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雾雨长安 > 第11章 皇粮国税

雾雨长安 第11章 皇粮国税

作者:修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5 17:37:56

大周朝建立七十余年来,农税几经变革。在国朝建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罹难,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十室九空,又遇北方狄族入侵,国家形势岌岌可危。时太祖在位,收拢流民,分地授田,但因经济凋敝、生产力低下,为保证军需及各州府供应,将地租提升至六成,并严格粮食配给,农民余下粮食每人每日定量分配基本口粮,余下部分必须上报官府,并由官府统一低价收够以支援军需,若遇隐瞒余粮不报、少报或者不买着,将被关进郡府大牢并罚处劳役,至此军需及各郡府得以所需,经十四年,北狄战败退回草原,东夷被赶出关外,南蛮俯首,国家逐渐安定。一方面随着粮食定量分配政策的实施,人口大幅增长,国家实力稳步提升,毕竟粮食只按人头分配,小孩子吃得少,老百姓可多留些粮食,也喜得多子多福,虽然仍旧贫困,却也知足;另一方面多年的战争,在这个以军功授田、授爵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土地的拥有者——地主,而且爵位越高,一定程度上占有田亩就越多。与此同时,一些古老世家、富户在这逐渐安定、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也开始露出了他们对土地和财富的野心、獠牙,纵使有国朝金科玉律的管束,但是仍旧不知不觉间一点一滴地集中在这些组织或者个人手里。

随着四夷臣服,社会逐渐安定,大周对外战争也开始停下脚步,国家逐渐呈现出一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图景,但睿智的太祖皇帝力排众议建设九边重镇,驻兵屯田,厉兵秣马,大有席卷草原,并吞西域之势,促使大周国尚武之风不绝。然国家要治理,文官必不可少,在这个识字率极为低下的皇朝,太祖皇帝大办官学,兴科举,免赋税徭役,促使读书人地位进一步提高,如通过县、府试便是“童生”,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并获得挂名于官学(府学、州学、县学)的资格,被称为“生员”,我们俗称“秀才”,有秀才称号便有了“功名”,有功名就等于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若是通过由朝廷委派翰林、内阁学士前往各地主持,各地布政使衙门抽调官员具体负责的乡试,但凡榜上有名,则被称为“举人”,举人则一方面可以免除全家丁役,包括土地税,即皇粮国税,如此一来便会有百姓或乡绅主动将土地投效到举人名下,从而获得免税权,于是举人一跃便可成为地主,促使土地进一步向权贵集中;另一方面便是可以入士做官,因为考中举人之后便等于拥有了做官的权力,虽然只是候补官员,但运气好点还是能够外放个七品知县,即便运气差点也能混个县丞、主簿等佐贰官,纵使如此身份地位也大为不同,毕竟已经等于成为了统治阶层。因此就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流言,终于在二十多年后,学堂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读书人蔚然成风,一批批文官陆续走上政治舞台,掌握权力,使用权利,享用权利,开始了他们光鲜又晦暗的职业生涯。

这一切似乎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直到高祖二十一年发生了变化,远离京城的丰州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抗税纳捐的事件,税吏被杀死,县府知县、县尉被愤怒的乡民活埋,最后愈演愈烈,逐渐转变为一次起义事件,朝廷最终派重兵镇压,带头的一众乡民被押至长安斩首示众,其余从众被就地格杀,至此其余各地发生的抗税纳捐事件也逐渐偃旗息鼓。在当日押赴刑场之前,在一番审问之后,高祖一夜未眠,随后招宰相及六部主官于太和殿议事三日之后,开始推行两税法,取消其他各捐杂税,同时在各部州设立刺史,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系,并以“奉诏六条察州”之规定,整饬吏治,维护皇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两税法,即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杂役,只保留户税和地税;其次“量出制入”,由中央预算开支已确定赋税总额,并根据太祖十四年征收标准分摊于各地、各州,进行征收赋税。其中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户等划分,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再次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太祖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再次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 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因此称为两税法,其夏税主要有丝、绵、丝织品、大小麦、钱币等,秋税征收稻、粟、豆类、草等;最后,没有固定住所的商人所在州县依据其收入征三十分之一的税。此时,两税法的实施,把征税原则由按人丁转为按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至此高宗十二年,两税法已实施近二十年,朝堂虽有几次大的争论,但仍旧实行下来。

明日就是纳秋税的日子,安子言虽是秀才,可以免掉部分地丁钱粮和差赋徭役,但这夏秋两税还是得按时缴纳,好在此事有刘伯常年操持,倒也安稳。只是今日遇见刘伯说要支取些银钱,子言甚是不解,问其缘由,不外如是呀。听刘伯讲来,这些银钱是明日俸给税吏们的茶钱,请他们高抬贵手,勿使好粮变劣粮,一等划普通,干净粮成“升溢粮”,我们纳粮不少,权当花些银子买个放心也值了;而那些贫苦百姓,有地的还可以维持,最苦的是那些失地的,所谓产去税存,官府又征缴其他杂税,当真苦不堪言,只有逃亡。听完之后,子言不禁长叹,原来在这收缴纳税的档口儿,税吏们还能如此谋取私利,这要置国法于何地呀!

“言哥儿,你可不要冲动呀!这种事情,古今皆是如此,我们损失点儿银子不算什么,你可切莫认真,俗话说民不与官斗,纵使你有几个攀得上的亲戚、朋友,好歹是县官不如现管,况且来往具是人情,迟早要还的,何必为了些许小事,有损自己门面!”,刘伯看着子言那义愤填膺的样子,关切地开解道。

“子言呀,你刘伯说的是,你且听此一言,这世道本就如此,千万莫往心里去!”安母走过来,殷切说道,随后将几两银子递到刘伯手里。

听到母亲也如此说,向来孝顺的子言顿时哑口无言,只是心中依旧意难平,要知道这几两银子可是自己好久的生活费,何况贫苦人家呢?!

喜欢雾雨长安请大家收藏:(ixmao)雾雨长安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