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
午后~
Hanover Street-346号,Cantina Italiana餐厅内。
Cantina Italiana,是一家创立于1913年的意大利餐厅,它直至现在依然坚持提供最正宗最传统的意大利美食。
无论是披萨、海鲜,还是传统意大利面和甜品,都能让食客们享受到浓厚的意大利文化和风情。
餐厅内,因为已经过了午餐时间,仅有四位食客坐在一张靠窗的圆桌旁。
大卫和未婚妻莉莉丝,导师巴特莱教授,以及中途赶来的“不速之客”谢丽尔,正是这四名仅剩的食客。
大卫拿起擦干净了嘴角的奶酪,扫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导师巴特莱教授,看向坐在右手边“贵客”谢丽尔,问道。
“着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书,你们看过?”
“没有。”
大卫的右手边,老摩根的长女,摩根家族的“长公主”谢丽尔,被这个问题勾起了兴趣,端着果汁眨眨眼,摇头道。
“嗯,好吧!”大卫笑眯眯的挑了挑眉毛,龇牙一笑,看向坐在左手边的自己的未婚妻莉莉丝,见她也很配合摇摇头,道。
“你们不知道劳伦斯·彼得的名字,其实也很正常。”
“因为在他出版《彼得原理》一书之前,他还只是博学多才的教育哲学博士。”
“《彼得原理》出版后,他在书中创设的一门全新管理学子学科--层级组织学,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追捧和共鸣,直接让该书在非小说类排行榜的第一名,持续榜首20周之久。”
“层级组织(hierarchy)一词,起初是用于形容教会的阶级制度,现在其意义已经延伸,包括任何具有等级制度的组织。”
“层级组织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现在也被称作梯子定律。”
“有人说,它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
“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德原理的控制。。”
“彼得博士在书中指出,在任何一个采用层级管理制度的组织中,其内部人员要想获得晋升的最低条件,是在现职位上胜任或基本胜任,而那些不称职的人则永远不会得到晋升。”
“所以组织中晋升的一般规律是,只要胜任,或迟或早都会晋升;如果他在上一层级的工作中依然能够胜任,那么他还会晋升;一旦他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他的晋升过程就会自动终止。”
“那对于可以胜任和无法胜任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又为何会普遍出现晋升极限的问题?”
“彼得博士在书中,列举了一些格言与诗句对此加以说明。”
“比如,英国诗人波普(A.Pope)在长诗《论人》有这么一句诗~”
“会怎样呢?他想越飞越高,但无力达到真正的完善。”
“这句诗很好地描述了身处层级组织内部人们的心态,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胜任的职位不满意,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需要进一步的挑战,总想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人们才会通过不断的努力证明自己向上爬,直到自己的位置上升到理论上的晋升极限为止。。”
大卫说着,把目光移向了“长公主”谢丽尔,看着她似笑非笑的漂亮脸蛋,耸耸肩道。
“在我们所知的人性中,有一个悖论~”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可以称之为人的自由或可能性,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同时,人在觉得自己处处受到限制与束缚,认为自己不自由的时候,也会心中产生自己是渺小的感觉。。”
“人,就是一个自由与不自由,自知与不自知,自信与不自信的矛盾结合体。”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有些人能够通过自省或他人的提醒,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另一些人则不能。。”
“比如那些已经身处高位,却不愿承认自己无法胜任的人,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能够做到主动退位让贤,把位置让给更能胜任的人。。”
“在剩下的那些人当中,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提拔一名或多名能力出众的手下,让他们代替自己履行职责,顺便把他们立下的功劳和做出的成绩,当作自己继续向上层晋升的资本。。”
“而在最后剩下的人们,基本上都会选择提拔能力不如自己的手下,让他们成为自己在组织层级内部的权力触手,逐渐封闭住下层通往上层的晋升通道。。”
“这就是你刚才说的。。它与《帕金森定律》存在着的紧密联系?”谢丽尔表情略显怪异的轻笑反问道。
“没错!”大卫重新拿起餐具,喝了一口非常美味的意式海鲜汤,点头道。
“难怪在你们参加会议后,我接到了很多向我抱怨的电话了。。”谢丽尔转头看向巴特莱教授,眸光闪动,笑意更浓的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