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灵异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42章 关中军屯与五年平辽带来的躁动

在炎炎烈日之下,广袤的关中大地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贺函带着一众农夫正在田间忙碌地收割粮食,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边总督杨鹤在随从的簇拥下,缓缓来到这片田地。眼前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只见田地里堆着高高的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些作物个头硕大,比起普通的五谷要大出好几倍。

杨鹤饶有兴致地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这些作物,而后又看着这片略显荒芜,眼中满是惊喜:“这就是你们重民社开拓出来的荒地?”

刘南卿站在一旁,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恭敬地回答道:“正是。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土地。但经过我们众民社半年的不懈努力,日夜开垦,如今已经有三千二百亩田地。今年夏收,预计可收获百万斤粮食。都堂,关中像这样的荒地何止百万亩。倘若能由朝廷出面组织流民开荒,那整个关中的流民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啊。”

这片荒地是众民社初到西安府时购置的。大明从法律层面讲,开荒本不需要花钱。当年朱元璋为鼓励垦荒,对这类事情极为支持,还专门制定了法律。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就下诏令,新垦的土地,不论面积多少,一律不起征赋税。

洪武15年,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北方新开垦的土地永远不征赋税,为的就是鼓励百姓多开荒。这本是一项利民的好政策,可惜由于明朝财政状况常年窘迫,如同“叫花子”一般,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并未能全面落实。

不过,对于那些惯会钻空子的士绅来说,即便只是减免几亩土地的税赋,他们也能巧妙地钻空子,最终让自己所有土地的税赋都得以减免。按理来说有这种不征税的土地摆在眼前,他们怎会轻易放过?

然而,现实却令人无奈。整个关中地区依旧存在着大量的荒地,却鲜有人愿意前来开垦。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那些士绅老爷们来说,辛苦开荒哪有兼并土地来得轻松快捷。在他们眼中,朱元璋所给予的“永不起科”那点小恩小惠,根本不值得一提,甚至还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轻视。

所以刘南卿他们刚从米脂来到长安城时,就惊愕地发现,距离西安城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居然还有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而在他们一路赶来的途中,所见到的荒地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土地若能开垦出来,安置流民简直绰绰有余。

杨鹤听着刘南卿的讲述,不住地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好,本官果然没看错你们这些后辈。有如此实干的才能,日后你们必定会成为我大明的顶梁柱。”

这时,贺函看到杨鹤等人走来,赶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快步上前行礼:“总督大人!”

“快快请起!”杨鹤看着眼前皮肤黝黑、如同老农一般的贺函,心中既心疼又欣慰。在他看来,大明能有这样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的实干青年,这天下终究还是有希望的。

杨鹤看向田间忙碌的众人,又看看眼前堆积如山的粮食,问道:“现在才六月份,你们就进行夏收了,难道这新作物也能种两季?”

贺函点点头,神色认真地说:“可以的,督堂。只是这样连续种植会比较伤地力。但如今关中干旱形势如此危急,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能多收获一斤粮食,关中的灾民就可能少饿死一个人啊。”

“好好好!”杨鹤连声称好,这种作物不但抗旱高产,居然还能种两季,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他兴奋地搓了搓手,目光坚定地看着贺函说:“本官有意任命你为屯垦大使,在整个关中大力推广这三种抗旱作物,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屯垦荒地行动。眼前这三千亩远远不够,整个关中需要三十万乃至三百万亩这样的土地啊。”

贺函听闻,脸色微微一难,无奈地说道:“总督,其实我等来到关中后,就曾向那些大族推广过这三种作物。可他们根本不愿意种植,对我们的提议置若罔闻。”

杨鹤顿时脸色一沉,眼中满是厌恶之色。他太清楚这些大族内心的盘算,这三种作物既高产又抗旱,在赈灾方面堪称神器,但对于大族们疯狂兼并土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他们自然不愿意推广这三种作物,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贺函接着说道:“眼见夏收将近,时常有人到我们的屯垦地搞破坏,试图毁坏粮食。后来我组织人手日夜巡夜,抓到了好几次。我们狠狠教训了他们一顿,这种破坏行为才稍有减少。

但他们又想出了另一个法子,引诱大量的流民进入屯垦地。就这段时间,我已经抓到了五百多个流民。对于这些一无所有的人,我们抓也不是,放也不是,实在是棘手啊。如今我们还能勉强看住这一处,但要是大规模开展屯垦,我等重民社社员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分身乏术啊。”

杨鹤听后,不禁怒从中来道:“这些大族到底想做什么?关中可是他们的老家,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胡作非为会让整个关中陷入大乱吗?”

其实也难怪杨鹤如此恼火,他如今统领着三边十几万大军,却一直不敢对大同贼寇轻易动手,就是因为担心关中的干旱会让流民彻底沦为叛军,从而导致整个关中地区陷入动荡。可这些大族倒好,不但不帮忙解决问题,反而在背后捣乱,巴不得关中乱得更厉害。

不过,杨鹤从这片新开垦的土地上,看到了彻底解决流民问题的希望,实在不愿意就此放弃。沉思片刻后,杨鹤目光坚定地看着贺函说:“本官会全力支持你们屯垦。本官这就上报朝廷,把你们收编为军屯。”而后,他微微迟疑了一下,接着说道:“贤侄若不介意的话,本官向天子举荐你为屯垦千户。”

在大明,千户算是中级军官,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步登天的好事。但贺函已经是举人出身,只要再进一步考取进士,就能成为大明真正的统治阶层——文官。此时转任武职,对贺函的仕途的确会有一定影响。

贺函却毫不犹豫地笑道:“督堂,只要对大明有利,某又怎会在乎这区区前途。一切以大明的安稳和百姓的福祉为重!”

“好好好!”杨鹤满意地连拍贺函的肩膀,对他的欣赏又多了几分。在这艰难的时刻,能有这样深明大义的青年挺身而出,杨鹤仿佛看到了关中乃至整个大明未来的希望。

巡视完屯垦区域之后,杨鹤带着刘南卿,一路风尘仆仆地向北进发,最终抵达了鄜州。一路上,黄土漫天,官道两旁的村落尽显破败之象,很多村落甚至看不到一个人影,田间的麦苗也无人打理,这让杨鹤心中忧虑更甚。

杨鹤身为三边总督,虽然暂时没有对大同社采取军事行动,但也并非毫无作为。大同社在当地势力渐长,其种种举动让杨鹤不敢掉以轻心。深思熟虑之后,他从固原紧急调了两营兵马,分别部署在牛武镇和富县。这两营兵马的将领,皆是固原的将门之后。一位是游击将军李英,此人作战勇猛,但脾气有些暴躁;另一位则是参将马俊豪,为人精明,只是言语间时常带着几分傲气。

马俊豪得知三边总督杨鹤前来视察军情,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带领一众亲兵出城迎接。见到杨鹤后,他恭敬地行礼道:“总督大人一路辛劳,末将在此恭迎大人多时了。”

杨鹤微微点头,回礼后,与他简单地寒暄了几句,询问了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日常防务情况。

随后,众人一同来到大营。营帐内,气氛略显严肃。杨鹤坐在主位上,目光凝重,看向马俊豪严肃地问道:“大同社最近的动向究竟如何?他们可有想进攻关中的意图?”这是他一直以来最为担心的事情。如今关中地区流民遍野,局势本就动荡不安,若是大同社再趁机杀进关中,那局面必将失控,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马俊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略带轻蔑的笑容,自信地说道:“总督大人放心,那些贼寇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行事毫无章法。他们丝毫不阻止流民入境,反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安置这些流民。您想啊,就他们那点家底,折腾完这些,哪里还有精力来对外作战?依末将看,他们短期内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杨鹤听后,微微松了一口气,但神色依旧凝重,语气严肃地说道:“话虽如此,但流民入境只会壮大大同社的势力。将军身处边境,应当想办法阻挡那些流民继续涌入延安府。这是关乎关中安危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马俊豪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无奈与不满,他抱拳说道:“总督大人,您说得倒是轻巧。某要是派兵阻止他们入境,那这些流民该如何安置?大人您能拿出银子来赈济他们吗?如今这世道,到处都是流民,朝廷拨下来的那点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末将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说完,他又忍不住抱怨起来:“您再看看人家袁都师,一开口就是 5年平辽,把陛下哄得开开心心的。据说人家离京师时,带的饷银足足有 150万两。再看看咱们,处处捉襟见肘,这仗还怎么打?”

说着,他看向杨鹤的眼神中,隐隐带着几分嘲讽,仿佛在说,您做了一辈子大员,怎么连袁崇焕这个年轻人都比不上,小皇帝这么好哄的一个人,就他去京城最起码也能骗个200万两银子出来,这么好的机会都给浪费了。

这可是死一位皇帝才有的机会,骗完这次之后,小皇帝也该清醒了,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怎么就这样浪费了,想的他都恼火。

是的,历史还是沿着它原本的道路继续前进,今年4月份,崇祯召袁崇焕平台对奏,袁崇焕也和历史一样大,说出了那句大名鼎鼎的5年平辽,崇祯大喜,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都师蓟辽。

这也引起了整个大明官场的哗然,无数人后悔懊恼,他们知道小皇帝没有经验,却没想到这么好骗,就是辽东现在的局势,天子居然相信袁崇焕5年能平定辽东,说句大话就能升官发财,这还有天理吗?

尤其是像马俊豪这样的将门,内心真是羡慕妒忌恨外懊恼,辽镇本就肥,现在更是要肥的流油了。

于是这些将门看到三边总督杨鹤的眼神就更不满了。

杨鹤自然也能明白马俊豪内心的想法,但他却无言以对,袁崇焕什么底细他能不清楚,这就是东林党想办法推出来的政治明星,用来哄骗当今天子的,5年平辽他也敢讲,就5年的时间能稳定辽东的局势,都算袁崇焕厉害。

袁崇焕是什么底细,除了满心期待平辽的崇祯皇帝不清楚,朝堂上稍有见识的官员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当年袁崇焕督师辽东时,实则并无什么特别出色的战绩。所谓名震一时的宁远大捷,不过是大明朝廷为了提振士气而推出的一块“遮羞布”罢了,这也是他后面很快被天启皇帝罢免的原因,袁崇焕如果真能打,哪怕是为了自家的江山,天启皇帝也不可能罢免他。

说是凭借火炮击伤了努尔哈赤,可实际上努尔哈赤在宁远大捷后足足过了 8个月才离世。若真是被火炮击中,还能硬撑这么久,那努尔哈赤简直堪称超人了。

杨鹤心里明白,因为发放饷银的事情,三边将门对自己多有不满,颇有怨言,他也只能默默忍受,强撑着局面。

简单巡视了一下富县军营后,在马俊豪的护卫下,杨鹤一行前往最前线的牛武镇。一路上,黄土飞扬,能见到撂荒的田地更多,里面杂草丛生,显然已经没有人打理了,杨鹤的心中也愈发沉重。

当他们抵达牛武镇的关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杨鹤瞠目结舌。只见关口前排着一支长长的队伍,皆是些衣衫褴褛、穿着落魄的百姓。他们用简陋的竹筐抬着一些东西,每路过关卡,便会自觉地放下一半,然后满脸欢喜地朝着延安府,也就是大同社控制的地盘走去。

杨鹤心中疑惑,连忙上前查看。只见关卡士兵留下来的竟是一些草蜢蝗虫,这让他大为不解。

游击将军李英见状,赶忙上前解释道:“大人,实在是不知那些大同社的人脑子是不是糊涂了,他们居然花大价钱收购这些蝗虫干,声称一斤蝗虫干能换一斤粮食。如今这蝗虫到处都是,附近的村民便发现了这条‘致富之路’,纷纷抓蝗虫晒干,然后拿去延安府卖给大同社。”李英脸上带着几分得意,接着说道:“末将看到这情况之后,便设卡要求这些村民交出一半的蝗虫干。如此一来,一来可以补充军中短缺的粮饷,二来还能消耗大同社的粮食储备,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蝗虫!”杨鹤震惊得脱口而出。他为官几十年,历经了好几次蝗灾。在他的记忆中,蝗灾可是比旱灾更加恐怖的灾难。蝗虫过境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寸草不生,每次蝗灾爆发,都会饿死无数百姓,那凄惨的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时,一旁的刘南卿开口道:“大人,根据我们收集到的关于大同社的信息,陕北已经处于蝗灾爆发的前期。徐晨为了防止蝗灾进一步扩大,在整个延安府大规模地收购蝗虫。”

杨鹤听后,脸色一阵尴尬,连蝗灾他们都能提前预防,并且快速的拿出应对的方案,大同社总能做出一些连朝廷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让他时常觉得,自己这些大明官员仿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空有官职,却在应对实际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

购买蝗虫倒是一个消灭蝗灾的好方法,他本来也想效仿大同社,下一个收购蝗虫干的政策,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三边总督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这样的举措,想到此处,他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对面又来了一群村民。他们有说有笑,背篓里有的背着粮食,有的背着布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轻松愉悦的模样,让杨鹤恍惚间觉得,对面的延安府,也就是大同社的地盘,才像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朝廷”之地。

看着这一幕,杨鹤心中五味杂陈。大同社这般收买人心的手段,实在是高明,已然成为了朝廷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能继续放任大同社了。

长安城,阳光洒在重民社总部那略显陈旧的建筑上。夏收刚刚完成,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收获的气息,重民社的高层们齐聚一堂,气氛略显严肃。

贺函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视众人,朗声道:“总督大人决定在关中进行全面的屯垦,这是当下的一件大事。第一批计划建立 10个军屯区,负责组织屯垦的人,总督大人承诺可以举荐为千户,下辖 10个百户,有朝廷官身,各位社员若是有意愿,都可以报名参与。”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嘈杂。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少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明朝廷虽然是由文官集团主导的王朝,武夫向来被那些“上岸”的文官看不起。可现实是,大明三年才考 300多个进士,举人数量虽多一些,也不过上千人左右。

至于秀才乃至童生,大多都在科举之路上苦苦挣扎,未能“上岸”。对于这些人来说,哪怕只是成为千户、百户,那也无疑是一条难得的“上岸”途径,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

于是,当场就有不少人踊跃报名,气氛热烈非凡。

待现场稍微安静一些后,高登面色凝重,缓缓开口道:“各位,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关中大族已经开始对我们动手了。最近,我们有很多社员被他们从村子里赶了出来,还不允许我们的社员继续在当地宣传减租减息的主张。”

刘南卿听闻,神色立刻紧张起来,连忙问道:“我们的社员没出事吧?”

高登微微松了口气,庆幸地说道:“还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社员大多是读书人的身份,也或许是他们忌惮总督大人的威严,只是打伤了二十几个人,伤势都不算太重。但即便如此,这对我们重民社在农村的根基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贺函听闻,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沉声道:“某今日终于深刻明白,当年徐晨在建立工业区之前,为什么要先建立护卫队。没有护卫队,大同社根本保不住他们的工业区。如今,同样的危险已经降临到我们头上。

我们重民社和半年前一穷二白来到西安府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有 1块 3000亩的田地,5座煤矿,一个蜂窝煤加工厂,一个煤球炉制造厂,还有遍布整个西安府的 100个运煤点。这已然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财富了。若是我们没有武装力量来保卫,迟早会被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吃干抹净。所以我认为,这次总督大人给我们的军屯命令,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培养属于我们重民社的军事力量,来守护我们的财产和事业。”

高登听后,脸上露出诧异之色,质疑道:“但我们都是读书人啊,平日里舞文弄墨尚可,可练兵打仗,我们既没经验,也没那个本事啊。”

贺函自信一笑,反驳道:“谁说读书人就不会练兵,不会战斗的?大同社的护卫队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自从成立以来,那可是攻必克,战必胜,把那些将门的家丁打得节节败退。可见,我们读书人若是用心,练兵战斗并不一定会输给那些所谓的将门之人。同样都是从一个县出来的,读的也是同样的圣贤书,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高登仍有些犹豫,继续说道:“话虽如此,但人家有练兵的兵法,我们连这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拿什么去练兵?”

贺函听闻,嘴角微微上扬,当即从怀中掏出一部书,用力丢在桌上,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队列兵法》。

他指着这本书,说道:“这就是大同社练兵之法,有了这些兵书,我们也能练出和护卫队一样的精锐。”

徐晨要建立一套全民皆兵的军事体系,这练兵之法自然无法保密,队列兵书在大同社每个村落都有,贺涵他们只要有心想要得到这部兵书并不难。

这时,姜轩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某愿意承担练兵之事。”

姜轩的声音刚落下,又有几十个人纷纷响应,表示愿意跟随贺函练兵。这些人大多是延安府的大族子弟,他们与大同社有着血海深仇,心中怀着强烈的复仇渴望。所以,即便明知练兵艰苦,他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只求有朝一日,能够打回自己的老家。

刘南卿见状,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练兵之事,就这样说定了。第一批我们先练 300人,此事就全权交给贺兄你来负责了。”

贺函抱拳,大声应道:“遵命!”

高登接着又说道:“还有一件事,几日前,以韦祁为首的大族子弟成立了振兴社。他们号称要振兴大明,成立当日就有上千读书人加入他们的社团,甚至还吸引了不少我们重民社的成员。这个振兴社只怕会对我们不利!”

听完高登的话,重民社的高层们心中泛起一丝异样。这个振兴社的情况,实在是太像当初的他们了,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演,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刘南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用过多理会他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哪有那么容易?光是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个问题,就足够让他们焦头烂额了。至于那些脱离我们社团,转而加入振兴社的成员,我们无需留情。正大光明地登报,把他们的名字通报整个关中,明确告知众人,我们重民社已将这些人除名,以后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与我们无关。”

高登听后,面露犹豫之色,说道:“社长,要不要再多考虑一下?要不我再去劝说一下这些人,看看能否挽回?”

刘南卿果断地摇头,斩钉截铁地说道:“不需要。该走的人留不住,而且我们重民社也不稀罕留下这些三心二意之徒。社团的发展需要的是坚定信念、一心向前的人,而不是这种意志不坚定的人。”

高登思索了一番,又提出一个建议:“要不我们也简化一下入社的条件?参与劳作这一条要求就减免一下吧。毕竟我们都是读书人,都明白‘劳心者治人’的道理。没有这一条限制,我觉得我们重民社的规模可以壮大好几倍。”

原来,刘南卿等人来到西安府之后,痛定思痛,全面学习大同社的政策,其中劳动规章也被纳入其中。在他们看来,连劳动的苦头都吃不了的人,意志力太过薄弱。这种人在社团有钱的时候就加入,没钱的时候就逃离,不仅对社团的发展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他们也以劳动来筛选社员,这也是重民社在西安府这个读书人汇聚的地方,发展半年却才只有上千名社员的原因,因为他们筛掉了九成的西安府读书人,留下的都是那些愿意干事,愿意吃苦的。

贺函立刻拒绝道:“招一群乌合之众,只会让我们重民社表面上变得庞大,实际上组织度和凝聚力都会大幅下降。这样的壮大毫无意义,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

刘南卿也点头表示赞同,严肃地说道:“我们的社员必须是能做事、有担当的人。招一群不能做事的社员,难道是要用他们来消耗我们本就不多的收入吗?

振兴社愿意招人就让他们招去,我们无需跟他们盲目攀比。我们重民社只要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就好。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整个关中组织屯垦,安置好流民,训练好军队,保护好我们现在的成果,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他们当初也是经历了重民社土崩瓦解的局面的,那些和他们没有同样志向的社员,平时吃吃喝喝占据他们的资源,关键时候一哄而散,没有一点作用,。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6_176956/c467931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