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穿过繁华的街市,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透过车帘传来,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少爷,咱们今天还去军器监吗?"李天宝掀开车帘一角往外看,"昨儿个您说要去看看新式弓弩的打造进度。"
叶明点头:"是要去,不过得先去兵部把积压的文书处理了。"
马车停在兵部门口,守卫见是尚书大人的车驾,连忙行礼。
叶明刚踏进衙门,就看见各司主事已经整齐地站在院中候着了——这与一月前他刚上任时的散漫态度天壤之别。
"下官参见大人!"众人齐声行礼,腰弯得一个比一个低。
叶明心中暗笑。果然,立威之后,这些官员的态度立刻恭敬多了。
他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扫过站在最前面的新任兵部侍郎赵文谦——这是他提拔的寒门子弟,为人正直能干。
"赵大人,昨日的军报可曾看过?"
赵文谦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回大人,陇右军镇成效显着,下官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训练手册抄送各边镇了。"
叶明满意地点头,一边往正堂走一边吩咐:"今日我要去军器监看看新弩的进展,兵部事务就劳赵大人多费心了。"
赵文谦拱手:"大人放心。"
在兵部处理完紧要公务,已近午时。叶明换了身便服,只带着李天宝一人,悄悄出了衙门,往城西的军器监而去。
"少爷,咱们为啥要穿成这样?"李天宝扯了扯身上的粗布衣裳,有些不习惯。
叶明压低声音:"微服私访才能看到真实情况。若是大张旗鼓地去,他们肯定早有准备,把问题都藏起来了。"
军器监位于城西偏僻处,高大的围墙内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叶明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侧边一个小门,这里是工匠们出入的通道,守卫松散。
"这位小哥,我们是来送货的。"叶明对门口的守卫说,同时悄悄塞过去一小块碎银。
守卫掂了掂银子,懒洋洋地挥手放行。
叶明带着李天宝顺利混了进去,迎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数十名工匠赤膊上阵,有的在锻打铁器,有的在打磨木材,火星四溅,汗流浃背。
叶明走近一个正在组装弩机的老工匠,客气地问道:"老师傅,这新式弩机好用吗?"
老工匠头也不抬:"好用个屁!图纸画得花里胡哨,真做起来费工费料,还不如老式的顺手。"
叶明心头一紧。这新式弩机是他根据现代复合弓原理改良设计的,理论上应该更省力射程更远才对。
"具体是哪里不好用?"
老工匠这才抬头打量叶明:"你是新来的?"
见叶明点头,他叹了口气,"你看这个滑轮组,设计是精巧,可咱们的铁质不够纯,用不了多久就变形卡死。还有这弦槽..."
叶明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纸上谈兵的错误,没有充分考虑这个时代的技术限制。看来改革不能一味求新,还得结合实际。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几个衣着光鲜的人在一群监工的簇拥下走来,为首的正是王元礼的侄子王世荣。
"都打起精神来!这批弩机月底必须交货!"王世荣大声吆喝着,手中的鞭子虚抽一记,发出"啪"的脆响。
叶明皱眉。王家人虽然被赶出兵部,但在军器监这样的下属机构仍有势力。他正想上前,却被老工匠一把拉住。
"小伙子别过去!那是王大人的侄子,凶得很。上个月有个学徒动作慢了点儿,被他一鞭子抽得半个月下不了床。"
叶明心头火起,但强压着没有发作。他悄悄记下看到的情况,决定回去后好好整顿军器监。
离开军器监时已是夕阳西下。叶明没有直接回国公府,而是绕道去了东市的茶楼。
这是他和二哥叶风常来的地方,今日约好在此碰面。
茶楼二楼雅间,叶风已经等候多时。见叶明进来,他笑着招手:"三弟来了,快坐。我刚点了你喜欢的龙井。"
"二哥久等了。"叶明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香沁人心脾,"户部最近忙吗?"
叶风摇头苦笑:"别提了。陛下要清查各州府钱粮,我们户部上下忙得脚不沾地。"
他压低声音,"听说你今天去军器监了?看到什么了?"
叶明把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叶风听得眉头紧锁。
"王家人确实跋扈。"叶风沉吟道,"不过三弟,改革之事不宜操之过急。王崇焕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六部..."
叶明知道二哥是为他担心,笑着给他添了茶:"二哥放心,我有分寸。对了,大哥有家书来吗?"
提到远在边关的大哥叶秋,叶风神色柔和了些:"前日刚收到。大哥说边关安宁,让你别担心。他还夸你的新训练法好用,说将士们进步神速。"
兄弟俩又聊了些家常,直到华灯初上才起身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