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悄悄对她点点头,接过弩机检查——做工精良,机括灵活,箭匣里四十支短箭排列整齐。
"郭将军先请。"叶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郭威也不客气,取过自己惯用的强弩,对准百步外的靶子连射十箭,八箭中靶,最好的成绩是第三箭,正中红心。
"老啦!"郭威摇摇头,"年轻时十箭全中不在话下。"
轮到叶明,他举起新式钢弩,扣动扳机。
嗖嗖嗖——箭矢如疾风骤雨般飞出,眨眼间四十支箭全部钉在靶上,红心周围密密麻麻扎了一圈。
全场鸦雀无声。郭威瞪大眼睛走近靶子,仔细检查每一支箭,半晌才转身,对着叶明深深一揖:"老夫服了!边关将士若得此利器,何惧胡骑?"
李云轩龙颜大悦,当场下旨量产三千把,优先装备北疆驻军。
叶明注意到,陈裕等几个崔党旧人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回到兵部,叶明立刻召集各司主事安排量产事宜。
会议刚结束,王铁柱就匆匆赶来,手里拿着本册子:"大人,您让我查的南陵驻军档案有问题。"
叶明接过册子。这是一本普通的兵员名册,记录着南陵团练的编制情况。
粗看并无异常,但王铁柱指出了关键:"这里,第三页和第四页的墨色略有不同,纸质也有细微差别。"
叶明仔细对比,果然如此。更可疑的是,这两页记载的兵员数量比前后页突然少了五十人,却没有注明原因。
"管档案的文书呢?"
"告病还乡了。"王铁柱压低声音,"巧的是,就在崔家倒台前一天走的。"
叶明眼神一冷。这绝非巧合。五十个"消失"的士兵,加上密信中提到的南陵,还有那个神秘的"七月十五"...
"去查查这个文书的底细,还有他家在何处。"叶明合上册子,"另外,再派人暗中调查南陵团练,不要打草惊蛇。"
王铁柱领命而去。叶明独自留在值房,摊开地图寻找南陵的位置。
这个小县城位于江南道边缘,背靠群山,前临大江,地势险要却不起眼,确实是个藏兵囤械的好地方。
"哥!"叶瑾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端着个冒着热气的碗,"快尝尝我熬的安神汤!"
叶明赶紧收起地图:"怎么不通报就进来了?"
"通报了你还喝得到热汤吗?"叶瑾把碗往案几上一放,得意地昂起头,"我跟娘学了好久呢,放了茯苓、远志,还有..."
叶明端起碗抿了一口,顿时苦得皱起眉头。这哪是安神汤,简直是黄连水!
"怎么样?"叶瑾期待地问。
"...很提神。"叶明勉强咽下去,"就是...火候是不是大了点?"
叶瑾自己尝了一口,立刻吐着舌头:"好苦!我明明按娘说的做的..."
看着妹妹懊恼的样子,叶明忍不住笑了:"第一次能做成这样不错了。"
他拿起碗,一口气喝光,"谢谢瑾儿。"
叶瑾顿时眉开眼笑,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摸出块芝麻糖:"给,去去苦味。"
她凑近看了看叶明桌上的地图,"哥,你又要出远门?"
"暂时没有。"叶明收起糖块,"怎么,想去江南玩?"
"才不是。"叶瑾撇撇嘴,"我昨晚又做梦了...梦见好多火,还有人在喊'七月十五'..."
她突然捂住嘴,"哎呀,是不是不该说这个?"
叶明心头一跳:"还梦到什么?"
"记不清了..."叶瑾苦恼地摇头,"就记得有个穿红衣服的女人,站在高处笑..."
红衣女人?叶明立刻想到密信中的"青、红、白"三人。难道"红"是个女子?
"下次再做这样的梦,立刻告诉我。"叶明严肃地叮嘱。
叶瑾乖巧地点头,又叮嘱兄长记得吃晚饭,这才离开。
叶明目送妹妹走远,立刻唤来李天宝:"去查查崔家或者周家,有没有一个爱穿红衣的重要女眷。"
傍晚,叶明亲自去监造司查看新弩机的生产情况。
赵小满正带着几十个工匠加班加点,见叶明来了,连忙迎上来:"大人,第一批铁料已经开锻了。"
工坊里热火朝天,铁锤敲击声此起彼伏。叶明检查了几把半成品,质量都很不错。正要离开时,一块刚卸车的铁锭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批铁料从哪来的?"
"洛仓调拨的。"赵小满回答,"说是上好的闽铁。"
叶明蹲下身,仔细查看铁锭侧面。那里有一个极小的刻痕,形似狼头——与崔家密信上曾经出现的标记一模一样!
"暂停使用这批铁料。"叶明站起身,声音冷静但不容置疑,"全部封存,等我查清来源再说。"
赵小满虽不明就里,还是立刻执行了命令。叶明则匆匆返回兵部,调出最近三个月的物资调拨记录。
果然,这批铁料是一个叫"隆昌号"的商行供应的,而这家商行的东家,正是崔元礼的小舅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