"
皇帝脸色一沉:"王卿,这芦花衣可是王家铺子所供?"
王元礼汗如雨下:"臣、臣实在不知..."
"陛下。"叶明适时解围,"新制之下,所有环节皆有记录,责任到人。过去的事,追责无益,不如向前看。"
退朝后,太子特意在宫门外等候:"表弟今日可是给了王元礼好大一个难堪。"
叶明摇头:"非我所愿。只是军需关乎将士性命,马虎不得。"
太子压低声音:"二弟最近闭门不出,据说在研读你的《讲武堂教材》。表弟要当心。"
叶明心头一凛,点头称是。回府路上,他一直在思索二皇子的意图。
直到马车路过讲武堂,看到门口排长队的将士,才豁然开朗——二皇子看中的不是军事知识,而是他夹在教材里的组织理念!
当晚,叶明在书房彻夜修改后续教材,删去了所有关于"民主选举士兵委员会"等过于超前的内容。
这些在现代军队司空见惯的理念,放在这个时代就是大逆不道。
"少爷,该休息了。"李天宝第三次添茶时忍不住劝道。
叶明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天宝,你说我是不是太急了?"
李天宝挠挠头:"小的不懂这些。但听说边关将士现在都喊您'叶青天',想来是极好的。"
叶明失笑。正要说话,忽听窗外一声轻响。李天宝刚要查看,一支弩箭破窗而入,正中案几!
箭上绑着一张小纸条。叶明展开一看,只有寥寥数字:"讲武堂,明日子时,孤狼。"
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凌厉之气。叶明眉头紧锁——"孤狼"是贺兰明的代号,但他明明已经...除非,潼武关那具尸体有问题?
"少爷,要报官吗?"李天宝紧张地问。
叶明摇摇头,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烧成灰烬:"明日多带几个护卫,我们去会会这位'孤狼'。"
窗外,一弯残月隐入云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翌日,晨露未曦,国公府的厨房已经飘出阵阵甜香。
叶明循着香味走去,只见叶瑾正踮着脚尖往蒸笼里张望,鼻尖上沾着一点面粉,活像只小花猫。
"三哥!"见叶明进来,叶瑾兴奋地招手,"快来尝尝我新做的三层桂花糕!"
蒸笼揭开,热气裹挟着桂花香扑面而来。三层晶莹剔透的糕点层层叠叠,中间夹着蜜渍桂花和豆沙,最上层还精心点缀着金桂花瓣。
"瑾儿手艺越发精进了。"叶明笑着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却被她灵巧地躲开。
"别弄乱我的发髻!"叶瑾嘟着嘴,"今天太子妃邀我过府赏花,得打扮得体面些。"
叶明正要取笑妹妹突然爱美,叶凌云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什么好东西这么香?"
"父亲!"叶瑾献宝似的捧起一块桂花糕,"您尝尝,我加了蜂蜜,不会太甜。"
叶凌云咬了一口,严肃的面容顿时柔和下来:"嗯,比御厨做的还香。"他转向叶明,"兵部新制推行得如何?"
父子二人坐在庭院石凳上,一边用早点一边讨论军制改革。
叶瑾悄悄将叶明的浓茶换成安神的菊花茶,又往父亲手边添了碟助消化的山楂糕。
"讲武堂反响极好。"叶明啜了口茶,发现味道不对,瞥见妹妹狡黠的眼神,无奈摇头,"连韩猛那样的老将都主动来授课了。"
叶凌云满意地点头:"不过你删改教材是对的。'士兵委员会'这种想法,放在当下太过激进。"
"儿子明白。"叶明压低声音,"但二皇子似乎已经注意到那些内容..."
一片桂花飘落在石桌上,叶凌云盯着它看了会儿,突然道:"今日休沐,别总想着朝堂之事。陪为父去西市逛逛,听说新来了个西域铁匠,手艺不凡。"
这个提议让叶明眼前一亮。自从回京,他还没机会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西市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叶明换了一身靛蓝色棉布长衫,看起来就像个寻常书生。
叶凌云则穿着褐色短打,像个退役的老兵——这倒也不算伪装。
"父亲,那家铺子看着不错。"叶明指向一个挂着"胡记铁铺"招牌的摊位,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清脆悦耳。
铁铺里,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汉子正挥汗如雨。
见有客人来,他放下铁锤,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手:"客官想看点什么?"
叶明拿起摊位上的一把镰刀细看,刀刃寒光凛凛,锻造纹路如流水般细腻。"好手艺。"他由衷赞叹,"老师傅打铁多少年了?"
"回客官,小的从十二岁跟着父亲学艺,至今三十八年了。"胡铁匠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叶凌云拿起一个马蹄铁,眉头微挑:"这弧度有些特别。"
"客官好眼力!"胡铁匠来了精神,"这是小的改良的,马儿穿上不磨蹄,跑起来更稳当。"
叶明心中一动,凑近细看。这马蹄铁前部微微上翘,确实与现代赛马使用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胡师傅,若将这弧度再加大三分,并在两侧加几个透气孔..."叶明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几笔,"会不会更适合长途奔袭?"
胡铁匠瞪大眼睛:"客官懂行啊!"他激动地拉着叶明往后院走,"您看看这个..."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ixmao)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