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越漂亮越好,只要她貌美如花,聪明一点,能干一点就好了。要是我能带个媳妇儿回去,我爹指不定有多高兴呢。”
张无忌不是初哥,在香江时周围的莺莺燕燕不少,到了内地夹着尾巴过日子,没暴露太多的本性出来。
那些低段位的绿茶知青使出浑身解数也迷惑不了这位名利场里打过滚的公子哥。
“不是,我说兄弟啊,你这种家世,找对象不得找个志同道合的么?光是漂亮有啥用?”郑桐反驳道。
“呵呵,桐子哥啊,我爹妈都说了,只要自己开心,找什么样的媳妇儿都可以。”张无忌这话是真没毛病,什么样的家庭能配得上他这个亲王的高贵身份?
“我擦,就我所知道的历史,哪个权贵家族的婚姻是自主婚配的?还不都是世家联姻。你爹妈真是对你太宽容了,估计没对你抱多大希望吧。”郑桐说完这话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他的话有挑拨他们家庭关系的嫌疑。
“那倒也不是的,我家的兄弟姐妹都是放养的,老爹不怎么管,老妈没时间管,慧真妈妈对我们的要求虽然不低,但只要我们不主动欺负人、没有不良嗜好,家里都依照我们的意愿,放任我们出去闯。”
李家有规矩么?有,但家规真不多。
别人家里听话的孩子到了李家,就成了李家没个性的反面教材。
至于在学校里的成绩,李家更是宽容,你可以很多科目不及格,但必须有一门是全年级最优。
想要学习什么,只需要向慧真妈妈说一声,慧真妈妈马上就给安排全香江最优秀的人才给你授课。
家里男娃很多,喜欢物理的不少。李家不在乎钱财,为了十岁以上的孩子弄懂机械的原理,拆了好些机械设备,小到钟表,大到汽车,只是谁主张拆的,谁就要把它装好。
装不好,扣一个月的月例。装好了,机器运转良好,奖励一年的月例。
喜欢化学的,这个就需要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在进行培训之后才能上手操作。一不小心引起火灾那都是小事,关键是有些化学元素和试剂对人体有害。
至于喜欢刀枪棍棒的,那就简单了,家里的男孩女孩从五岁开始就要练武,而且学习的都是内家拳法。李旭东学的那点军体拳,在孩子们面前都不够看的。
最关键的是李家的娃自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学校里教的东西和李家家学教的不太一样,这也就是稻盛和夫的名言:“你凭什么以为你十年寒窗比得过我三代从商”。
乍听之下,给人一种尖锐、直接甚至些许咄咄逼人的感觉。然而,深入理解和解读这句话,人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人生智慧。
商业不仅仅是学习和知识积累,更是一种实践和智慧的传承,需要深入的体验和长期的磨砺。
在商业世界中,家族企业的成功往往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智慧积淀。这种传承不仅仅是财富和业务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延续。陈雪茹和娄晓娥两家都是商业家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辈的孩子们。
总之,李家鼓励孩子们主动动手,只要做得好,奖励多多的,做不好,也会找人帮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当然,读书也是少不了的教育,《世界上最神奇的二十四堂课》这类**所有的孩子都要读,而且要有自己支持和反对的观点。
有关人性的教育也是从小就开始,老爹曾经说过,所谓的善良,不是你在吃肉,别人在吃野菜时,给他
这样不古板的家庭教育模式,李家的人才还真有不少,虽说不上是世界顶尖的翘楚,但能在专业领域糊弄他们的人几乎找不到。
张无忌是家里最特殊的,不仅因为他的姓氏,还因为他身上肩负的担子。
工、农、兵、学、商,兵、学和商这三种张无忌没得选,只剩下工农两种选择。
工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能选择的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农”了。
农业创新还是比较好做的,只是需要时间和细心。
知青们和当地的民兵当年挖的地道很适合培育菌种,这事儿三个女知青就能干好。
搭建的暖房只有一面靠北的墙,周遭都用好几层塑料薄膜遮挡,浪不浪费还没人知道。只要不透风,十几个火炉子可以把冬天变成夏天。
刚培育的苹果和柿子的苗就在温室里长着,这也是当地没资源,全县就这么一个温室。
“嗳,无忌,你丫真准备找个米脂的婆姨啊?”同屋的知青金青山问道,呆在这里太寂寞了,他也想找一个对象,最好是一对姐妹花,姐姐嫁给张无忌,自己娶妹妹,这样一来,好些便宜理所应当的归自己了。
“嗯呐,成天待在这里,都待腻味了。每天吃得好,这饱暖思淫欲,人之常情不是?”张无忌不避讳自己想女人了。
“那我跟你们一起去,成不?”金青山讨好的笑着问道。
“要去你自个儿去,甭拉扯无忌。无忌又不是你爹,一天到晚占便宜没够还是怎的?”庄碧云很仗义的为张无忌发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