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猎猎,残月如钩。
废殿外的荒草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降临。
密室门开,牛俊逸与麴云凰一前一后走出,脚步沉稳,眼神坚定。
两人身上皆染血腥,却再无一丝迟疑。
老太监紧随其后,手中捧着那枚象征皇权的“天启御宝”,宛如托起一段尘封已久的真相。
“殿下,城外军营已整备妥当。”老太监低声禀报,“林大侠率弟子亲赴北境,杨将军也应约前来。”
牛俊逸点头,目光遥望远方:“曹权既然动手,便不会给我们喘息之机。必须赶在明日辰时前完成部署。”
麴云凰轻声道:“我会亲自前往御林军营地,若杨将军真有二心,必须提前制住他。”
牛俊逸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神色:“你确定?”
“我比谁都清楚,在这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她语气坚定,“但若他尚存良知,我们还有一线机会。”
两人心意相通,不再多言。
片刻后,一行人乘快马疾驰出城,直奔城外秘密军营。
军营设于城郊山谷中,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此时已是深夜,营帐灯火通明,刀剑寒光闪烁,气氛凝重而紧张。
各路盟友齐聚一堂,有江湖豪杰、散修高手、北境旧部,也有朝廷中暗中投靠的官员。
他们议论纷纷,或窃窃私语,或怒声斥责,皆因一个传言——
“杨将军已被曹权重金收买!”
“他若临阵倒戈,我们岂不全军覆没?”
“早知如此,就不该信他!”
众人情绪激动,有人甚至当场拔剑,欲杀叛徒以表忠心。
眼看局势失控,一名白须老者站起身来,正是林大侠。
“诸位且听我说!”林大侠沉声道,“杨将军尚未现身,切勿妄下断言。我们既为正义而来,便要以义服人。”
话音未落,一道清越琴音悄然响起。
众人忽觉心神一静,躁动的情绪如同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抚平。
琴音空灵缥缈,似有千钧之力,压下了满营的喧嚣。
只见帐帘微动,麴云凰缓步走入,身姿如凤,手持古琴,神情淡然。
“各位,大战将至,无需内乱。”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将军是否背叛,待其现身便可知晓。若他真为奸人所诱,我自会亲手取他首级。”
众人被她的气势所慑,一时无人再敢言语。
林大侠颔首赞许:“姑娘果然非同凡响。”
牛俊逸步入帅帐,目光扫过众人,随即展开皇宫地形图。
“我们必须控制皇宫广场,并在皇帝面前揭露曹权罪行。”他指着图上关键位置,“禁军虽为曹权掌控,但我们已在宫中布下眼线。只要能在正午之前进入紫宸殿,便可将他一网打尽。”
“若能争取到御林军中立,胜算大增。”林大侠提议。
“可杨将军迟迟未至。”一名将领皱眉道,“若是临阵倒戈……”
“那就不能让他倒戈。”麴云凰冷冷开口,“我亲自去一趟御林军营地,劝说他。”
此言一出,满帐哗然。
牛俊逸看向她,眼中既有担忧,又有信任:“你要带什么人去?”
“一人足矣。”她取出一封信,“这是当年杨将军与我父亲的往来书信,他欠我家一份恩情。若他还有良知,便会回头。”
牛俊逸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去吧。但务必小心。”
麴云凰微微一笑,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夜色。
帐外,风更大了。
这场命运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夜风呼啸,寒意刺骨。
麴云凰骑马穿过层层封锁,独自踏入御林军营地。
她身披玄色斗篷,腰间佩剑未出鞘,只带着一封尘封多年的信——那是杨将军与她父亲的密函往来,字迹斑驳,却仍能辨认出当年二人并肩抗敌、共守边疆的情谊。
营帐内灯火摇曳,杨将军端坐主位,神色凝重。
他年过五旬,须发微白,一身戎装依旧挺拔如松。
见麴云凰孤身前来,
“你来作甚?”他声音低沉,语气中透着警惕。
麴云凰缓步上前,将那封信轻轻放在案上。
“将军可还记得这封信?”她语调平稳,“这是先父在边关之战后写给您的谢礼之书。那时,是您舍命断后,救我父亲突围而出。”
杨将军的目光落在信纸上,手指微微颤抖,片刻才低声开口:“我自然记得……但今非昔比,朝堂风云变幻,我不是不懂事的小将,更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麴云凰直视他的眼睛,毫不退让:“我今日并非劝您参战,只是请您——至少保持中立。曹权擅权,欺君罔上,天下皆知。若您还能念及旧情,便请不要让麴家最后一点血脉死在无谓的战场上。”
帐中一时寂静无声。
良久,杨将军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
他的背影有些佝偻,仿佛承载了太多岁月的沉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