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元年秋收。
得益于安阳自燕王三年休养生息至今,将近两年风调雨顺,借助全军屯田令,大燕再次迎来了丰收,粮草堆积如山。
出兵的时机到了。
出兵前几个月甚至是搬迁帝都之际,安阳再次对麾下的兵马进行了细微调动。
北苍帝国的局势渐渐稳定,搬迁帝都后,北方的疆域防御自然成了重点。
黎瑟上凉州、凉州、朔州三州皆有野战兵团及鹰扬军镇守,可保三州安稳,自是不用调整。
宁州占据的一郡襄乐郡,以高忠秦陈至的定远军及李蓟的亲卫军镇守,亦不用调整。
但云州兵马稍显不足。
帝都搬迁后,云州只剩下一分为二的两万武威军在武烽塞大营镇守,为此,安阳调吴玉的荡寇军北上镇守武烽塞。
将两万武威军正式改为五营四曲的武胜军,以高顺秦暂代主将之位镇守云州入中州的武胜关,并重新组建云州鹰扬军,以高兴秦为主将充实云州防御兵力。
而蓟州。
安阳则令中州的镇守武岭郡的,嫪谨的平远军与寅去疾的镇远军调入蓟州,换防。
令已在北苍完成震慑目的的敢死军及定襄军不必回蓟州,直接回师中州。
并以渤州的振武军副将罗崇为主将,调入蓟州镇守上谷郡。
如此,蓟州便有罗崇的振武军、嫪谨的平远军、寅去疾的镇远军,及裴琳的蓟州鹰扬军镇守,可保无恙。
至于渤州。
除罗崇的振武军调入蓟州,其余兵马如:李虎的虎豹军,章季的青阳军,蒙山洪义的定南军,吴世勋的先登军,程护的平南军,徐直的镇南军,及洪信的渤州鹰扬军,均保持不变,镇守渤州。
最后便是中州之地。
洛安帝都内,安阳以赵无忌、裴烈、蒙戬的左中右禁卫为皇城禁卫,以一营天渊明卫及一营龙雀卫、一营亲卫军为宫卫。
洛安帝都外,设南北大营,以顾常春沈名扬的定疆军镇守北大营,以朱邪丹青的玄甲军及一千虎贲重骑镇守南大营。
以回中州的方怀义的敢死军,及李存佑的定襄军镇守武岭郡。
以蒙远的宁远军,刘寄裕的靖远军镇守洛江北大营。
高敬瑭的三万四千武威军编为十二营九曲四万零五百兵马镇守镇南郡及镇南关保持不变。
昭武元年秋收后,大燕正式出兵,安阳出兵三路正式攻伐后穆!
想要攻穆,必要同时拔掉穆军占据的中州两郡。
为此。
第一路出兵,便以高敬瑭为主帅,领武威军两万兵马自镇南郡越过商水,攻入商南郡!
第二路,以刘寄裕为主帅,领本部靖远军及蒙远的宁远军,共计三万四千兵马,越过洛江,攻入洛西郡!
第三路,安阳以李存佑为主帅,领本部定襄军、方怀义的敢死军及罗坤的辎重军共计四万余兵马攻入宁州庆阳郡!
安阳则领玄甲军与一千虎贲重骑坐镇武岭郡。
燕国兴兵,天下再次震动。
燕国兴兵天下诸侯如何想法不知道,但穆国占据中州商南、洛西两郡,统辖六万大军的申不余却是如坐针毡。
申不余很清楚,刘寄裕攻洛西,这是要彻底截断他六万大军的后路!
还有一个安阳亲自领兵在武岭坐镇,就是为了随时支援各路战场,防范穆国出兵救援!
申不余几乎没有思考,便一面上书元昭义,一面令商南的兵马退守洛西郡。
六万兵马集中在一起,他还有一搏,若是分散在两郡之地,被燕军各个击破,他必败无疑!
若申不余如坐针毡的话,宁州的元昭义则是慌乱不已,破口大骂。
因剑州宋明义弑兄杀侄,宋国大乱,元昭义便派遣了十万兵马,并邀剑州的张卢共击宋国,想以雷霆之势快速攻灭宋国...
却不成想,宋国虽然大乱,但宋明义此人居然一年镇压国内叛乱,一面领兵十万防御,能暂时挡住他的进攻!
好在只是勉强扛住,但仍旧在节节败退,本来再给他三个月,他便可一举覆灭宋国!
好死不死,这个时候燕国出兵攻伐他!
燕国的骤然进攻,彻底打乱了他的谋划,也在他如今兵马有些匮乏的时机进攻,无疑是在他七寸之处捅了一刀。
想吃掉他在中州两郡的六万兵马也就罢了,燕军攻入庆阳的大军明显就是打算拖住他增兵救援申不余。
万般无奈,在穆国左相袁弘的劝说下,元昭义连忙下令,占据中州两郡的兵力收缩,由麾下大将申不余率领六万放弃两郡之地,全力向宁州撤兵。
同时,元昭义只能再增兵五万,越过彭阳郡,沿江入洛西郡,驰援申不余。
...
“想撤回宁州?呵呵,朕点头了吗?”
申不余的六万大军态势再明显不过,安阳收到刘寄裕的战报后,冷笑一声,“诏令:刘寄裕、高敬瑭不必管其他,大军咬住申不余即可!”
一旁随军的庞元微微一惊,他听出了安阳的用意,“陛下是要以六万穆军为饵,在洛西重创穆军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