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仓里,机器一经开动,众人便都清楚了这设备的用法。
手摇似的供能方式,在上头将原本已经从水稻株上取下来并经晾晒挑拣的稻谷倒入。
随后通过反复地碾,稻壳灰脱落后自然就剩下了糙米。
因为知道这工具确实麻烦,王正余便额外多给了两台设备。
郭凡、何凌和文永珊各自取了一台设备,张梓枫则负责给他们加稻谷。
四人各自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面前许多麻袋的稻谷开始了枯燥且复杂的工作。
何凌刚开始还想让文永珊不用那么认真,稍微放松一点的,他们倒也没有到那么迫切的程度。
再说到节目最后放送,能留下多长时间的画面都说不定呢,没必要一直紧绷着神经。
但他都还没开始说话,就看到文永珊干脆将头发扎了起来,随后一声不吭地就开始认真干起活来了。
“这些不是今天都要全部做完的,大家稍微放松一点。”何凌赶紧说道。
自己一点没有松懈干活的同时也在引导众人,“早上也没怎么聊天,我们继续聊天吧。”
相对于倪呢很自然地就能融入到气氛里,文永珊多数时间都在听大家说话,然后偶尔抛出自己的观点。
这在日常生活中当然是没问题的,不过在综艺里相对就有一点不合适了。
因为没有表达的**,就不会有所谓的节目效果。
这要放在更古早的综艺拍摄现场,说不定就会有脾气暴躁的导演开始吐槽。
“这是哪家公司派来的艺人啊,一点效果都不会做,来拍什么综艺,这不是影响节目效果呢嘛。”
不过放到现在,剪辑方便了许多,大家也就稍微宽松一点了。
就算有艺人全程效果都没有,那无非就是只给他留极少的画面,证明他确实来过,其他的就不用再多想了。
一期综艺顶天一个半小时,观众们也不希望一直看一个人在那里面无表情地坐着吧。
何凌其实也是可以这么做的,不过他性格就不是能这么做的人。
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能够共情,一个人从香江来到这里,而且还是第一次参与综艺,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那就由他来找话题吧。
何凌边干着活,边继续着关于电影的话题,他问郭凡道:
“郭导,刚开始永珊这个角色你面试了很多艺人吧,最后是怎么确定下来一定非她不可的?”
因为是涉及到自己的话题,文永珊虽然内心有所猜测,不过郭凡一直也没对外说过,她也十分好奇地抬头望去。
正在跟机器抗争的郭凡,对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从来都没有意外过。
甚至当初记者会的时候他都准备好说答案了,只是他们居然都没有问。
只是问文永珊能不能适应这个角色,会不会对内地的拍摄流程不太适应。
真是连怎么问问题都不知道。
郭凡思绪百转,忍不住笑道:“可能一眼就确定了吧。”
“她那天来面试的时候穿着的衣服包括妆容,就是角色的那种感觉。”
“我乍一看,还以为是角色从剧本里走出来了。”
“加上演技这方面也过关,这个角色自然就非她莫属了。”
“谢谢郭导。”
当面被这么夸奖,说不高兴也是假的。文永珊很快也解释道:“其实当初也犹豫了一下,不过我很喜欢这个剧本,所以就这样了。”
话题就这样打开了,见文永珊开始分享之前的故事,何凌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在话题停歇的时候附和着说上几句,这倒让这边的交流也显得多少有了些意思。
而另一边,节目组从村里请来指导的村民还没到,迫不及待开始尝试的众人在第一步就陷入了困境。
“这泥浆是要怎么拌的来着,比例要是有偏差的话会有影响吗?”
几人面面相觑着,从彼此脸上看出了迷茫。
别说顾言了,嘉宾里年纪最大的郭凡都没亲自做过柴火灶,又怎么会知道具体比例如何。
彭昱航下意识看向黄石,“师父,你知道怎么做吗?”
“那当然了。”
黄石信心满满地开始教导,但开局一个三灰一砂的口误便让他在众人眼中一下失去了信任度。
最后,顾言决定打开万能的千度……搜索引擎。
“我虽然没做过,不过理论知识还是很充足的好吧,不吃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刚才就是一个小小的失误。”
黄石此刻还在争取着几人的认可,时不时还上去扒拉着几下灰浆。
刚开始跟王正余说的让他们单独干活绝不参与的承诺早就抛之于脑后了。
杜姜和顾言则从灰浆的做法,土灶的搭建流程,没过多久就搜索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他们在考虑搭建一个迷你的房子。
是的,没错,一栋完整的,大概六十多厘米高的房子。
里头按照布局连卫生间什么地都划分好,最后留一面可以从侧面看到内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