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灵异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13章 ,清理硕鼠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13章 ,清理硕鼠

作者:小兵王2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08 23:05:36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3月 9日。

京城郊外,水湾庄被一层淡淡的晨雾所笼罩。初春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几场春雨过后,湿润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被冰雪禁锢了几个月的北方大地,终于开始泛出了点点绿意。雪水和雨水汇聚在一起,欢快地流淌着,灌满了大大小小的河流,那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人,对干旱了几年的北方来说,几年雨水并不算丰富,只能算是正常,但即便是正常雨水已经让农户喜出望外了。

水湾庄的村民们,早早地就忙碌了起来,带着农具在自家的土地上耕作。

李二狗扛着崭新的铁犁,来到一块已经冒出绿草田地旁激动道:“这就是咱家的地地,有了这块地咱们以后都能吃饱饭。”

他家以前是有8亩土地的,他父亲即便是全家要饿死都没有卖出这八亩土地,后面他真饿死了,但在临死之前还压他保证要保住这些土地,但他终究还是没有保障,而现在他手中有30亩土地,他发誓谁也不能夺走这些土地。

他的妻子翠娘笑道:“俺们好好干!”

李二狗把犁头深深地插入泥土中,用力地拉了起来。随着犁头的翻动,黑色的泥土被翻了起来,散发出阵阵清香。翠娘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犁把,确保犁头能够沿着直线前进。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不一会儿,就耕好了一大片地。

虽然农耕是一项极其劳累的工作,但李二狗和翠娘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饱受了朝廷的苛捐杂税之苦,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每到收成的季节,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府,地主收走了,剩下的根本不够一家人吃。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去借高利贷,结果却陷入了更深的债务陷阱,夫妻俩被税收和高利贷折磨的麻木不堪,他们的父母更是直接饿死。

然而,自从新朝建立以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主全家被发配到辽东了,他们的高利贷被烧了。

新朝的官府不仅给他们分了土地,还发给他们种子和农具,并且承诺只收取三成税,一亩地收他们三斗粮,他们家30亩地收九石粮食,没有杂税,没有摊派,辽饷,剿饷,什么饷通通都没了,人头税也没了,徭役也没有了。

三十亩地余下的二十多石都归他们自己的,剩下的时间婆娘织点布,他再打点短工,努力干一年,全家不但能吃饱饭,还能结余几石粮食,攒个两年他再买头耕牛,再买两头小猪,那就是地主家的日子,所以小夫妻俩是充满了干劲,半天时间就跟出一亩多的田地。

“二狗哥!”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田边传来。二狗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腰,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春生正迈着大步朝他们走来。

二狗看着来人,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原来是春生啊,你不忙着耕地,咋跑到这儿来了?”

春生走到近前,微微喘着气。与穿着破破烂烂、衣服上补丁摞补丁的二狗相比,春生身着一套当下京城流行的大同服,那崭新的布料,全身上下没有一个补丁,显得格外精神。

二狗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春生的衣服上,眼中闪过一丝羡慕。春生可真是运气好,之前被朝廷抓了壮丁,大家都以为他这一去肯定是凶多吉少,会死在战场上。

可谁能想到,春生居然遇到了菩萨一般的大同军。春生回忆起那段经历,眼中满是感慨:“俺被大同军抓了之后,他们不但没杀俺,还给俺们每人发了一套全新的衣服和鞋子,放俺们走的时候,还塞给俺一两银子当路费呢!”这段经历让村里的所有人都羡慕不已。

春生定了定神,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俺来找你,是想叫上大家一起去村长家,让他把耕牛交出来给大伙用。那些牛又不是他花钱买的,是朝廷给咱村的,凭啥他一个人霸占着?”

说起村里的耕牛,这可是大家的一块心病。大同社为了帮助村民们更好地耕种,不仅给每家每户分发了新的农具,还专门从草原上购买了大量的耕牛,每个村都分到了三头。可水湾村的村长龙二,却干出了让人不齿的事。

龙二原本就是村里的地痞无赖,平日里游手好闲,专爱惹是生非。自从大同军来到村子,他见风使舵,第一个跳出来教训地主,成了所谓的积极分子,后来竟然当上了村长。可这一当上村长,他的本性就暴露无遗。他先是霸占了地主原本的屋子,分地的时候给自己挑的全是上等的好地。现在,连村里的三头耕牛也被他据为己有。

他每天只让耕牛给自己家耕地,等自家的地耕完了,就借口耕牛太劳累了,不允许其他农户使用。

要是有农户想用耕牛,他就狮子大开口,用一天要收 5斤粮食和 10斤青草。这么高的价格,对于本就不富裕的村民们来说,哪里用得起啊。好在今年大同社给大家发了新的农具,村民们也习惯了用人力耕地,价格高不用就是了。

春生越说越气愤,脸涨得通红:“二狗哥,你想想,要是咱就这么忍气吞声,那龙二这王八蛋肯定会得寸进尺。他以前就是个无赖,现在更是嚣张跋扈,再这样下去,他不就成了咱水湾村的新地主,咱以后都得被他压迫!”

二狗听了春生的话,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算了吧,反正这么多年来俺们都是靠人力耕地,不用耕牛也累不死人。”

春生听了二狗的话,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提高了音量:“二狗哥,你咋能这么想呢?龙二就是看准了咱不敢反抗,才这么肆无忌惮。当初大同军来村里的时候,你和大伙一个个吓得跟鹌鹑似的,都不敢对地主动手。反倒是龙二那家伙,见风使舵,趁机捞好处。现在他都骑到咱头上来了,咱要是再不管,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二狗被春生说得低下了头,沉默不语,但他却不愿意和春生去。

春生在村里转了一圈,扯着嗓子把自己的想法跟乡亲们说了个遍,可愿意跟着他去龙二家讨说法的,全村拢共就两个人。

大家都怕龙二,毕竟他现在是大同军任命的村长,在村里那就是土皇帝,谁都不敢轻易招惹。

春生心里又气又急,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带着这两个愿意撑腰的人到了龙二家。到了门口,春生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大喊:“龙二,你给我出来!”那声音,震得龙二家的窗户都嗡嗡响。

龙二慢悠悠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双手抱在胸前,嘴角挂着一丝不屑的笑,阴阳怪气地说:“哟,春生啊,找俺啥事啊?”

春生眼睛瞪得像铜铃,手指着牛棚里的耕牛,气得声音都发抖:“这耕牛是朝廷分给咱村的,大家都有份,你凭啥自己霸占着,不让别人用?”

龙二冷笑一声,双手叉腰,扯着脖子大声说道:“就凭俺是大同军任命的村长!当初要不是俺第一个站出来指认地主,大家能有现在这好日子?俺跟大同军那可是自己人,用用耕牛咋了?你们倒好,要是把牛累死了,你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到时候把你卖了也赔不起这头牛。”

春生一听,肺都要气炸了,跺着脚骂道:“放屁!你以为就你见过大同军啊?俺还见过大同军的连长呢!连长说了,大同军是咱百姓的军队,耕牛是给大家用的,不是你一个人的!你要是不把耕牛交出来,俺就去京城告你,看看大同军是不是真说了,耕牛只让你一个人用!”

龙二的脸瞬间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之所以讨厌春生,就是因为春生老是想挑战自己在水湾村的权威。

他恶狠狠地说:“给你脸了是吧,去了趟京城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还敢威胁俺?今天不教训教训你,你都不知道这水湾村是谁说了算!”说完,龙二把手一挥,几个他的亲戚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把春生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两个跟着春生一起来的人,一看这阵仗,吓得脸都白了,腿肚子直打哆嗦,趁乱撒腿就跑。

春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龙二的人给团团围住了。紧接着,拳头和脚像雨点一样落在春生身上,春生只能抱着头在地上哀嚎。

龙二一边看着手下人动手,一边恶狠狠地说:“让你再嘴硬,让你再敢跟俺作对!”打了好一会儿,龙二觉得差不多了,怕闹出人命,这才喊了停。

龙二喘着粗气,走到春生身边,一脚把他踹翻在地,然后扒下春生身上的大同服,自己穿上,还得意地在原地转了两圈,说:“这衣服啊,就得俺这样的人穿,穿你身上简直就是浪费。”

龙二又恶狠狠地瞪着周围围上来的村民,大声吼道:“都给俺看好了,这就是反抗俺的下场!都还杵在这儿干啥,是不是也想挨揍?”村民们吓得赶紧低下头,四散跑开了。

龙二以为这一顿毒打能把春生和村民们都镇住,可他万万没想到,春生是个硬骨头。当天晚上,春生忍着浑身的伤痛,一瘸一拐地往京城赶。一路上,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讨回公道。

到了京城,春生直奔顺天府衙,使劲儿敲响了鸣冤鼓。

顺天府尹傅山听到鼓声,立刻让人把春生带了进来。春生见到傅山,扑通一声跪下,眼泪止不住地流,把龙二在水湾村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傅山听完,眉头皱得紧紧的,神情十分凝重。他先让人把春生安顿好,然后立刻派人去水湾村把龙二抓了起来。

龙二做的事情根本不避人,傅山派人到村里一调查,随便问了几个村民,龙二的恶行就被证实得清清楚楚,傅山当即判龙二流放辽东屯垦。

但即便是审判了龙二,傅山还是担忧顺天府有更多的龙二,于是他又派人到顺天府的其他村庄收集信息。

这一查,可不得了,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那些大同社任命的村长,大部分都没学到什么农耕技术,倒是把地主作威作福的派头学得十足。像龙二这样霸占耕牛的不在少数,还有的村子大同社发了抽水机,也被这些人据为己有,其他村民想要用抽水机就要交钱交粮食。

大同社的好政策到了他们手里,根本执行不下去,有的虽然让村里人一起用,但也是百般刁难;有的干脆就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傅山看着手里的调查结果,眉头紧锁,直隶比不得山西行省,在山西行省,他们有大同社员,抗旱会员,他们也在当地发展了一年多,有上千读书人成为大同社员,当地的农户更是大部分都加入了抗旱会,所以像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是没有发生,但出现的很少,在他们大同社的控制范围内。

但在顺天府,差不多有四分之一像龙二这样的人,这种情况说是硕鼠遍地也不为过,大同社的资源本就不多,还被这些硕鼠贪掉,影响农业生产。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要组建顺天府的抗旱会,才能最大程度地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但他手中根本没这么多人才,也很难把抗旱会铺满整个顺天府的农村,他只能把顺天府农村的实际需求、存在的问题等,一一写成奏章,希望能得到徐晨的支持和指示。

几天后,傅山的奏章送到了徐晨手中。徐晨在元府中仔细阅读着奏章,他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即派人去召常五和李文兵几人来到府商议对策。

不一会儿,常五和李文兵陆续来到了首府。他们行礼之后,徐晨将傅山的奏章递给他们,说道:“你们先看看这份奏章,了解一下北方农村的情况。”二人接过奏章,认真地阅读起来。常五和李文兵的脸色也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变得凝重。

待两人看完之后,徐晨看着常五说道:“不能让北方农村继续这样失控下去了。要加快抗旱会在北方四省的发展,全面开展抗旱和恢复生产的工作。常五,你去关中征召优秀的抗旱会员来中原。要保证每个村都有抗旱会成员,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村民开展抗旱工作。”

常五皱起了眉头,面露难色地说道:“整个北方的村落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哪怕把关中的抗旱会员全部调过来填进去,也远远不够啊。”

哪怕是关中,也极其缺乏抗旱会的成员,尤其是那些上可以修水渠,水坝,下能种地增产丰收的抗旱会优秀成员,即便是关中都是比较稀缺的。

以前这些人会优先吸纳进都督府当真,成为官员,关中上百县城,有三分之一的县令都是抗旱会成员出生,成为都督府官吏的更占了四分之一,抗旱会可以说成了都督府的人才库。

尤其是这一次大同社攻占北方之后,刘永征调了更多优秀的抗旱会员进入中原为官为吏,此时徐晨想要让抗旱会员遍布整个中原,常五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徐晨想了想道:“加大对讲习所的投入,对抗旱会成员的培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不需要培养什么天纵奇才,只是培养一些优秀的农夫,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卫生知识就行。

你要把抗旱会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总结成册,弄个抗会员速成手册。让抗旱会成员看着这书籍,清楚到了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一来,成批量的培养出抗旱会员,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让抗旱工作有序开展。”

常五听了徐晨的话道:“某知道怎么做了。我这就去关中,挑选优秀的会员,同时组织人员编写经验手册,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

接着,徐晨又将目光转向李文兵,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们一下攻占了四个行省,在发展的过程中。

你们督察院准备好一批精兵强将,等春耕结束之后,分别在山西行省、河南行省、山东行省、直隶行省,把这群硕鼠一个个抓起来。然后再把我们可靠的人安插在农村担任相应职务,确保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徐晨顿了顿,又着重强调道:“尤其是山东行省和直隶行省,这两个行省是我们势力的薄弱地带,不管是大同社员,还是抗旱会员都比较少,那里的硕鼠肯定更多。”

李文兵挺直了身子,坚定地说道:“放心,我们督察院一定会全力以赴,彻查各地的不良分子,保证北方农村的社会秩序和生产恢复工作顺利进行。”

以后还是以小见大,多写写封建的剧情。

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6_176956/c467930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